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湘江副刊·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7月1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灵魂深处流出的清泉
——读长篇小说《亲爱的人们》

  奉懿梓

  由著名女作家马金莲创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亲爱的人们》,是一部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山乡巨变的长篇小说,通过讲述西海固地区的一家人的奋斗故事,还原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现代化历程,书写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坚韧。

  1953年成立的宁夏西海固回族自治区,下辖西吉、海原、固原三县。“西海固”,就取自三县名称首字。这里是我国最早的区域扶贫开发试验地区之一。马金莲正是一位生于西海固地区的80后回族女作家。也因此,于故事而言,她不仅是撰写者,也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立足这片贫瘠的“吾乡吾土”,她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获得了鲁迅文学奖等荣誉。和她以往的作品比,《亲爱的人们》体量更为庞大,内容也更为复杂,浸透着她多年来对乡土变迁的深切思考。酝酿思索和撰写的十余年里,她用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字,为读者拨开黄土和扬尘,得以窥见大时代在大山褶皱中的律动。

  培根说,文学是生命和生活的反映,是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催化剂”。《亲爱的人们》何尝不是如此?

  书中,马金莲以西海固地区农民马一山夫妇与其三个子女祖祖、舍娃、碎女的凡人琐事为主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写到当下。80万字的篇幅,被家长里短填满,却在不经意间体现时代的变迁;一个接一个小故事,演绎了淳朴西北农民的群像,既有个人及家庭的命运史,又有整体易地扶贫搬迁的村庄、乡镇变迁史。其背后,隐含着改革开放的庞大脉络、展现出新时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扶贫攻坚图景。

  文学是灵魂深处流出的清泉。《亲爱的人们》结构朴实无华、文笔朴素生动。全书没有名家推荐,没有简介,没有序,没有后记,每一个章节也没有小标题。那“你爱看不看”的姿态却吸引你不由自主走进小说的深处,来到西海固那片沧桑的土地,走进作者用文学描摹的美好世界里。

  写出老百姓的艰难平凡。《亲爱的人们》里,一代一代人的生老病死便像春夏秋冬一般静水深流、波澜不兴。舍娃辍学打工误入传销,带着满身伤痕和抑郁回到故土;祖祖没了腹中胎儿,却因为操心家人、顾虑工作,此般苦楚无处可说,心却像泡在泪水里。马金莲用各种意象营造人物情感,将情绪的感染力和故事的戏剧性都处理得十分出彩。

  写出匹夫的责任担当。马一山,一个典型的乡村知识分子,在村里通好了电、修好了路、引好了自来水后,依然成日拖着铁锨修台阶,永远闲不下来。在大城市遭遇巨大失败的舍娃,回到乡村创业,融入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为了让造福乡邻的公路早日通车,他做监工满山跑,满脚泡。为了消除儿子的疲劳,他妈妈每天为孩子烧水泡脚、挑血泡。农村孩子面临的“走还是留”的艰难选择,也构成这个时代的重要课题。在国家扶贫攻坚政策的引领下,依靠这些普通干部群众的努力,“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从通不上电、走不了车的“羊圈门”,终于告别了绝对贫困。

  《亲爱的人们》里,马金莲用女性的细腻触摸奔腾的时代,写出了西海固女性甘于牺牲的品质、宽容的情怀。马一山的妻子没有名字,通篇只有一个代称——“女人”,但她数次发言挽回了马一山钻牛角尖的崩溃瞬间,成为马一山背后坚强的后盾;碎女从叛逆女儿到理解家人、陪伴家人,每一步都在努力弥补之前走错的路;摆兰香勤劳精干,为帮助丈夫,放弃学习刺绣和编织,却凭着一股韧劲学了一手电焊功夫。马金莲似乎能变成笔下的任意角色,她用丰富敏锐的触觉,感知笔下人物的心理,让这些深深扎根在山坳坳里的女人显得无比真实,在贫穷而不绝的日子里,奏响细密绵长的生命赞歌。

  越真实越有力,越朴素越生动。《亲爱的人们》用不着铅华的笔调缅怀已经逝去的年代和不复存在的艰苦生活方式,字字句句刻着悠悠岁月,带领读者走进西部山乡,见证中国乡村社会的现代化历程。

  马金莲说:“感觉内心有一些东西,撕扯着你,交织在一起,于是觉得你必须要表达。”读完《亲爱的人们》,你会真切感觉到,农村生活的底色,浸润了马金莲的文字,真诚真实、朴实无华一直流淌在她的灵魂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