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湘江副刊·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繁花五月》:丝竹相和 青春民乐

  荆莹莹

  春末夏初,《繁花五月》民族音乐会在湖南音乐厅成功上演。

  《繁花五月》是湖南民族乐团“雅韵三湘·音乐经典”2024湖南音乐季中第一场,湖南民族乐团盛邀青年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师马帅担任指挥,联袂湖南民乐团阮声部首席演奏家戴依琪、女声演唱家莫娟娟、首席二胡青年演奏家黄硕、青年古筝演奏家陈卉为星城观众带来艺术盛宴。整场音乐会作品形式丰富,既有传统的关照亦有当代的展望,以乐团独有的朝气与热情为湖湘地区音乐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该场音乐会是湖南民乐音乐季的首次亮相,不仅是该音乐季中极具分量的一场演出盛会,更展现出湖湘地区民族管弦乐团的青春力量。

  本场音乐会的选曲无不体现春日蓬勃生发的气息。

  《青青思念》作者受《诗经·郑风》中《子衿》所启发,表现了春夏交替之际,大自然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春日氛围。本次《青青思念》由湖南民乐团带来全然不同的演绎,音乐会选择该曲作为开场,指挥马帅在欢乐的快板与抒情的慢板中灵活切换,为演出拉开了浪漫的序幕。

  民族管弦乐作品《抒情变奏曲》第三章以慷慨激昂和乐观向上的情绪为主,间以幽默、风趣等多种趣味和形象的交替,音乐表情与风格的综合性较强。作曲家巧妙地将现代作曲技术与汉族和西北、西南少数民族歌舞丰富的旋律和节奏因素融合在一起,从而多样化地展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风貌。

  作为湖南本土乐团,湖南民乐团以独特视角演绎人类的喜怒哀乐情感,为湖南乐友带来了新鲜的听觉体验。

  《幽远的歌声》《丝绸之路》具有强烈而浓郁的西域风格,深刻体现了作曲家对西北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特征与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的熟知,更在民族管弦乐队编配以及传统音乐语汇方面展露其运用得当、宜静宜动、收放自如的卓越能力。

  《龙腾虎跃》是中国锣鼓乐的经典名曲,乐曲主题以浙东锣鼓《龙头龙尾》的音调为素材加工而成。作者以独特的构思,巧妙地选用鼓乐合奏的新形式,谱写了鼓群表演的长大段落。其中领奏与合奏相间,以及各种不同鼓的音色和节奏的多样组合,经过富有激情的演奏,渲染了气势壮阔的群众欢腾场面。

  此次“繁花五月”民族音乐会,创新性地将中阮、女声、二胡、古筝、中国鼓与民乐队相结合,让乐迷们既听到民乐团强大的音乐力量和丰富多彩的音色,也欣赏到独奏乐器和女声独唱的卓越技巧和情感表达,两者开展平等对话,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传统乐器从乐团合奏中释放出来,充分彰显民族器乐形式多样、舞台表现力强的特点。

  《芙蓉花韵》赞颂湖湘大地的文化精神,将富有乡土气息的湖南花鼓音乐元素凸显得愈发艺术化。乐曲在二胡独奏中进行意境的渲染,乐队由弱渐强的音响喻示着不断涌动的生机。这种由远及近、由松到紧的艺术张力来源于作曲家的一度创作,更得益于二胡演奏家二度创作中对旋律变化的把握和艺术意蕴的智慧考量。

  《踏莎行·春咏》取材宋朝文人欧阳修著名的四首《踏莎行·春咏》,由惜春时短、伤春柔弱、叹春迷人、赞春绚烂,延展出欧阳修由春及人、由人及外的豁然心境。作曲家以古筝与乐队的大跨度张力性音响写作手法,将这四首《踏莎行》的本意用音乐形式做出了既柔且厚的极致演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