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湘江副刊·湘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津江村的“五经世家”

  朱惠芳

  汝城县城古街邻近的津江村,是一个中国传统村落。村里的文物古迹,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历史。

  村口的朱氏祠堂,为津江朱氏宗祠,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朱氏以唐朝“五经先生”朱诚后裔为自豪,在祠堂大门上方高悬着“五经世第”匾额,既炫耀门第,又传承家风。

  “五经”即《诗经》、《礼记》、《尚书》、《周易》、《左传》。该村朱氏信奉耕读为本,诗书传家。如黄泥汉朱氏属一小房,与族祖隔代较远,但在其大夫第祠堂大门写有对联:“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文课会一词在字典里找不到,也许是汝城独创。津江村民捐资建会,将文课会会规凿上石碑,嵌于祠堂墙壁,按规资助和奖励弟子读书求学。由于重教,津江朱氏学风浓郁,人才辈出,成为受人称誉的“五经世家”。

  周敦颐任桂阳(今汝城)县令时,写下《太极图说》,开创理学,并传授程颐、程颢发扬光大,后集大成于朱熹,又称为“新儒学”。汝城民众深受理学熏陶洗礼,如津江村将朱熹所书“忠孝廉节”几个大字书于朱氏祠堂正厅墙面,以告诫族人忠诚担当、遵守孝悌、廉正为人、节俭持家。在元明朝,汝城出现了鲜有的御史现象,汝城籍御史多达十多位,精神上出现了从读而优则仕到追贤求圣的逐渐升华。

  津江朱氏以“五经”传家,受理学熏陶,因而潜移默化,颇有儒家担当进取的精神。朱明亮一门出四将,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朱明亮随左宗棠西征,还率部参加了“马江之战”抗击法国侵略者。其长子朱上泮,代理台南兵备道,抗击日寇侵台。第五子朱上洲,统领四川省营务处。其孙朱震,被任命为护国军闽南司令。为纪念朱明亮而建的“官厅”,虽厅室倒塌,但祠堂门楼尚存。朱明亮一家的家国情怀和忠勇情节使许多村民受到熏陶感染,心生豪迈之气,内圣外王的思想也在村民中逐渐萌发。

  津江人的思想情怀,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可也不是泥古不化。朱舜华叛逆官僚地主家庭,为革命几经生死,一子在腹中被踢死,四儿女两个被杀两个丢失,仍坚贞不屈。她虽担任过中央组织部联络员等要职,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求闻达,主动从事教师工作。朱舜华的经历,体现了从传统意义上的“仁义”到对拯救劳苦大众,对社会“大爱”“大义”的转化和升华。

  津江人更大的思想鼎新,是朱德在策划湘南起义时给村民带来的精神洗礼。长沙“马日事变”后,湘南粤北农军汇聚于汝城,工农运动指挥所就设在津江村的朱家大院。南昌起义后,朱德、陈毅率余部进入汝城。在津江,朱德与国民革命军十六军军长范石生进行谈判合作,得到了他在军需给养上对南昌起义军的支持,起义军从而渡过了难关。朱德、陈毅和中共湘南特委,先后在县城西街衡永会馆及地处津江村的原工农运动指挥所召开了三天联席会议,策划“湘南暴动”,史称“汝城会议”。朱德驻扎津江村时,该村当时就有上百人参加了起义军。朱德与乡亲结下了深厚的情义。离开津江时,应众乡亲之约,给该村题赠了“世界一家”匾额,既表达了乡亲情义,又展示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理念。

  在津江村,经商致富者,捐款修路架桥的不断增多。还有人在经商中,将仁爱践行于社会。该村朱延利,兴业发家后,制售戒鸦片的“庸庸戒烟丸”,与留美博士胡美等人合办湘雅医院,深受人们称道。更有热血青年,奔赴抗战前线,寻求和平之路。在村东边,有一处小宅院,那是和平诗人朱子奇的故居。他17岁赴延安,参加抗日战斗。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常务书记等职,代表作有诗集《爱的世界》、《和平交响诗》和长诗《和平歌》等。其中《国际组织进行曲》获苏联加强和平友谊奖。

  现在,津江村不但整洁漂亮,繁荣富足,而且学风浓郁,诗书传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