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周刊·新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3月2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造数字新供给 优化红色旅游体验

  陈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随着这些年来理论、技术的创新,人机融合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深刻影响工业生产、就业、教育、医疗服务等各个领域。和谐的人机关系始终不能脱离人的尊严,一旦脱离了服务于人的根本准则,技术将变得很危险。怎样划定人机融合的边界,有效规避其中的伦理风险,本文试分析、探讨。2023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印发《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以“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在红色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完善的红色旅游教育常态化工作机制。当下,部分红色景区建设存在红色景点游览“观光式体验”、红色文物展示“单向信息传递”、红色文化教育“宣讲式灌输”等问题,不符合青年群体感知互动的体验需求。利用“数字+”赋能红色旅游,可有效展现红色文化的无限张力,催生数字红色旅游新产品,优化青年红色旅游体验。

  “数字+文化创意”开辟红色景区文化消费新场景。其一,通过影像、声音、文字等信息进行多感官的“人景交互”,能实现红色文物展示由“单向信息传递”向“人景交互”的转向,有效突破现有红色文化教育的静态局限,有助于青年游客在虚实结合的红色文化场景中感知红色历史、认同红色历史,在“历史记忆”“现实情境”中增强对党、对国家、对民族的情感认同。其二,通过沉浸式体验项目,唤醒红色记忆。利用数字科技创新红色文化传播表达方式,可深度链接红色景区与青年游客,促使青年游客观有所感、游有所获。比如,可围绕景区代表性的红色人物、红色事件、红色精神,开发虚拟体验游戏等贴合青年游客偏好的红色主题沉浸式体验项目等,让青年游客由“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其三,通过红色数字文创产品开发,使红色文化传播由“在地感受”转为“数字传承”。用数字技术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成数字文化创意产品,拓展红色文化的承载方式,实现对红色文化基因的活化传承。

  “数字+景区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其一,加强红色景区数字化服务功能建设,打造智慧景区。信息时代,“优体验、重感受”成为青年游客的普遍诉求。红色景区应坚持“需求导向”“以人为本”原则,关注游览前、中、后全流程的智慧化管理,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实现信息化旅游服务,提升青年群体对红色景区相关元素的粘度。其二,打造智慧游览。“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停留时间短,业态单一,会降低红色文化的教育效能。因此,红色景区管理方、运营方应关注游客的视觉、听觉、嗅觉、知觉多感官感受,优化红色景区的智慧导览系统规划,深化旅游体验。其三,建设“透明”景区。捕捉住青年游客的体验习惯与需求,融通微信、微博、抖音等媒体矩阵,创新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形式,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全媒体化推广。

  “数字+景区治理”建构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其一,借助数字化技术挖掘、复原、传播红色文化遗产,制定完善的红色文化保护机制。可利用交互式三维虚拟现实技术辅助修复文物及数字化重现,建设青年群体热衷的线上虚拟体验平台,实现长效保存、共享使用,通过“数字保护”“提质管理”构建更有力的红色话语体系。其二,运用多模态技术感知景区管理“数据”,建设系统化的协同工作方式。利用多模态技术替代传统静态数据收集,依托互联互通的数字技术建立智能化的博物馆运作体系,加强景区的数字化管理。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湘赣边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及数字化教育策略研究”(XSP22YBZ094)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