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耕作于良
——娄星区“五良”法种粮纪实

  肖洋桂 刘斌才 邹国栋

  民以食为天。娄底市娄星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措施为核心,深耕细作,精进于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有序平稳提升。

  藏粮于地筑“耕”基

  4月10日,娄星区水洞底镇新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创新示范片区,种植大户刘政时正组织村民,抢抓农时,移栽早稻秧苗。村民将育秧底盘从大棚移出,装上车,然后沿着机耕道,运往田间地头。转眼功夫,10余亩稻田插上禾苗,春意盎然。

  “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大家种粮更有信心。”55岁的刘政时,对前来指导春耕生产的娄星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道,“以前的荒地、鱼塘,东一块西一块的,现在都连成片,小丘变大丘,更主要是可实现机械化耕种。”

  刘政时记得小时候种田,一户人家种植一两亩地,从早忙到黑。现在好了,基础设施完善,粮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以前插秧,人工一人一天插秧插不到一亩。而现在一台插秧机1天可以轻松移栽30亩。”刘政时表示,近几年他流转稻田面积都在1000亩以上,通过设施化、精细化的集中育秧,培育宜机插、宜密植的高素质秧苗,实现移栽、收割等全程机械化,确保高产高效。

  万物土中生,有土方有粮,粮田变成“良田”是关键。近年来,娄星区委、区政府围绕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创新,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打造、升级一批连片“良田”。并坚持建管结合,不断健全农业水利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和财政投入机制,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疏通农田灌溉“最后一道坎”。

  该区还以“田长制”为抓手,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在项目建设用地审批中,严格管控,坚决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正在建设的蛇形山灌区项目,涉及蛇形山镇35个村,所占用的耕地全部落实了“进出平衡”。2022年和2023年在全区实施了恢复耕地项目,共恢复耕地面积近万亩。同时强力开展搁荒地整治,深入实施“铁八条”,对弃耕搁荒连续超过一年的耕地,取消次年耕地地力补贴资格,推进耕地面积正向增长。

  良种良法种好粮

  “目前秧苗长出‘三叶一心’,天气一放晴,很快就生长到‘四叶一心’,就可以移栽了。”4月10日,在娄星区蛇形山镇增桥村村口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种植户胡展望仔细察看秧苗后,对前来参观学习的种植户介绍道。

  今年早稻,该基地培育“六两优56”“陵两优238”两个品种秧苗,将采取机插、抛秧、手插3种不同移栽方式开展试验,收割时量化产量,进而对品种及移栽方法进行推广。

  种好粮食,离不开良种良法。近年来,娄星区农业农村局持续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和开发利用工作,选定适宜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进行试种,试种成功后在全区重点推广。同时探索育种技术创新,提高育种效率,培育更多优质、高产、抗病的新品种。按照“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原则,积极推介泰优553、玮两优8612、隆两优8612、冠两优华占等已试验示范评议的新品种。

  同时配套“良法”,深化技术集成示范。娄星区农业农村局加大技术指导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以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片区为重点,带动周边区域引进“良法”,以区、乡两级农技队伍为基础,从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聘请教授专家组成技术指导团队,所有粮食生产乡镇街道配备一名植保员,对粮食生产大户、合作社加强技术指导,开展化肥零增长、农药减量行动,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专用配方肥技术,全面推广农作物病虫草鼠绿色防控技术。

  该区还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推广高蛋白大豆、甜糯玉米、小籽花生、高淀粉甘薯、马铃薯等特色旱粮作物,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积极筛选出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优势机械,不断补齐机械化高效种植、收获、植保、烘干等短板,不断推动农作物生产实现机械化、智慧化。

  新农人守望农田

  “移栽时,稻田蓄水不要超过1厘米深,不然影响秧苗生长。同时要注意抛秧顺序,要从高处田块开始抛。否则,高处农田如果蓄水过深,泄水时会影响地势较低的稻田。”连日来, 娄星区种植大户胡志敏穿梭在蛇形山镇10多个村,反复叮嘱道。

  今年36岁的胡志敏,连续3年流转农田面积超过2000亩,是市级种粮大户,去年获评市级种粮标兵。4月10日,他穿着皮鞋、西装,站在路边指挥调度。“我已经多次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技术方面已没有太大问题。现在最关键的是精细化管理,哪些田适合种一季或两季,每天组织多少人劳作。搞农业生产,需要控制好成本才行。”胡志敏表示。

  “种田有各种补贴,农机柴油运输有配送,农业生产有保险……现在种田没有后顾之忧,真是种田最好时期。”胡志敏说,今年他打算投入资金开展稻米加工,注册稻米品牌,延伸农业产业,带动更多百姓发家致富。

  娄星区涌现出一批像胡志敏这样守护农田的新农人。近年来,娄星区加大对粮食生产大户、合作社、合作社联合体在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奖补力度。坚持“谁种粮、谁受益”原则,重点支持水稻集中育秧、粮食种子储备、高档优质稻生产、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加大农业保险投入、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破解粮食产业服务中心项目建设问题、农机售后服务维修问题,农田中废弃电杆清理问题和农业保险劳动用工问题,并全力保障农业设施用地和农机柴油运输,推进粮食生产种植区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娄星区统筹动员各方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已经形成行政主导、部门主抓、行业主推的粮食生产格局。娄星大地上,一幅繁忙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