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观点·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飞:甘坐科研冷板凳

    高飞在实验室。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蓉 通讯员 秦美淇

  5月16日上午,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实验室,一名佩戴眼镜、面庞清秀、身着白大褂的年轻人,正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实验器皿。若不是身边围着一群学生认真听他讲解,很容易让人误认他也是一名在读研究生。

  “我现在主攻耐盐碱水稻遗传改良研究。”今年33岁的高飞是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种子系教授、湖南省青年“百人计划”专家,“长沙在水稻研究方面实力雄厚,科研体系健全,很适合我大展身手。”

  2017年,高飞从家乡的四川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因成绩优异公派赴法国留学,研究植物的营养元素吸收。4年留学期间,他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也在导师的带领下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受到好评。

  但留学期满,他毅然决定回国。“回来这件事从来没有犹豫。”高飞说,他希望结合自己之前研究植物对铁元素吸收的经验,在水稻这一最为重要的农作物研究方面作出贡献,努力为国家解决相关应用问题。

  当时,湖南正积极实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优越的待遇条件、工作环境和用人机制,深深吸引了他。2022年,他申报湖南省百人计划青年项目并成功获得资助。同年7月,以神农英才人才计划入职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加盟岳麓山实验室水稻抗逆遗传改良团队。

  相遇长沙,既是初见,又是久别重逢。高飞曾在大学时来长沙旅游,长沙给他留下很好的印象。现在,长沙这座城市又以一种朝气蓬勃的崭新面貌迎接他的到来。

  31岁的高飞甫一入职湖南农业大学,就得到了大力支持。从“客人”到“家人”,不到半年他就融入了新的环境。从生活补贴到新建实验室、协助组建团队,再到大量的研究资金供给,学校为他提供了安心做学问的良好环境。

  有位,就要有为。水稻的基因改良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高飞介绍,以生物育种为例,研究人员需要筛选特定的参与耐盐碱功能的关键基因,通过基因编辑得到耐盐碱的水稻品种。而基因的数量繁多,各自功能不同,机制多样,很多时候存在多个基因间的协同功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

  “我们要做的工作类似拼接积木,要找到最合适的基因,还要建立最佳组合。”高飞说。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的情况,种子的抗性并不符合预期。他便带领团队成员,不厌其烦地多次比对实验进行修正。实验室找出的耐盐碱基因,将来还要到试验田里进行大面积种植实验。

  耐盐碱水稻研究分支很广,“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最后会被市场选择的只会是成本低、经济价值最优的作物。“做基础研究就要有甘坐冷板凳、屡败屡战的定力。”被问及坚持研究的原因时,高飞坦言,支撑他的是对科研的热情、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和对这一行业的热爱,“种子是粮食的‘芯片’,我觉得自己有义务也有责任,为解决水稻耐盐碱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前,湖南正以“种业硅谷”为支撑,以岳麓山实验室为引擎,聚集国际国内种业技术、人才、知识、资本等各类高端创新要素,大力推动生物育种产学研协同发展,打造生物种业引领区。

  岳麓山实验室即将进入实体化运营新阶段,高飞对入驻充满期待,希望通过这个全新的高端平台,得到更多的资金投入,聚集更多研究者进行科研攻关,“让合作的人越来越多,把圈子做大,加快培育种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