第T15版:湖南志1949—2024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倡之地展新颜
——以“湘西之窗”展示湖南之为见识“中国之治”

    1957年

    100多万各族人民欢欣鼓舞,庆祝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图为庆祝大会会场上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张云龙 摄  

    1971年

    湘西积极发展多种产业,图为钨矿开采火热场景。刘振国 摄  

    2023年

    “中国最美小城”凤凰古城,打造成为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石丹丹 摄  

    中国脱贫攻坚样本——十八洞村鸟瞰图。龙恩泽 摄

    2023年8月18日,湘西边城机场正式通航,十八洞村村民从家门口直飞首都北京。傅聪 摄    

    创下4项世界第一的矮寨大桥让天堑变通途。刘振军  摄 

  张颐佳  莫 成

  新中国七十五载征程,是一篇豪情满怀的壮丽诗篇。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这宏大史诗的一部分坚韧、拼搏、积极进取,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书写了战贫斗困、勇毅前行的辉煌历程,创造了中国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本,成为了国际减贫交流基地和新时代红色地标。湘西儿女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幸福生活。

  “打造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区和武陵山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擦亮红色湘西名片、放大生态湘西优势、厚植文化湘西底蕴、激发开放湘西活力、追逐幸福湘西梦想。”省政协副主席、湘西州委书记虢正贵铿锵有力地说,当前湘西州正朝着打造“三区两地”、建设“五个湘西”的愿景阔步前行,以“湘西之窗”更好展示“湖南之为”“中国之治”。

  擦亮“神秘湘西”靓丽名片

  湘西是一幅画,绘在钟灵毓秀的神奇山水里;湘西是一首歌,唱在各族儿女的幸福生活里。

  8月8日凌晨2时,千年古镇芙蓉镇灯火未歇游人未散,隆隆的瀑布声和酒吧传来的歌声交织在一起,鳞次栉比的吊脚楼群依山势排开,上万盏南瓜灯在夜风中明灭起伏。

  秀美的自然山水、浓郁的民族风情、厚重的历史文化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浓墨重彩的“富春山居图”,令人如痴如醉。

  “走,去八面山!”音乐帐篷烟花秀、烧烤美食加啤酒……8月10日,2024八面山第五届帐篷音乐节暨乌龙山之夜浪漫来“袭”。

  八面山平均海拔1200米,四周悬崖绝壁,山上地势平缓,被誉为“南方空中草原”。山上溶洞、天坑、天桥、石林星罗棋布,构筑出一幅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画。

  星空帐篷节、云端骑行赛、“八面山杯”摄影赛等文旅活动,让八面山成为热搜话题。2022湖南(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在八面山举办,2023年景区接待游客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00万元。

  曾经的湘西,美得令人心醉,更穷得让人心碎。受交通、市场、品牌等因素制约,长期以来湘西州藏在深山无人知,勤劳的土家苗族儿女只能坐拥金山而相守贫困。

  处处有旅游,行行加旅游。进入新时期,湘西州立足资源禀赋,把生态文化旅游作为最大发展门路,加快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1+5+X”现代化产业体系,吸引更多游客走进“神秘湘西”。

  2月6日,凤凰古城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带动旅拍行业火爆全国。暑期,凤凰古城迎来入境游小高峰,新加坡、越南、泰国等国家旅游团队走进古城,或漫步古城街巷,或化身苗家阿哥阿妹旅拍,或泛舟沱江赏两岸风光。上半年,凤凰县吸引境外游客10.58万人次,同比增长180%。

  神秘湘西,诗意栖居。如今的湘西,山清水秀、天蓝地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风景与风情相互交融,已是国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梦里家园”“诗和远方”。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成为湘西人民的幸福增长点。

  “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游客们峡谷探奇、浪遏飞舟;国家森林公园坐龙峡,绝壁纵叠、溪瀑横悬,让人如同穿越时空隧道;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国内外研学团队接踵而至……今年上半年,湘西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67.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8亿元。

  唤起“金山银山”发展活力

  湘西是一壶茶,美在香绿爽醇的绝世佳茗里;湘西是一坛酒,醉在馥郁飘香的酒鬼美酒里。

  时下,正是夏秋茶的采收时节,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茶垄层层叠叠漾起绿涛,片片新芽翠绿欲滴,茶农双手在茶树间灵活舞动,将片片鲜嫩收入身后的背篓中。

  曾经的牛角山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均年纯收入不到800元。“有女莫嫁牛角山,家家户户穷叮当。半年有粮半年荒,十个汉子九个单。”曾是牛角山的真实写照。

  借助精准扶贫的浩荡东风,牛角山村民在海拔800多米、生态良好的荒山开辟茶园,发展林下本地特种畜禽生态养殖,开发特色苗寨旅游,形成了生态、绿色、有机的全产业链。

  “牛角山上茶飘香,夯吾苗寨游客欢,搭帮党的好政策,家家户户是小康……”曾经阻碍发展的大屏障,变成了增收致富的大宝藏,广大年轻人返乡就业,乡亲们在“家门口”创造富裕生活。2023年,牛角山村发展茶叶1.35万亩,总产值1.6亿元;景区接待游客110万人次,总收入3.5亿元。

  湘西,如诗如画,是梦中的港湾,是人间的珍珠,是绿水青山所眷顾的人间仙境。

  75年筚路蓝缕,75年辛勤耕耘。这片充满灵性的土地上,湘西人民以绿色之笔,书写了一段段欣欣向荣的秀美篇章。时至今日,湘西州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以上,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森林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屏障,被誉为全国绿色发展的典范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湘西州建成全球最大富硒猕猴桃基地、中国最大的椪柑和百合基地,是中国黄金茶之乡和全国优质烟叶基地。2023年,全州种植茶叶91万亩、综合产值达98.23亿元,种植百合10万亩、总产值30亿元,种植烟叶20.37万亩、创税1.39亿元。

  巍峨耸立的吕洞山脚下,黄金大峡谷中的冷寨河清澈见底,鱼虾嬉戏。沿岸杨柳依依,鸟鸣迭起,苗族民居特色浓郁。目前全村共发展茶叶面积3万亩,年产值接近3亿元,撰写出新时代“一两黄金一两茶”锦绣华章。

  黄金茶沁人心脾,酒鬼酒香飘万里。苍茫的武陵群山之间,山有灵、水生韵,大自然以其独特的笔法、奇妙的构思,精雕细琢出一方神奇多彩的山水。

  湘西州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2023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98.35亿元,绿色食品产业链预计完成产值80.59亿元、税收1654.1万元。

  在产业带动、就业拉动下,农民收入保持增长。2023年,湘西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79元、增长7.5%。

  构筑“走向世界”美好蓝图

  湘西是一本书,写在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里;湘西是一个梦,印在土家苗寨的美好家园里。

  8月5日,在湘西集训的中国特技飞行团,在湘西边城机场举行出征仪式,前往波兰参加第32届国际航联世界特技飞行锦标赛。

  曾几何时,湘西州被困于莽莽大山之中,不为世人所知。如今的湘西,已成为湖南乃至中国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

  湘西之困,缘于路。

  曾几何时,湘西因交通极为不便,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世人对其有一个既无奈又形象的称谓——“中国盲肠”。

  “矮寨坡,山连山,一十三道弯,弯弯都是鬼门关。”长期以来,湘西与外界的沟通,仅靠一条修建于抗战时期的矮寨盘山公路。

  湘西之变,始于路。

  2012年3月31日,矮寨大桥建成通车,为湘西人民脱贫致富打开了便捷之门、幸福之门。2017年,贯穿湘西州南北的龙吉高速通车;2021年,张吉怀高铁通车运营;2023年,湘西边城机场正式通航。

  2013年至今,湘西州逐步建立起涵盖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立体交通。

  一路通而百业兴。

  走进吉首矮寨奇观旅游区,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吸引游客流连忘返。

  连接苗乡与外部世界的高速公路,是新时代的苗疆天路;而跨越大峡谷的矮寨大桥则是最大的民心工程,被誉为“中国的圆月亮”。

  矮寨不矮,时代标高。2021年6月11日,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湘西州首个5A级景区。

  当前,湘西州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道路硬化,农村全面实现“五通五有”。大兴寨水库、天然气长输管网、湘西港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全州城镇化率提高到52.2%,8县市全部获评省级文明城市。

  同时,湘西州与外界交流不断加强,资金、资源、人才不断汇聚,“神秘湘西”享誉世界。一个个传统村落、旅游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2023年全州接待游客57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4亿元。

  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湘西儿女伴随着伟大祖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今天的湘西,山不再高、路不再长,高速成网、高铁入境、航空起飞,满载着湘西各族儿女走出大山、拥抱时代的梦想。

  “抚今追昔,饮水思源。”湘西州委副书记、州长陈华说,湘西州将坚决扛牢首倡地政治责任,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调整语态、时态、状态,重整行装再出发,着力绘就更加精彩动人的画卷,奋力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湘西儿女的奋斗之歌永远嘹亮!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