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深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南崛起消化系疾病防治新高地
——南华附二医院消化内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观察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楼。

    “李国庆消化系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揭牌现场。

    (本版图片均由南华附二医院提供)

  彭国军 王 珊 付立明 涂铭珊

  【核心提示】 

  今年5月7日,省委主要领导就公立医院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强调要积极发挥湖南医疗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代表着全国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的先进水平,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桥头堡”和“主引擎”,广大公立医院应如何着力建设?最近跻身“国家队”的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南华附二”)消化内科建设经验值得探究与借鉴。

  今年2月,省卫健委印发《2024年湖南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南华附二消化内科被纳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成为湘南地区首个获批的消化类专科。

  业内专家认为,南华附二消化内科此次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将进一步提升重大疑难罕见疾病的诊疗能力,让更多群众看好病、少跑腿、少花钱,享有更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健康湖南建设,擦亮衡阳“健康名片”。

  这标志着,三湘医疗版图上,一个消化系疾病防治新高地已昂然崛起。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衡阳市的南华附二,与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面临在区位竞争力方面优势较弱,高层次医疗人才引进难、流失率大的“瓶颈”;衡阳市域内仅三甲医院就多达7家,数量在全省14个市州中名列前茅,“内卷”严重,发展空间“捉襟见肘”等诸多挑战和困境。

  在如此夹缝中,南华附二消化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着力点在哪里?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我们深入该院及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式采访。

  【一线调研】

  凭什么脱颖而出?

  精勤不倦,学科发展的先驱者 

  上午9时刚过,南华附二消化内科候诊室里,五湖四海口音夹杂在一起,仿佛春运时的车站。

  这是为何?

  “我们镇上的人,有问题直接来南华附二,看消化疾病,这里是权威。”一名来自祁阳的病人说。

  “我患有贲门失弛缓症,需要进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当地医生建议来南华附二做,效果好,还花钱少。”一名来自江西的病人说。

  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不难得到答案——技术强、花钱少,这是地处一隅的南华附二消化内科吸引全国各地病人纷至沓来的两大“法宝”。

  不占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南华附二消化内科是如何打造出这两大“法宝”,脱颖而出的?

  “别人还没上的,我们上;别人不愿做的,我们做。”南华附二党委书记、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李国庆解释道,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临床症状复杂,治疗操作精细,这对学科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科建设必须契合社会发展大势与人民健康需求,精勤不倦。

  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南华附二消化内科,是我省最早单独成科的消化内科之一。

  1991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术以及套扎术;1997年该项目被列为原国家卫生部继续教育项目,为全国10多个省份的医疗机构培训学员。

  1992年,在湘南地区率先开展了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技术,为胆胰疾病的诊治开辟了新途径;李国庆等教授多次在中国消化隧道内镜技术高峰论坛、中国老年消化疾病学术年会等国省级行业会议上授课及手术演示该技术,成为全国行业的示范与标杆。

  2005年以来,李国庆接棒成为消化内科的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此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如何推动学科发展?李国庆认为,临床、科研、教学三者缺一不可。教学是树根,没有教学就没有传承;科研是树干,让人看得更高更远;临床是树冠,有了根和干,才会枝繁叶茂。

  为此,李国庆聚焦群众健康需求,把牢公益性方向,善用改革创新这把“万能钥匙”,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擦亮了南华附二消化内科品牌名片,迎来了发展的“高光时刻”,成为我省消化学科发展的先驱者。

  在临床诊疗领域,是“生命守护者”,始终奔跑在消化疾病医疗的前沿——

  形成了胆道胰腺介入治疗、消化道早癌、消化道出血、慢性肝病和胃肠动力等5个亚专科方向,实现了精准化诊疗;

  打造了全省最先进的一体化消化内镜中心,总面积达1300余平方米,设有预约室、操作间8间、ERCP室、手术室、胶囊内镜室、胃肠动力检测室和麻醉复苏室等,实现了内镜诊疗全覆盖;

  在湘南地区率先开展了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治疗,普通电子胃镜联合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等技术进行消化道早癌精查,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等内镜下治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研究等,实现了优质诊疗。

  业内外更是有这样的评价:“别的地方治不了,就去南华附二消化内科试试,如果连他们那都治不了,全省可去的地方就不多了。”足见其医疗技术水平。

  在科研方面,是“研究高地”,成果层出不穷,引领着全省消化系疾病研究的创新与突破——

  以近5年为例,建有消化道肿瘤基础与临床药理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胃癌防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要科研平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卫健委重大科研项目近10项,发表SCI、北大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参与全国性临床药物研究实验近10个;由曹德良、李国庆等主持的《恶性肿瘤新型标志物及其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项目,获省医学教育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在教学方面,是“培育沃土”,培养出一批批医学精英,成为医学教育领域的佼佼者——

  以近5年为例,参加卫生部、教育部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编写18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建设省精品课程《内科学》《诊断学》;陈汶医生领导的南华大学代表队在全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荣获双金牌,为全国仅有的3个双金牌大学代表队之一;《临床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规范”构建与实践》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多名师生获评“省优秀住培学员”“省优秀带教教师”。

  一系列“全国知名”“全省领先”“湘南第一”的成就,使南华附二消化内科铸就了“妙手回春”的金字招牌,吸引了全国患者纷至沓来,赢得了下级医院的高度信任。以2023年为例,该科年出院的域外患者占比约5%,接受下级医院急危重症和疑难病患者转诊数量占比约37%。 

  靠什么做精做强?

  人才为本,疑难杂症的破解者 

  “太神奇了!”目睹父亲从生死边缘奇迹般地转危为安,许先生激动不已,紧紧握住李国庆的手,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

  一个星期前,许先生95岁的老父亲无诱因发热多天就诊,确诊为肝内胆管结石,并伴有胆囊炎、胆管多发结石、肝功能受损,需接受手术治疗,但因患有长达40年的严重冠心病和高血压,辗转多家一线城市知名医院,都没能顺利完成手术。

  听闻南华附二医院李国庆医术精湛,许先生把老父亲转诊到该院消化内科治疗。凭借精湛医术和丰富经验,李国庆手到病除,半个小时便为其顺利完成微创手术,让命悬一线的老人转危为安。

  事实上,这项令许先生感叹“太神奇了”的胆胰微创手术,在近10年来,李国庆每年带领消化内科团队要完成500余例,其中有近20%还是80岁左右的“高风险”高龄病人。

  该微创手术操作难度大、风险高,但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为惠及更多患者,李国庆刻苦钻研,将其变成了科室的常规项目。许多在一线城市知名医院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在他的治疗下得到了有效解决,赢得了患者们的广泛信任,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忠实“粉丝”群体,越来越多的外地患者慕名而来,痊愈而归。

  在南华附二消化内科采访中,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2023年11月,“双聘教授”曹德良团队成功研制出“醛酮还原酶1B10测定试剂盒”,这是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肝癌诊断试剂盒,也是全球首个基于醛酮还原酶1B10(AKR1B10)的肝癌诊断产品,能大大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临床试验样本显示早期诊断率达到了61.9%,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这两个故事,一个印证了技术的精湛,一个体现了科研的突破,但其核心逻辑,都指向同一个要素——人才。

  “人才是一切事业的根本。要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关键也在人才。”李国庆认为。

  南华附二消化内科是如何突破人才“瓶颈”,实施“人才强科”的?

  “区位不占优势,只能另辟蹊径。近年来,我们以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双聘等多种方式,积极吸引和培养兼具扎实医疗技术、深厚科研能力和强烈教学意识的全面型人才。”李国庆表示。

  南华附二院长刘文捷介绍:“医院对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给予了最高可达2000万元的支持,主要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送医务人员出去学习进修,邀请专家来院讲课培训等方面。”

  “不仅如此,我们科室还制订了详细的引培聘计划,李国庆书记更是直接参与团队建设,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良好的薪酬待遇、科研经费、科研奖励、住房补贴、配偶安置、子女入学以及专业能力提升平台等福利条件。此外,他还以自己的行动为榜样,有效激发了团队的创新创造力。”消化内科主任陈宏辉补充说。

  通过多渠道人才策略和强有力的资源支持,南华附二消化内科构建了一支兼具医疗技术、科研能力和教学意识的全面型人才队伍,推动了临床、教学、科研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成为疑难杂症的破解者。

  来看几份简介——

  学科带头人李国庆,是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内镜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肿瘤协作组委员、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理事、省首批高层次卫生骨干人才,在省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等多个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任副主委(副组长)。由他主持开展的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术、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胰管切开取石术等10余项高难度的技术填补了湘南地区空白,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成为我省消化系疾病防治领域的“领头羊”。

  消化内科主任陈宏辉,是省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省消化内镜委员会超声内镜学组委员、省消化内镜分会食管胃静脉曲张协作组副组长、省早期胃癌筛查协作组成员。在湘南地区率先开展了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内镜下消化道早癌切除、胃间质瘤行胃壁全层切除术、POEM等ESD衍生技术。

  “双聘教授”曹德良,是国家火炬(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省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学者”,肝癌早诊早治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

  还有主任医师陈方志、朱理辉,副主任医师封英娟、何涛、陈汶、黄璐、廖文秋、刘艳萍、蒋海兵等一大批优秀人才。目前,南华附二消化内科共有医师28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1人,博士学位占比25%。他们术业有专攻、人人有“绝活儿”,在各自领域登“险峰”、闯“禁区”,以精湛的技术、温暖的关怀,不断创造着医学奇迹。

  来看几组数据——

  胆胰疾病介入治疗,已开展了近 6000台次。其中,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肿块穿刺活检术、超声内镜下胰腺囊肿穿刺引流术等诊疗技术,成为湘南地区优势和特色项目。

  消化道出血规范化诊疗,运用ESVD技术成功救治了急重症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000余例。其中,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相关经验,先后在国家级消化会议、欧洲消化内镜学术会议进行交流,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消化道早癌领域,开展了ESD、EFR、STER、ESE等消化内镜下微创技术,已实施食管、胃和大肠早癌、间质瘤、平滑肌瘤、神经内分泌瘤等消化道肿瘤切除病例数百例。许多过去需要外科手术才能治疗的疾病,现在通过消化内镜即可治愈,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

  慢性肝病防治,是全省3家获得国家卫健委干细胞移植研究资质的单位之一;建立了丙肝诊治绿色通道,将诊断率提高了8%、治疗率提高了近20%;在湘南地区首开了慢性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并开展了疑难肝病多学科团队(MDT)讨论和肝脏穿刺活检,显著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

  据统计,近年来,南华附二消化内科每年开展了1000余例消化系统相关的高难度内镜诊疗,许多以前需要前往一线城市知名医院才能解决的疑难杂症,现在此可得到有效解决。

  这一专业实力,从这些金字牌匾中也可以得到印证——湘南区域医疗中心(消化系统疾病)牵头专科,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理事单位、中国脂肪肝数据中心联盟单位、中国消除丙肝联盟公益项目诊疗基地、省健康管理学会脂肪肝防控和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省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在衡阳市长期担任主委单位,有2人次担任全国学术委员、5人次担任省级副主任委员等。

  为什么前景可期?

  立己达人,区域防治的领航者 

  今年4月27日,南华附二消化内科举办了消化道早癌内镜规范化诊治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市州基层医院的5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

  培训采用“一对一”带教的方式,深入讲解了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早期癌变的内镜表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等内容,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这只是我们消化内科学术交流活动之一。在过去几年中,共主办了3次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10余次区域性学术会议、20余次市级学术会议。”南华附二副院长肖启国介绍。

  南华附二消化内科为何具备如此强烈的共建共享意识?

  “要做‘国家级’重点专科,就要有‘国家级’的担当,要立己达人。”李国庆认为,消化系疾病作为我国目前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防治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健康福祉,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因此,提供更高质量、更广泛覆盖、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是南华附二消化内科肩负的重大使命。

  为此,李国庆对消化内科的发展擘画了两个核心目标:一是提高专科医疗服务能力,二是带动区域医疗水平整体提升。

  如何提高专科医疗服务能力?

  对标和学习先进。近几年来,共选派10余名医师赴全国前5名、国外知名医疗机构学习进修,并做到“送出一人、带回一个项目、精进一门技术”。

  将在现有的5个亚专科基础上,开展“NOTES”理念下的内镜手术,配备小肠镜等以提升诊断水平,扩展内镜下止血治疗范畴;在横向上增加新方向,如增加营养治疗亚专科、IBD区域诊疗中心;在科研方面,开展干细胞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着力建设“消化系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在教学方面,建立消化内镜技术技能模拟培训中心。

  如何带动区域医疗水平提升?

  陈宏辉介绍,目前该科已与祁阳市人民医院、邵东市人民医院、耒阳市人民医院等省内多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建设。自2015年以来,每年向下级医院派遣技术帮扶的医师人次、推广到同级医院的专科适宜技术项目均逐年增加10%,显著提升了基层医院的救治能力。如帮扶耒阳市人民医院开展了ERCP、祁阳市人民医院开展了消化道ESD术、衡东县中医医院开展了肝硬化内镜下止血处理等。

  早筛是提高消化道肿瘤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李国庆带领消化内科团队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消化道早癌筛查和宣教义诊活动,覆盖了衡阳市所有县(市)区。根据2018年以来的数据,已开展70余期、筛查1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万余份,显著提升了全市群众对早期癌症预防的认识。

  2022年,李国庆因为科研成果丰硕,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李国庆消化系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加强了学科科学研究,加速了最新医学成果快速进入临床实践,有效提升了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同时,自2020年以来,定期深入衡阳市丙肝高发区开展宣教和义诊活动,已举办30余场宣教和81次筛查,惠及4108人次,有效提升了公众对丙肝的防治意识。

  筑一座堡垒,守护一方平安。湘南地区及全省的消化系疾病防治发展“功勋章”里,熔铸了南华附二消化内科的探索与创造。

  立己达人的南华附二消化内科当下有为,未来更可期。

  【调研启示】

  治得好、管得宽、防得住,

  是现代消化内科跻身“国家队”的“标配”

  看病就医,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大事。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则是这件大事中的“主角”,其建设必须保持着高度灵敏性,契合社会发展大势与人民健康需求。

  通过解析南华附二消化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路径,显示“治得好、管得宽、防得住”是其“出奇制胜”的关键。

  业内专家称,这是让消化系疾病无所遁形的“杀手锏”,也是当前深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大背景下,消化内科跻身“国家队”应有的“标配”。

  公开资料显示,消化系疾病涵盖范围广泛,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在我国10大高发癌症中占据5席。因此,加强消化系疾病科学认知、普及早筛早诊早治、提高整体诊疗水平和防治能力,即“治得好、管得宽、防得住”势在必行。在这方面,南华附二消化内科不仅先行一步,还以其成功实践成为行业内的示范。

  事实上,这种领先地位并非偶然,而是源于20年前的远见卓识。当时,即南华附二党委书记、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李国庆在2005年担任该科主任时,便洞察到这一建设的重要性,将其确立为消化内科学科建设的核心,并把牢公益性方向,主动当起引领区域消化系疾病防治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

  20年来,李国庆不懈努力,带领消化内科不仅在医疗技术上铸就“妙手回春”的金字招牌,还在全省率先开展消化道早癌筛查防治义诊活动、丙肝宣教义诊筛查活动,惠及衡阳市所有县(市)区群众,在全省率先成立以其名字命名的“消化系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促进区域消化系疾病防治高水平发展。同时,通过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专科联盟等方式,大幅提升了省内众多基层医疗机构的防治能力。

  与此同时,在临床诊疗中,李国庆还特别注重“医病、医身、医心”三结合。带领消化内科不止医病医身,还医心。让患者在得到精准诊疗的同时,还能获取心灵的慰藉,使治疗效果更事半功倍。

  民以食为天,如果把消化系统比作生命的“供给线”,那么南华附二医院消化内科就是这条线上可靠的“守护者”,让患者“能看好病还花钱少”、最大程度地受益,为我省消化系疾病防治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而这,也是公立医院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我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信心和底气所在。(彭国军)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