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气象数据“活”起来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吕菊兰

  汛期来临,如何更精准有效防灾减灾?低空飞行,如何及时防范恶劣天气?……这些都需要发挥海量气象数据与多行业数据高效融合的“乘数效应”。

  近日,省气象局与省数据局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并在湖南大数据交易所上线气象数据交易专板,这意味着“数据要素×气象服务”,让海量气象数据“活”起来,湖南正在加快推进。

  多行业融合,气象服务更精准

  5月6日,在省气象信息中心,记者看到,一块块屏幕上,水位、气温、流速等各项数据不断闪现。正值汛期,工作人员正在对天气趋势、山洪风险等各实况进行重点监控与分析。

  据介绍,如今天气预报更精准、预见期更长。不少气象产品时间分辨率可实现逐1小时更新、1分钟间隔,空间分辨率达1公里预报,产品预报时效可达15天。

  随着天气预报更精准,气象服务正从常规天气预报向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升级。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陈玉贵介绍,“除常规天气预报外,大家希望能提供更加直接的释用产品,比如‘天气对其生产运营的影响是什么’‘致灾风险程度怎样’等。即希望能用气象数据去决策、去管理、去创新。”

  气象服务的升级需要气象数据与行业数据的高效融合。陈玉贵介绍,一份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的形成,需要融合气象部门的卫星雷达、降雨、气温、日照、蒸发量、土壤湿度等数据,以及水利部门的流域集雨区、地形地貌、流域河道的来水量、水位等数据,再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水文气象的耦合模型算法才能生成。   

  为促进气象数据与行业数据融合,气象部门通过破除部门壁垒、打通共享渠道,建立标准化的数据采集、处理、清洗、质控、存储流程,已构建“气象×行业”数据库以及专业预报模型,并研发了上千种高价值数据产品。

  多场景复用,气象数据更好用

  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应用的关键在于场景。

  近年来,省气象服务中心在省内率先打造“1+N”行业气象大数据综合分析应用服务平台,加强气象数据与农业、水利、交通、能源电力、自然资源、金融保险、卫生健康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数据融合技术研发和应用,形成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成果。

  气象预报信息是水库调度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比如,在降雨集中期,可以及时提醒水库洪前预泄腾库、洪中拦洪错峰;到了汛旱转换期,可以及时提醒拦蓄尾洪,储存抗旱水源。今年1至4月,五凌电力根据气象数值预报产品,对湘江、资水、沅水上13座水电站实现精准调度,水量利用率达到90.4%,总发电量44.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91.7%。

  针对通用航空安全飞行场景,省气象服务中心融合气象数据与飞行航线基础信息、飞行器参数等数据,建立低空飞行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模型,为低空飞行实时提供精准天气预报,织就一张精细化服务网络。去年,该部门为省通航发展公司保障了101家通航企业、112559飞行架次、33294飞行小时数的安全飞行。

  数据产品化,气象数据“活”起来

  数据只有流通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以前,气象部门掌握海量气象数据,但未进入市场流通。气象数据交易专板在湖南大数据交易所的上线,为气象数据市场化流通拓宽了渠道,人们可以像网购一样购买气象数据产品。

  在湖南大数据交易所的超大屏幕上,企业、单位发布的所需数据类型、可应用领域等信息实时滚动。据了解,首批上架的62类气象数据产品,包括天气监测数据、精准的智能网格预报数据、及时的气象灾害预警模型等。

  湖南大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滕书华介绍,交易专板的上线,让气象数据交易更便捷、更安全、更合规。在这里,所有对外提供的气象数据都将匹配有气象数据身份证,方便进行查询和溯源,并且都在统一的气象数据流通监管平台下进行。

  气象数据在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旅游、公共卫生等方面应用潜力巨大,未来,省气象局与省数据局将进一步发挥气象数据的协同、复用、融合效应,推动气象数据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应用,增强社会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