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牢记嘱托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牢记嘱托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4月0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心育“新” 以“柔”扶“新”

    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通讯员 摄

    苏州纳米城。   通讯员 摄

    北京大学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技术人员在做实验。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京明 摄

  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姣燕 

  【他山之石】

  在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产业园区如何在一体化浪潮中找准赛道?战略性新兴产业风起云涌,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要拿出怎样的耐心、营造怎样的环境?“姑苏”,这个被无数诗人吟诵的柔婉之地,何以成为高端人才竞相涌入的“硬核”高地?

  3月,带着思考,带着疑问,记者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无锡高新区,感受江苏产业园区“排头兵”的气质,探寻它们高质量发展的“密匙”。

  一张蓝图培育产业创新生态,拿出十年磨一剑的韧劲

  苏州,金鸡湖畔。站在苏州工业园区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米公司”)21楼的落地窗前,产业服务部总经理冯瑞杰的视线范围内,1平方公里入驻近10家大院大所,集结国家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苏州)等20多个平台,落户高新技术企业150余家……

  难以想象,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

  1纳米,十亿分之一米,几乎等同于头发丝的五万分之一。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尺度,在十年间撬动千亿级产业,成就苏州纳米城跻身全球五大纳米产业聚集区。

  故事要从一粒“种子”说起——

  2006年,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彼时,“二次创业”的苏州工业园区谋划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这粒优种的落子,带来了顶尖人才和创业氛围,让园区的目光锁定纳米产业。

  2010年,纳米公司成立,肩负园区纳米产业投建者、运营者、服务者多重角色,并最终催生园区纳米产业发展主阵地——苏州纳米城。

  纳米城的经验是什么?冯瑞杰将其概括为两条:一是园区一张蓝图绘到底,拿出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二是培育产业,要先培育产业生态。

  看似简单的提炼,背后逻辑缜密。创新生态中,政府、运营公司、创新平台、大院大所和企业,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作为“有形之手”,园区的重点在规划布局、完善机制和持续性政策支持。纳米公司则充分市场化运作,在基础设施、公共平台、招商引资等方面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其中,平台是一把核心‘钥匙’。”冯瑞杰介绍,纳米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多是初创型科技企业,帮助企业打通产业化的通道,各类创新平台的搭建至关重要。

  作为产业“源头”,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发挥大院大所优势,打造纳米加工、测试分析、纳米生化三大公共平台,既服务自身,也服务周边高新技术企业。

  双向发力,纳米公司投资5亿元,于2014年建成投用国内首条全开放、市场化运作的6英寸MEMS(微机电系统平台)中试线,为中小型企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撑。

  一次次“双向奔赴”,成就企业成长的“摇篮”。

  敏芯微电子的孵化就是例证。“中小企业资金有限,自购设备往往‘用不满’。但如果没有这些设备,技术研发进度跟不上,又会被‘卡脖子’。”敏芯微电子负责人介绍,得益于纳米公司MEMS平台及中国科学院纳米所纳米加工平台等提供的晶圆研发代工、芯片测试等服务,企业高歌猛进,2020年以科创板MEMS第一股敲钟。

  日益肥沃的土壤上,产业链上一些市场化平台应运而生,比如标准与检测平台等。

  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育、上市融资……从研究所到企业,创新链与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一一打通、环环相扣,一条产业链由封闭式创新走向开放式创新。

  在“产业生态圈”模式驱动下,苏州纳米城已与中国科学院、重点高校等共建大院大所近10家,孵化培育创新企业100多家,极大释放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强劲效能。特别是随着国家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苏州实验室等落户,高端技术策源地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在细分赛道,发现更多机会”

  太湖湾,坐落着无锡高新区。漫步园区,朗新CPU零碳大楼、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线……处处“新”风扑面,传递着蓬勃、开放的气息。

  一体化战略背景下,不同城市的园区如何找准自身赛道,是长三角城市群、长株潭都市圈都在探索的问题。

  无锡高新区正打造物联网及数字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新能源六大地标性产业。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园区崛起产业发展主阵地——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

  参观创新园展厅,记者了解到,随着跨国头部生命科学企业阿斯利康加盟并将其国际市场总部迁入,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一路“繁花”,拥有各类生物医药企业超600家,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环顾长三角地区,园区佼佼者众多,不少园区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如,苏州工业园区聚焦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南京江北新区主打细胞疗法产学研协同。

  一条赛道,如何各展所长?

  “硬碰绝非明智之举,在细分赛道,能够发现更多机会。”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分管招商的副总经理彭星桥介绍,创新园结合自身优势,将创新医疗、特殊食品、美丽健康作为三大发力方向。

  细分赛道怎么找?有着生物医药专业背景的彭星桥博士说,无锡拥有全国“双一流”大学江南大学,是无锡众多产业的“孵化器”,在化妆品新功能原料领域有强势科研力量。园区调研发现,美丽健康产业市场看好,而国内化妆品行业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和高管70%为江南大学校友。同时,园区还有时代天使、科笛生物等龙头企业,有条件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漩涡”。

  同样,在创新医疗赛道,依托阿斯利康商业模式和全球资源,可带动更多创新型医疗企业壮大。在特殊食品赛道,依靠江南大学、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特殊食品)的产学研加持,可与精致能量等一批“领跑者”实现抱团发展。

  2019年以来,创新园已培育雏鹰企业125家、瞪羚企业35家、准独角兽企业13家。

  产业布局清晰,产业链招商突出“精准”。园区详细绘制产业招商图谱,招商人员“按图索骥”,一点点去攻克。“无论市场环境怎么样,招商不唯效率,更看中项目落地后的内生动力和孵化能力。”彭星桥说。

  创新园二期如今“开园即满租”,“租客”中不乏北京大学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等“大咖”级科研平台,还有一大批处于研发、中试阶段的生物医药优质创新项目,形成“聚木成林”的创新创业生态。

  眼下,合成生物是无锡高新区进军未来产业的又一细分赛道。不久前,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在无锡高新区揭牌。研发“0到1”的角色由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担纲。合成生物技术“1到10”的产业化发展呼之欲出,新合新、科镁信、蔚蓝生物等首批6家优质企业签约。

  值得一提的是,新合新总部位于湖南,是国内领先的生物制造企业,深耕甾体药物研发创新及产业化。公司董秘王炜说,合成生物能够在无锡高新区先行一步,是城市和行业同频共振的结果,是政策、产业和市场共同发力的耦合。这背后,彰显着无锡抢抓机遇的速度和能力。

  新合新正是由彭星桥团队招商落地。谈及合成生物学在细胞治疗药物、人造蛋白、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等领域的应用,彭博士如数家珍。记者在感叹合成生物产业前景大好的同时,更为当地超前眼光布局新质生产力所折服。彭星桥说,园区用超前的眼光和果断的执行力展示敢为人先,并用这种精神锤炼着更新更强的产业环境。

  “赛博时代的风口在等你,诗情画意的江南在等你”

  观察一地发展,有很多侧面,人才政策、人才环境是其中备受瞩目的一个方面。

  做创新药, 没有石头可摸,没有前路可循,创业是有风险的。龙年一开工,新斗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赵静就在为一瓶小小的药剂冲刺。好消息是,公司首条管线药物已获国家药监局新药临床试验受理,成为国内首个正式受理的靶向荧光造影剂产品。

  记者随赵静来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纳米城的办公室,满满一墙专利证书,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家创立不到3年的“幼苗”。

  “做创新药,业内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说法。而我们这个项目,仅用两年时间实现临床试验受理,离不开园区‘妈妈级’的服务。”赵静说。

  2021年,赵静决定创业,心悬着的时候,苏州工业园区年度领军人才项目开始申报,赵静携肿瘤靶向荧光造影剂项目从上千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评“金鸡湖人才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称号。不久,她又带领团队拿到苏州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称号。

  有了领军政策加持,赵静获得10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500平方米免租3年的办公场所。“硬核”帮扶下,赵静信心大增。

  冯瑞杰介绍,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政策是首要牵引力量。2007年,苏州工业园区开始实施鼓励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正式吹响高端科技人才来园区创新创业的集结号。过去18年,园区持续迭代人才政策,目前打造了完善的金鸡湖人才政策体系,并与苏州市、江苏省、国家的政策进行衔接,全力支持顶尖人才、高学历人才、青年人才、紧缺人才来园区创新创业。

  人才坐“C位”的故事,在无锡高新区又能感受到另一种温度。

  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刘小军是风口正盛的“脑机接口”领域专家,今年初,他坚定地选择来到无锡。“赛博时代的风口在等你,诗情画意的江南在等你。”他分享来到无锡后的感受。

  2023年底,北京大学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落户无锡高新区。园区布局国家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兑现政策承诺的实力,有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刘小军一入职,便享受到了高端人才住房政策。

  “北大的师弟择业时,不仅看中创业氛围,住房、子女教育等政策同样有着很大吸引力。”刘小军说,今年毕业季,研究院回母校招聘,“脑机接口”团队4名博士毕业生意向组团而来。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完善升级飞凤人才“1+X”政策体系。针对核心高精尖人才,实施薪酬、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一类一策;针对优秀青年人才,举办人才实训班,特设青年人才驿站,提供求职期免费住宿等服务,出站青年“留新率”达70%。

  【同题作答】

  用好改革创新“万能钥匙”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创新与开放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闫仲勇

  产业园区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面对新格局和发展新要求,对标新定位,园区要用好改革创新这把“万能钥匙”,着力开展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引领产业园区新质生产力发展。

  对园区产业定位再精准。“4×4”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省产业的总图谱。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从这张“总图谱”中找准产业定位、确定主攻方向。比如,仅“先进制造业”就涉及31个行业大类,其关涉范围已经很大、很广泛。因此,产业园区定位更明确、更具体,就更容易形成握指成拳的合力。湖南在推进园区产业定位时应学习借鉴江苏等地成功经验,立足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和园区产业基础,推动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形成品牌和特色。

  创新园区管理运行机制。园区建设运营要突出“市场化”。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成立园区运营集团公司,实现了园区的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湖南园区可结合自身特点,有序推进政企分离、管运分开,探索“管委会+公司”等运营模式,积极引导有意愿、有实力、有资源的经营主体,参与园区开发建设运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有利良好环境。

  推动园区产业生态融合。湖南要加快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采取“自下而上”的企业需求驱动和“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动布局相结合方式的产学研资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园区集聚,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

  【一线传真】

  培育家电产业“繁茂森林”

  宁乡经开区管委会主任 张毅

  宁乡经开区按照湖南“五好”园区建设要求,推动产业聚集,形成了以智能家电及医药装备、绿色食品为主导,以先进储能材料为特色的“两主一特”产业。作为湖南省政府授予的全省唯一的家电产业特色园区,目前智能家电产品成熟度、产业集聚度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完整的产业链生态闭环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目前,长沙格力宁乡生产基地已经成为继珠海总部后品类布局最全、智能制造水平最高的综合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的强大“磁场”吸引了30多家企业,推动了10多家原工程机械行业配套厂家转型家电产业配套,培植了产业链“繁茂森林”。格力配套企业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包括泰川科技、光纬金电、华澳智能等。随着海信长沙综合生产基地开工,园区形成家电产业两大“链主”,智能家电产业链形成了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物流到回收再制造的产业闭合圈。

  产业链要素承载平台至关重要。园区精准把握智能家电产业脉搏,按照生产、生态、生活“三生共融”理念,高起点、高标准启动蓝月谷智能家电产业平台建设,全力打造智能家电全产业链生产要素承载平台。目前,蓝月谷主要建成双创孵化中心、智能家电产业园、智能家电配件产业园等产业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综合孵化等服务,为企业轻资产快速入驻提供全要素保障。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