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市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7月07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醴陵创新开展赶集日群众集中接待(访)活动——
把办公桌搬到集市上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义刚 李永亮 通讯员 张磊

  6月28日,醴陵市王仙镇逢圩赶集。熙熙攘攘的集市上,一顶遮阳棚下摆开一条长桌。桌前挤满村民,大家愁眉而来,多数舒心而去。这样的“集市接访”,王仙镇已坚持半年。

  今年来,醴陵市委政法委创新开展赶集日群众集中接待(访)活动,推动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带队将办公桌搬到集市上,听民意,解难题。今年1至5月,醴陵市各类信访纠纷同比下降15%。

  “没想到赶集就把难事办了”

  今年62岁的陈存南是王仙镇三狮村人。2016年,他承包村里50余亩山地,种下6500棵杉树。

  去年,因修建道路,村里推倒他种下的近4000棵树。

  事后,因村里给的补偿金远低于心理预期,陈存南不断向上级反映,但一直未果。

  今年1月,他到镇里赶集,恰逢王仙镇试点开展赶集日群众集中接待(访)活动。当天“值班”的王仙镇党委副书记钟芝接待了他。

  “树已经长到碗口粗,虽然村里经济有限,但答应的补偿金还是低了。”钟芝召集村干部、陈存南开会协调10余次,将赔偿金从2000元提高至3.2万元。

  “没想到赶集就把难事办了!”陈存南对这次办事表示满意。

  王仙镇是醴陵工业重镇,有陶瓷、烟花鞭炮两大支柱产业,经济活跃,社情民意复杂。“把办公桌搬到集市,干部主动走到老百姓聚集的地方,群众看到的是崭新的干部形象,乐意开口跟你交流。”钟芝介绍,“集市接访”开展近半年来,镇里制定排班表,主要领导带队定期到集市“办公”,不仅为群众解决30余个问题,还收集到不少发展产业的好建议。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记者在醴陵走访,村民普遍反映,到乡镇、街道办事有“扑空”经历。“一怕找不到人,二怕找到人还是办不成事。”醴陵市孙家湾镇观前村村民颜小红说。

  一些年岁较大的村民认为,现在各级力推的线上办公、“指尖办事”确实便民,但建立畅通的线下办公、办事机制,还是很有必要。

  “集市是农村商品和人流的集散地,应当发挥联系群众的重要窗口作用。”醴陵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胡旭介绍,为解决群众来访相关负责人不在、涉及多部门不能一次性办好等问题,今年初,醴陵探索赶集日群众集中接待(访)制度,从收集民意、疏导心结、化解矛盾、宣传政策等4个方面,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各乡镇、街道根据集市多寡制定接待(访)安排表,由一名乡镇、街道领导带领相关人员,“把办公桌摆到集市最热闹的地方去”。

  “以前一些问题因为没有及时有效解决,不断放大,最后处理成本更高,给乡镇工作造成极大被动。”醴陵市嘉树镇党委副书记余里说,固定时间的集市接待接访,优化干部群众见面方式,畅通沟通渠道,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大问题化小,小问题化无”。

  为有效推动问题解决,醴陵建立“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对乡镇无法解决的问题,交由相关部门合作解决。

  “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醴陵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杨芷说。

  “有问题,赶集去”

  “有了‘集市接访’,事情解决更快。”记者在醴陵市王仙镇王仙社区走访发现,居民纷纷为“集市接访”点赞。

  王仙社区路灯年久失修,居民出行不便。今年初,居民张升伟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赶集时向镇领导反映这一问题。没想到,短短半个月,镇里就筹集10万余元,新增100余盏路灯,修好50余盏破损路灯。

  扎实办实事,“集市接访”架起干部群众连心桥。

  醴陵市嘉树镇豆田村村民卢启秋独居多年,房子年久失修,窗户破损。对照现行政策,无资金渠道为卢启秋修房。接访干部急群众之所急,联系3个企业家,筹集2万元修房善款。卢启秋感慨:“碰上了好时代、好政府。”

  醴陵市沩山镇丁某,10年前在邵阳帮人做木工,被拖欠6000元工钱。乡镇接访后,醴陵市人民法院介入,成功讨回工钱。

  “有问题,赶集去”,成为越来越多醴陵人的心声。截至目前,赶集日接待(访)活动接待(访)群众3000余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435条,受理群众信访诉求612件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16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