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理论周刊·新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思政课”建设应注重把握三个关键点

  肖中云 刘斌

  “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从“大课堂”“大平台”和“大师资”中把握“大思政课”建设关键,不断发挥“大思政课”铸魂补钙的关键性作用,为新时代铸魂工程注入育人之源。

  提高站位,善用“大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须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拔尖人才。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较之于传统思政课,“大思政课”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跨越式提升了育人能级。因此,“大思政课”的重要价值旨归就是在“大课堂”的实践导向下突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大情怀的培育。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讲清楚讲透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帮助青年大学生在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将陈列在祖国大地上、融合在民族历史里、贯穿在勇毅前行中的各种宝贵教育资源有效汇聚起来、组织起来,使其服务于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品格陶冶,增强青年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数字赋能,做强“大平台”。融媒体时代,数字化为“大思政课”改革创新与优化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为“大思政课”在守正创新中实现铸魂育人注入了新动力。建设“大思政课”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在搭建“大平台”时充分用好“大数据”,紧跟融媒体时代发展需求,以数字化、个性化赋能“大思政课”新样态。搭建“大平台”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从思政话语建构出发,增强优质内容供给,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青年大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合理融入网络流行语中“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把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观念转化为青年大学生主动接受的通俗话语。借助“大数据”,以“共情式”的互动模式让“大平台”兼具理论深度与温度。从智能教育生活化出发,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行走的课堂”中融入社会现实和生活案例,启发青年大学生在对虚拟技术的认知和偏好中发现并思考现实问题,以视听技术深化青年大学生的情感意识和理想信念;从教师教学的角色化重塑出发,以师生之间互学互助的平等关系强化自身角色认同,充实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内容;从问题情境、现实情境和开放情境的创设出发,让教师成为数字课堂的引领者、虚拟情境的创设者、智能学习模式的评估者,积极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不同情绪状态,促进师生在大数据平台的学习体验中共同成长。

  聚焦“六要”,建好“大师资”。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聚焦“六要”,造就“大先生”,既要按照规定的基本师生配比要求,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数量和规模保障,同时要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升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将“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贯穿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引导思政课教师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打造全员思政的“大先生”群体。协同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应有之义,作为“大思政课”的关键——造就“大先生”,也应强调协同性。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充分发挥院士等顶尖科学家的榜样示范作用。广泛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党务行政、辅导员等队伍的专业素养。实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形成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革命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讲解员、志愿者经常性进高校参与思政课教学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本文为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团队建设项目(21GG18)阶段性研究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