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湘江副刊·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绚丽乡野 一派天真
——读《小河流水清亮亮》

  汤素兰

  《小河流水清亮亮》是一本散文随笔集,作者刘蓉宝女士用文字描绘出乡野童年的生动影像,绽放儿童文学的独特光芒。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农耕传统的国度,农耕社会的生活方式,使人和自然形成了天然的联系,因此,乡土、田畴、山野、溪村、虫声、鸟语、树木、花草,都是中国文学中常见的景物。但中国文学中的田园书写,往往是为了“澄怀观道,静照忘求”,即通过写山水田园,表达文人学士们对社会人生的深刻体悟,以田园的单纯美好,反衬世道人心的复杂丑陋,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精神追求。

  《小河流水清亮亮》同样写了山野花果、四时物候、家人邻居、农事村事,却是以儿童的视角书写的,写田园风物的同时,写一群乡村孩子打赤脚的童年时光。他们生长于乡野,还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在这里,八月瓜长在长长的藤蔓上,糖罐子长在向阳的山坡上;春天里,蝴蝶蜜蜂在开满紫云英的田野里飞,燕子在屋檐下垒巢;小河边的木槿树花,从夏天开到秋天;秋意渐浓的时候,山里的柴枸杞红了。这是物质贫乏的童年时代,大蓉想要一个红皮球,她只得去当小货郎,挑20斤杂货,跟着四爷爷上七里下八里,走十五里山路;这是孩子们很早就得扛起家庭责任,跟着父母干活的童年时代:二燕三丽是女孩子,晚上也得去大山里敲竹梆赶野猪……但这里的天总是蓝得放光,白云像清洗过一样干净透明,大蓉、二燕、三丽、四芹、五俊这些姐妹从来没有觉得苦和累,她们整天像鸟雀一样叽叽喳喳,像映山红一样热热闹闹。

  这样的田园,与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田园就有了本质的区别。村头溪畔、田野山林是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环境,也是他们成长的土壤。他们的身体里充满生命的欲求:在童年的味蕾里,没有不好吃的东西——豆腐脑好吃,水竹笋炒鸡蛋好吃,第一次吃到西瓜,好久好久,村子里都荡漾着西瓜的甜香;对于玩具、新衣新鞋、学习用品,都有着同样强烈的渴望——大蓉想要一个红皮球,三丽想要一盒十二个颜色的蜡笔,过年穿上妈妈做的新鞋,满屋子都是快乐的笑闹声……

  一朵花不需要任何人的允许就会盛开,它生长出来就是要迎接雨露滋养,阳光哺育,将自己整个奉献给世界。孩子也是一样。放养在乡野山林间的孩子,他们蓬勃的生命活力像山花一样绽放,展现出一派淳朴天真的情状。他们是杨万里《舟过安仁》时看到的“一叶渔船两小童”中张伞弄风的顽皮孩子,是辛弃疾词中那个“溪头卧剥莲蓬”的无赖小儿,但又不是。因为他们不是经过成人的眼睛打量过的孩子,他们就是孩子本身。这是刘蓉宝采取的写作姿态,也是这部散文随笔集独特的文学价值所在。刘蓉宝不是回望童年,而是回到童年。正因为回到了童年,作品充满现场感,阅读文字的同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大蓉二燕沿河溪抓螃蟹的身影,仿佛听到了当弟弟出生时,姐妹们打起飞脚往家里跑的脚步声……读着读着,在她们的身影中,我仿佛看见了我自己。这就是好文字的魅力,它能唤醒读者的记忆,引发更深刻的共鸣。

  我一直认为,优秀儿童文学的价值,并不只限于儿童,而是通过表现童年生命的多姿多彩,建构独特的童年美学而成为整个文学风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认为,《小河流水清亮亮》作为一种儿童文学写作方式,是对中国山水田园文学写作的丰富。同时,作品也为当代儿童的成长提供了独特的生命经验和美感养分。文学作为一种审美存在,并不解决问题,而是引导读者进入到生活现场,通过丰富的生活现象去发现,去欣赏,去惊讶,去羡慕,去判断,去思考,在充满美感的文学形象中,去陶冶性情,在浓浓的生活情味中,去体悟生活的苦辣酸甜,觉知生命的真谛。

  在《小河流水清亮亮》中,一群孩子的生命成长,得益于大自然的滋润,也离不开家庭的教养和劳动的实践,离不开乡风民俗的濡染和熏化。青山绿水,劳动种植,乡风民俗,这一切为大蓉二燕们的成长铺就简朴、真淳、创造的生命底色,这也是我们每个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生命底色。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