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古树名木
省妇幼保健院 刘蒲英
湖南有古树名木近24万棵,其中千年树龄以上421棵。当前,古树名木保护任务重、难度大、资金不足,建议:
强化日常养护管理。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按属地和权属关系明确日常养护责任人、签订责任书,落实“一树一人”责任。坚持“一树一策”科学制定方案,聘请专业团队定期巡查会诊,及时救护衰弱濒危古树名木。
建立保险补偿制度。构建“林业部门投保、保险公司理赔”保护管理模式,实现由林业部门参与救助转向商业保险主动赔付,让每一株古树名木都老有所“保”。
探索新型保护模式。推动从“单一保护树木本体”向“统筹保护周边环境”理念转变,创新古树名木公园、古树乡村、古树街巷、古树社区等发展保护模式,让群众更好接触绿意、感知古意,营造爱护古树名木的良好社会氛围。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牟 洋
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建议:
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新设学科专业人才需求前置审核制度、存量学科专业就业状况和人才需求评估制度,推动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精准匹配、相互促进,减少市场需求与就业需求的错位。
提升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内容,紧扣岗位需求开展专业化培养,加大教学实习实践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依托大数据技术,突出点面结合,破解求职者、高校和就业市场之间的信息差和信息屏障,促进校际信息共享、校企常态互动、人岗精准对接,定向推送适岗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息,有效提升沟通实效。
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王彧弋
提升人工智能自主化水平。充分利用中国中车、中国航发等企业的研发优势,与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社会资本等合作,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引领,深度融合产学研,秉持开放共享原则,重视基础研究、服务实体经济,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每年支持一批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结合的重点研发项目,由青年科技人才领衔,涵盖不同层次、领域、类型融合创新课题,形成多元布局。对关键技术、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等重大问题和需求,由政府组织或扶持实施具有战略意义和示范效应的项目。
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模式。优化高校培养方式和教学内容,打破学科壁垒和行业界限,培养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熟悉制造业的复合型人才。合理开放企业数据和计算资源,为高校提供实践平台和支撑条件。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培养储备人才,加快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推广和落地。重视科普工作,揭开制造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神秘面纱,引导更多人才进入相关产业。
优化外卖配送员工作环境
网友 汪小峰
保障交通安全。完善小区标识、门牌号,解决找楼难问题。及时修复路面、井盖、路灯等基础设施,强化维修施工管理、设立警示牌,保障安全顺畅出行。开展交通安全培训,强化安全警示教育。
优化服务举措。持续加强党群服务站、户外劳动者站点建设管理,完善站点设施和物资,打造外卖配送员温馨港湾。依托各类服务阵地,引导志愿服务组织参与,设立心理咨询室和招聘信息专区,向外卖配送员免费提供心理咨询、就业信息等贴心服务。
加强权益保护。积极开展劳动法普及、司法咨询、纠纷调解等活动,为外卖配送员提供法律援助。加强行业监管,督促行业自律、守法经营。
大力推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刘冬生
树立全产业链思维。围绕茶叶、油茶、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做好“品种、品质、品相、品味、品牌”文章,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发展精细化综合加工技术,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
强化产业投入保障。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用好财政投入、信贷资金、社会资本,拓宽产业资金筹措渠道。加强乡村产业发展和配套设施建设用地保障。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信贷产品,推广“茶叶贷”“中药贷”等优势特色农产品专项贷款,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更好满足产业多样化金融需求。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重点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村集体+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构建产业发展利益共同体,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着力打造数字经济人才生态
民盟株洲市委会 刘娅娟
引进一批专业人才,作为聘任制公务员到重点部门担任总数据师,负责数字经济、数据资源治理和信息化建设。编制数字经济紧缺人才目录,明确各类社会组织引进数字经济人才的激励措施。以“一事一议”方式邀约行业领军人才担任专家顾问。
支持高职院校、科研机构、平台企业积极与头部及高潜力企业合作,共建数字经济人才联盟、培育基地和产业联合学院。联合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共建数据资源研究机构,引进、建设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站。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领域,培养数字经济技术工程师。
建设软件人才市场,提供人才引育、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标准评定和专利申报等服务,探索开展资格鉴定、职称评审、高级人才寻访等特色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人才纳入认定范围,全面享受人才服务事项。制定数字经济人才评选认定实施细则,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5G融合应用、数字内容等领域发展。
让夜长沙更加靓丽
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汤建军
长沙在夜经济发展上基础扎实、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繁荣壮大长沙夜经济,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激活消费、促进就业,也能聚人气、兴业态、促发展,建议:
开发特色夜经济产品。实施长沙夜经济产品提升计划,依托本土历史文化,深化文化赋能,开发优化一批优质夜游、夜食、夜演等休闲娱乐产品。
营造开放夜经济生态。打造“全球夜游创新创意大会”等平台,支持国内外文旅企业、各界人才在长沙共建“文旅创意实验室”。培育“夜游新玩法·尽在创意新长沙”超级IP,打造“全球顶尖夜经济创意策源地”。
完善夜经济保障体系。从群众和游客需求出发,加强服务、品质、价格等全过程监管,用心用情优化公共服务,做大做强“烟火长沙·夜间无忧游”品牌。
加强绿色技能人才培养
长沙商贸旅游职院 武美玲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新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需要持续培养和壮大绿色人才队伍,建议:
将绿色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绿色知识、绿色意识和绿色技能,为新兴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将绿色技能加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将绿色能力、绿色贡献纳入大学生奖励资助考核体系,着力培养政治素养过硬、职业本领高强、胸怀“国之大者”的绿色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加快传统能源、交通、制造等行业的绿色转型,推动绿色经济释放新动能,催生更多绿色职业,有效拓展绿色就业市场,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宸 通讯员 水月月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