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向新而行 提质奋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清”逐“绿”绽新颜
——湖南湘江新区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梅溪湖。石亮 摄

    2023年11月24日赵洲港泵站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现场教学培训。

    周水生 摄  

    经过治理后的桐木河清水石上流。(莲花镇供图)    

  王 晗

  大王山下,绿意笼罩山野,深坑之中“长”出的文旅打卡地,带来冰雪与海洋的奇迹,引得游人趋之若鹜;后湖沿岸,湖光山影醉人,花草、游鱼、鹭鸟,沐着悠悠书香入画来;大道广厦间,大小游园苍翠如盖,梅溪湖、洋湖、龙王港水光潋滟……

  万物繁茂的6月,行走在湖南湘江新区,生态“底色”铺陈出发展“绿色”,一呼一吸间便可感知城市脉动。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鲜明提出,要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当好美丽中国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奏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乐章。

  今年1-6月,新区空气优良率81.8%,同比提升2.7%;PM2.5浓度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标率均为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

  蓝天、碧水、净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画卷,正在这片沃土上铺展绘就。

  改革出重拳  建章、立制、定规

  不时曝出的环境污染案件时刻在提醒人们:生态环境保护要突击检查,更要建章立制,驶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压实责任,坚决克服侥幸心理、麻痹思想、松懈情绪,按时按要求落实好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5月12日,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岳麓区委书记谭勇督导检查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如是强调。

  一提起“建筑工地”,不少人眼前总会浮现出“漫天灰尘、刺耳噪音、泥泞道路”的恼人景象。但笔者在走访中发现,新区的工地不仅整洁、有序,有的还装上了“智慧大脑”。

  位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湘江科创基地(二期)第一标段项目,通过引入BIM系统,实现计算机数字技术辅助施工。这不仅缩短了工期、节约了资源,更是大大减轻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精心呵护“新区蓝”,新区先后成立橘子洲片区、学士片区、麓谷片区三个指挥部,并在长沙市率先制定《建设项目大气污染防治分级管控实施方案》,根据得分情况将项目工地评定为A、B、C三个等级并实施动态管理。

  目前,新区范围内共创建247个A级示范工地,其中3个国控站点周边1.5公里范围内A级示范工地创建率达95%以上。一个个干净整洁的建筑工地,成为“绿色新区”的最佳注脚。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构建大环保格局,成立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挂帅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工作委员会等组织机构,配套出台了《关于完善湖南湘江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制度保障。

  一条条江河、一个个湖泊、一片片森林,都有了专属“守护者”,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驶入“快车道”,重塑着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发展观。

  目前,前六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938件信访件均已办结;中央、省级反馈涉及新区牵头整改的具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15个(不含第二轮省督察反馈问题),12个完成整改销号。

  城市披新衣  天蓝、水绿、山青

  “用脚步丈量后湖的四季光景,不同角落的景致轮流变换。”在小红书APP上,ID名为“会飞的小象”如此形容长沙后湖艺术园。

  初夏时节走进后湖,抬头是苍茫翠绿的岳麓山,低头是波光闪烁的湖面,远处的音乐声与耳畔的蛙鸣声交相辉映……绿树掩映下的摩登都市,是新区人文风光的最好写照。

  长沙“老口子”或许还有印象,几年前的后湖其实是一个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城中村。

  自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后湖的未来”,长沙市委市政府、湖南湘江新区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指挥部,对后湖整体状况全面分析,对后湖治理方案反复论证,最后形成了“外源截污、内源治理、水质净化、补水活水、生态恢复”治理技术方案。

  如果说,后湖蝶变为“网红打卡地”,涌起的是艺术与文化之潮,那么,赵州港泵站机排口的整治,抬升的就是人民群众切切实实的幸福感。

  一到下雨天,家住岳麓山下的左家垅村煤垄巷居民邓小妹就发愁。家门口的积水不仅阻碍出行,而且不时泛出下水管道的臭味。

  湖南湘江新区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分区推进”治理思路,投资17亿元启动赵洲港汇水区项目建设,让雨水、污水“各行其道”,实现从“一湖臭水”到“一汪碧水”的精彩蝶变。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在调研长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对赵洲港汇水区项目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国家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培训也将教学现场搬到了赵洲港泵站。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着城乡功能品质。如今的新区,有岳麓山-橘子洲文化旅游区和大王山旅游度假区两山引领,有桃子湖、后湖、西湖、梅溪湖、洋湖、泉水湖、尖山湖七湖辉映,有湘江“百里画廊”“都市田园走廊”双廊镶嵌……一半山水一半城,行尽新区皆是景。

  “人城产”协调发展,彰显出“湖南品质看长沙、长沙品质看新区”的品牌效应,更为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着源源不断的绿色底气。

  绿里掘金山  人和、业兴、民富

  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值多少钱?走进位于莲花镇西南部的桐木村,我们或能窥见答案。

  “比之前好太多了,小河道里面也有翘嘴鱼、甲鱼了,看着心里是真高兴。”今年56岁的刘忠刚是土生土长的桐木村人,在他的印象里,以前的桐木河是一条人人不愿意靠近的污水河。

  10余年来,新区坚持源头治污、定期治淤、生态治岸、精准治脏、铁腕治围“一盘棋”,治标、治本一齐抓,水面、岸上一齐管,让曾经“脏兮兮”的桐木村重现“高颜值”。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招商引资的“金钥匙”和硬实力。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岳麓区区长何朝晖在多个场合屡次表态,要以高质量生态环境护航新区高质量发展。

  “希望大家都能亮出‘看家本领’,促进更多环保项目合作,共同助力新区环保产业发展……”5月25日,新区环保技术及应用产业链项目洽谈会火热召开,参会的企业家们一一向与会者展示各自在环保领域的项目成果。

  今年以来,新区环保产业链办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追赶超越的强大引擎。今年一季度,联系环保企业超700家,新签项目5个,总投资12.7亿元,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实现“开门红”。

  “让来了的企业说好,没来的企业向往。”从主动上门服务用心服务,到开辟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再到高效做好项目用地、荣誉申报、科研奖补、政策支持、项目合作等要素保障……环保产业链办坚持做好招商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绿色生态赋能,新区发展节节攀高。通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先进电力装备等绿色低碳机遇产业,新区形成了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谱写出生态与经济并蒂花开的动人弦歌。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诚如这句古诗词所言,是在相互共生中相互成就,达到“人与青山皆妩媚”的和谐境界。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生态文化品牌更加靓丽响亮,高端产业新区、前沿创新新区、开放活力新区、一流品质新区“四个新区”建设必将加速由梦想照进现实。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