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湘江副刊·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8月0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往有聊之路

  姚晶晶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迷失在各种碎片化的信息里,被茧房包裹得越来越紧。向外攀附总是岌岌可危的,唯有穿透海量信息的屏障,向内索求,才有可能跨越无聊,重新以有聊的态度和视野,去审视这个世界。陈铭的这本新书《有聊》(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就尝试着给我们提供一些方法和路径。

  从信息到知识,我们需要理性

  《有聊》脱胎于作者本人一个谈话类节目《人文通识·格物》,节目话题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主题,既有热闹的极具话题性的“幽默”“八卦”“网红”“性别”,也有温暖的充满意趣的“撸猫”“酒”“辣”,还有严肃的理性的“死亡”“聪明”“成功学”。

  看似漫无边际地闲聊,一锅大杂烩,其实是在这种不设限的悠游中,一点点揭开面纱,尝试去深入这些“物”或“名”的本质。这些五花八门的聊天,最终结集成文字,成为《有聊》。

  陈铭在书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精神宝库里逻辑缺失的遗憾,“logic这个单词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居然只能音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穷尽先贤的各种典籍,竟没有一个词能与logic对应。”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理性无法打败感性,但他始终在尝试以感性为皮、理性为骨来完成自己的表达。

  从知识到见识,我们需要介入

  陈铭认为,一个只有知识的人是危险的,因为他没有嵌入思辨的坚实底盘,容易满足于知识的堆砌与狂欢,无法独立地产生新知。只有重塑思维的范式,把知识变成见识,你的观点才不是来自别人的微博与朋友圈,你才能去俯视更广阔的世界并变得“有聊”。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有聊》这本书不是一篇“爽文”。在作者流畅表达的表象笔下,其实处处暗藏着挑战,需要将知识与背后的逻辑不断对位。因此,阅读这本书并不是一趟特别轻松愉快的阅读旅程,需要读者忍受脑子飞速旋转后带来的疲惫感。

  从知识到见识,陈铭总结了三条介入的路径:第一是“再往内一步”,走向“本质主义”,把散漫的目光聚焦,去探索那个使“一”区别于“多”的本质,提高自己认知世界的分辨率与清晰度。第二是“再往后走一步”,走向“结构主义”。在景观社会里,我们往往习惯于把自己变成围观者。镜头太近、往往会让观察的对象变形;而眼球太多,其实也把自己内化为景观社会的一部分,殊不知镜头之外的“他者”正得意地笑。拉远、后退,重新编织意义之网,重塑自己的认知,才可能挣脱这个结构。第三是常说“你说得不对”,走向“批判主义”,互联网语境下不缺“批判”,到处都充斥着硝烟与战火,但理性的、科学的、有力的、有价值的批判并不多见,如何能“破”还能“立”,是一条艰难但值得为之努力的道路。

  从无聊到有聊,我们需要连接

  在陈铭看来,无聊是丧失意义感,没有驱动力,是“自我的沉默,是意义没入海面”,是世界在眼前褪色,逐渐扁平化、单一化。

  有聊是信息退位、观点登场,是在知识的土壤里生长见识,是建立新的观察框架、思维范式,去重现这个世界的色彩。有聊也是愿意走出自己的孤岛,与他人、与世界、与自我建立连接,去重新定义生命的形态与价值。

  参加《奇葩说》成名后,陈铭终究还是那个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陈铭,他在最后的彩蛋里让年轻的大学生们登场,表达衡量人生精彩与否的标准是“热爱”,因为“热爱是桥,一头连接着坚实的自我,另一头要连接到真实的外部,世界一下子辽阔,自恋症才会消散”,无聊才能被击碎。

  希望这本《有聊》能为读者带来一点热爱。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