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市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慈利县探索“非遗+”文旅融合新路
积极尝试民俗博物馆、特色餐饮、影视演艺等多种开发保护模式

  湖南日报6月7日讯(全媒体记者 上官智慧 通讯员 朱渊)“咚锵、咚锵;哟嗬、哟嗬……”临近端午,慈利县城区澧水河上锣鼓声冲天、船桨起落、水花飞溅,各乡镇龙舟队正紧锣密鼓训练,备战即将上演的“大端午”龙舟赛。

  在慈利,“大端午”划龙舟习俗已传承130多年,是男女老少喜爱的节庆活动。尤其是近年来,每年举办的龙舟赛吸引了近10万人关注,成为该县文旅的一张亮丽名片。去年,慈利岩泊渡“大端午”划龙舟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直以来,慈利县都很重视非遗保护与传承,拨付专门经费,成立非遗民间组织,以“非遗+”创新发展新模式,保护、传承全县近4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该县探索“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演艺”等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传统武术+传统医药+温泉”新产品、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非遗养生之旅”“非遗研学之旅”“非遗体验之旅”等新业态、岩泊渡红薯粉丝等非遗农副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为非遗保护传承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慈利县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以开发促保护,积极尝试民俗博物馆、特色餐饮、影视演艺、主题公园、乡村旅游等多种开发保护模式,其中,以“九歌山鬼”为主题的非遗“新秀”,叫好也叫座。

  “走出一条自然资源开发与文化资源开发、非遗与旅游产业建设、非遗与市场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慈利县委副书记、县长朱爱民表示,将进一步加强非遗项目和旅游业深度融合,以“非遗+”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激活文旅市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