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时事·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岂能“整掉”鸡鸭鹅

  言立方

  听不见鸡叫,还是农村吗?近日,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以来,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农民生活环境普遍大幅改善。但是,有些地方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也出现了“村中不闻鸡鸣,池塘不见鸭鹅”等不同程度的偏差、走样问题。

  这些问题,与部分地区简单粗暴禁养鸡鸭密切相关。据报道,为了完成人居环境整治任务,一些社区甚至“吓唬”村民,要求复养家畜家禽的家庭在规定时间前整改到位,否则将停发村级养老金等福利。

  “一刀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表面看是陷入了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泥潭,实质上是抛弃了农村思维,犯了“农村皆城市化”的错误。按照有关部门的逻辑,不让农民养鸡鸭鹅,农村就没了地上的鸡鸭鹅毛,也见不到鸡鸭鹅粪便,农村环境自然干净多了。问题是,现在不少的农村人,还是喜欢少量的饲养鸡鸭鹅。其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逢年过节,漂泊在外的子女回家,杀鸡宰鸭,一家人热热闹闹吃喝一顿,然后再各奔东西。更有一些老年人,独自留守在家,感觉寂寞,饲养几只鸡鸭鹅,生活似乎也就热闹一些了,让生活更有了盼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非要搞得一粪不落地,一毛不见。乡村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鸡鸭鹅既是村民们的朋友,也是乡村的特色所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如果和鸡鸭鹅过不去,这不仅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也割裂了农民与土地的情感纽带,这样的“整治”,无异于对农村本质的背离。让农村既拥有干净整洁的环境,又不失鸡鸣犬吠的生机,方能实现美丽与乡愁的双重守护,为绘就乡村振兴秀美画卷增色添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