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政府“紧日子”换来百姓“好日子”
——邵阳市财政局打响提质增效“保卫战”纪实

    邵阳市邵水河。

    本文图片由邵阳市财政局提供

    振兴后的新农村。

  宁 西  唐 鑫  钱琼晖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党委政府运转的“粮库”、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今年前5个月,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延续了去年的强劲增长势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5.8%;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1.6亿元,同口径下降2.6%,但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占比只增不减。 

  当前,邵阳如何确保财政收入稳健增长,各级各部门怎么共克时艰过“紧日子”,让改革红利惠及广大群众?我们一起走进邵阳市财政局,解密该市生财、理财、用财之道。

  算精“管理账”,化“低效”为“高效”

  “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

  预算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把“紧日子”过成“好日子”,邵阳市财政局从财政资源统筹和可持续性上发力,聚焦预算管理改革重点,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动预算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邵阳市从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严控行政运行成本、加强预算资源统筹和硬化预算约束等方面,细化提出多项过紧日子具体措施。”邵阳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敏说,把可以省的钱都省下来,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乱花,集中财力办大事。

  2022至2024年,邵阳全市压减一般性支出75797万元、71153万元、84679万元,其中市本级年初预算项目经费中一般性支出每年压缩10%-20%,累计压减金额4.18亿元。

  邵阳提升预算“精准化”水平,立足“防”,注重“督”,着眼“改”。进一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破除支出固化格局,对存量基数全部“清零”,建立健全“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提高预算安排的科学性、精准性。

  邵阳市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的部门单位基本支出、“三公”经费和业务工作经费年末结余部分、项目资金年末结余确认属于已无法支出或无需支出的部分、上级专项补助结转一年以上的项目资金由市财政全额收回。

  2021年至2023年,邵阳市财政共收回结余结转资金11.1亿元,统筹用于支持“三保”、债务还本付息等重点领域支出。

  把好“支出关”,推动过“紧日子”

  今年初,邵阳市在全省率先研究出台《关于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若干措施》,从严格预算管理、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进一步压减党政机关行政成本、切实提升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效益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五条具体要求,推动全市各级各部门过“紧日子”成为习惯和常态,真正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如今,在邵阳坚持把“紧”的理念作为各项工作开展前提,把“紧”的要求贯穿各项工作始终,多措并举实打实过“紧日子”,已成为常态。邵阳市财政局刀刃向内,带头过“紧日子、苦日子”,专项工作经费预算由去年的370万元下降为今年的333万元,压缩10%。 

  绥宁县2024年预算编制严格落实“过紧日子”思想,不该花的钱“一毛不拔”,该花的钱“掰成两半花”,2024年非刚性、非重点支出继续压减10%。

  隆回县出台《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十条重点措施》,以实打实的“硬举措”,将严控、严审、严管的触角深入到人员管理、办公经费、公务接待、政府投资等具体事项上,坚持精打细算减支出、节用裕民保底线、科学使用提质效,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邵阳市坚决落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要求,严格审批管理,确保支出内容、范围、标准及审批程序规范,支付方式符合财政资金管理要求;完善因公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等各项管理制度。2022-2024年市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分别为6096.25万元、4959.86万元、4628.13万元,同比下降9.3%、18.64%、6.69%。

  政府“紧日子”,换百姓“好日子”

  民生暖色,折射发展成色。增进民生福祉,就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邵阳市近七成财力用于民生支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去年,邵阳市发放就业补助资金3.02亿元,享受培训补贴人数35856人次,社保补贴人数9241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588人,城镇新增就业499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邵阳市搭建线上线下就业平台、开通“点对点”就业服务直通车,实行园区企业就近安置一批、劳务协作输出一批、公益性岗位托底一批、扶贫车间就地吸纳一批、农业合作社务农就业一批,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建立贫困户就业台账,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为他们提供企业、扶贫车间等招聘信息。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邵阳舍得投入。走在邵阳的城乡我们发现,建得最漂亮、最大气的就是学校。 邵阳市大力践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通过落实税费减免等财政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拓宽教育筹资渠道。

  2023年,邵阳全市义务教育支出69.82亿元,同比增长14.37%,严格按照“教育优先”“只增不减”“服务提质”原则予以保障。着力推进“全纳”教育,保障每一个残疾孩子、每一名困难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全市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7.6万人次,资助金额7.88亿元,资助人次和金额居全省前列。

  优化养老服务,绘就幸福“夕阳红”。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扶持政策,推进居家及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去年投入1838万元,保障15.26万人次老年人福利,并将年满80-89周岁老年人纳入高龄补贴范围,按照20元/人·月标准发放;拨付4939万元,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为60周岁以上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健全社保体系,筑牢民生“兜底线”。更加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更加关注弱势人群,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标准,不断健全合理的社会保障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去年全市统筹安排各类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4.2亿元,确保各项救助政策落地落实,惠及城乡低保人群、城乡特困人群、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群共计34.8万人。 

  邵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