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鬼秤”难禁,问题在哪?

    6月12日,湘乡市虞唐镇,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到电子秤生产企业金河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专项检查,加强源头把关。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成辉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成辉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的通知》,重拳打击电子秤作弊(俗称“鬼秤”)行为。所谓“鬼秤”,是指被非法改装的电子秤,可以根据需要显示虚假物重,让卖家达到缺斤少两的目的。

  实际上,“鬼秤”问题由来已久,治理也是不遗余力。但连日来,记者在长沙、湘潭等地调查发现,“鬼秤”欺客现象还是不时出现,消费者一不留神就着了道。“鬼秤”为何屡禁不止,又该如何应对?

  “鬼秤”出没

  这些场景居多

  记者调查发现,“鬼秤”常常出现在现杀活禽、海鲜、水果等买卖中,不仅形式五花八门,且具有极强的隐匿性。

  四方坪夜市是长沙城北最大的夜市。6月6日晚,记者跟随便衣执法人员到此暗访。“这台秤有问题!”执法人员很快就锁定了一家海鲜摊位,其电子秤既无铅封,也没有强制检定。令人惊讶的是,该秤还能通过预设按钮,在市斤秤和公斤秤之间来回切换。根据《计量法》规定,公斤是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不得随意改变或者混淆使用。

  “耙耙柑五块钱一斤,不甜不要钱!”6月10日,长沙芙蓉北路辅路上,一位开着外地牌照小货车的男摊主,热情招揽着过往路人。记者挑选了一些,经摊主称重,耙耙柑2.595千克,25元。随后记者复秤,却只有2.495千克,少给了100克。记者马上跟摊主交涉,摊主不情不愿地说“退你1元”。

  6月12日,记者暗访湘潭工业品市场。看到工矿电传动车辆质量检验中心的检定员进店,某水产品店的店主眼疾手快,伸手就想去关秤,但被及时制止。检定员将一个2千克的砝码放在秤上,屏显2.4千克。经调查,这台秤设了五档作弊区,数字上面的五个按键,分别对应的是加重200克、300克、400克、500克、600克。消费者稍不留神,就要多买200至600克的单。

  “鬼秤”变“鬼”

  监管越来越难

  “鬼秤”越来越“鬼”,让监管越来越难。

  以湘潭工业品市场的“鬼秤”为例,这只是一台普通的密码作弊秤,但关机后重启就可以恢复成正常秤,再进入作弊模式需要输入密码。湘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计量科工作人员介绍,以常见的24个按键计价秤为例,设置6个以内按键组合密码,就有过亿种组合。如果现场没有及时阻止其重启,再取证几乎是不可能的。

  随着科技发展,商家不仅可通过遥控装置改变电子称量值,甚至还能用一键重启恢复其正常的功能,让“鬼秤”隐蔽性更强。警惕性强的商家一看见监管人员,瞬间就可以把“鬼秤”复位。

  除了技术问题,违法成本太低,也是“鬼秤”难禁的一个原因。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计量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现行《计量法》是1985年颁布、1986年实施的,距今已近40年了,后来有一些小幅修订,但处罚力度没有变过,顶格罚款也只有2000元。

  40年前,2000元的处罚力度着实不小。但如今,对于卖高端海鲜、水果的商家而言,顶格罚款也是不痛不痒,惩戒作用十分有限。还有部分市场主办方认为计量问题不涉及安全,属“鸡毛蒜皮”之事;有些集贸市场通过收取摊位费来维持运转,造成对计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此外,从我省查处的情况来看,电子秤生产源头把关不严是造成作弊秤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部分省外电子计价秤生产企业出厂的电子秤普遍预留后台或校验码,甚至使用不干胶封贴代替铅封,为改装作弊大开方便之门,给日常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严打“鬼秤”

  今年查处126个案件

  电子计价秤是否准确事关老百姓的“菜篮子”,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我省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了一系列针对“鬼秤”的专项整治行动和制度创新,坚决打击“缺斤少两”计量违法行为。

  我省于2023年8月开始在全省部署开展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2024年初开展综合整治“回头看”行动,5月再次部署进一步深化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工作。

  我省着重从制度设计方面加强整治,统一设计制作《关于规范电子计价秤销售使用行为的提醒告诫书》,建立推行了“黄牌警告制度”“计量失信退出机制”“计量失准先行赔付制度”三项制度。

  针对重点场所,我省还实行市、县、市场监督管理所三级联动、跨部门合作,加强综合整治督导,不定期、不打招呼进行暗访检查,利剑高悬,快查快处,形成有效震慑。

  截至目前,全省共检查生产企业、销售和维修商542家,检查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等单位13431家次,检查电子计价秤100215台,查处不合格电子计价秤5934台。今年以来,查处电子计价秤计量违法行为案件126个。

  防范“鬼秤”

  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鬼秤”再“鬼”,仍有蛛丝马迹可循,消费者要擦亮眼睛。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醒,防范电子秤作弊,可以通过一看、二听、三测来进行初步判断。

  一看:看电子秤是否有CPA标志,看是否张贴了有效期内的绿色“强检合格”标签,看商家输入的单价是否正确,防止商家在消费者看不清的情况下作弊。

  二听:称重前留心电子秤有无发出“嘀”的按键声响,如果有,很可能是商家在通过某种手段作弊,此时可以要求商家断电后复位重新称重。要注意的是,很多电子秤也被设置消声功能。

  三核:省内大多数农贸市场、超市都配备了公平秤,可以利用公平秤进行重量复核。若没有“公平秤”,可以通过事先称重手机等已知重量的物体来判断商家电子秤是否准确。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呼吁,面对“鬼秤”,消费者要做到“斤斤计较”,一旦发现缺斤少两,要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促进精准执法,共同维护市场良好环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