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周刊·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3月21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要科学把握四组重要关系

  曹普华

  核心提示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原创性概念,其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应如何深入理解其深刻内涵?本文特围绕上述问题进行阐释。文章提出,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新质”与高质量发展的“高质量”、新质生产力的“新质”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的“新质”与先进生产力的“先进”、新质生产力的“新质”与新发展格局的“新”四组重要关系,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所在。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敏锐洞察第四次全球工业革命趋势、深入研判“两个大局”相互交织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时代要求基础上提出的原创性概念,代表着更创新、更高阶、更可持续的生产力发展方向和经济运行驱动力。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需要从创“新”性和“质”变性两个维度出发。所谓“新”,是指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生产力,体现了技术新突破、经济新发展、产业新升级的高度统一;所谓“质”,是指传统生产力因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在新的生产条件下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形态。“新质”强调的不是对既有生产力的修补式调整完善,而是要以创新驱动、产业变革和释放激发人的创造力为核心,推动实现生产力体系重塑、新要素条件重组、新产业质态重构。“新质”的重要之处在于“赋能”,“以新提质”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

  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新质”与高质量发展的“高质量”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这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新质”与“高质量”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辩证统一关系。其一,生产力的“新质”蕴含着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之“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之“高”和生产效率之“高”的“高质量”内涵;其二,衡量生产力“新质”的关键标准在于能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个体价值实现、社会治理参与等发展“高质量”层面;其三,若想实现发展“高质量”,就必须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建设施、产业升级等投入,这必会激发向高品质攀升、向多样化拓展的新兴需求,将为生产力的形态由“传统”跃迁至“新质”厚植发展沃土。

  新质生产力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要求,最大的特点是创新,但创新就意味着不确定性风险。我国科创综合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产业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还受制于人,特别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还存在一定短板。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相较于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高质量发展的较强稳定性,“新质”还应重点强调风险的防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根本遵循,既要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又要高度警惕和坚决克服脱离实际、盲目攀比、任性蛮干等种种不良倾向。

  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新质”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代化”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前瞻部署未来产业”。这充分说明,新质生产力不是一个虚空的理论观念,而是一个务实的发展策略,“创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三个“关键词”,构成一个意涵丰富、相互关联的完整链条。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等特点,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提供巨大空间,新质生产力在产业层面也表现为新型要素优化组合形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体两翼、相辅相成的,新质生产力的“新质”属性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代化”特性具有内在一致性。首先,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代化”与新质生产力的“新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内涵和要求都与产业的内生动力、外在关联动力高度相关。其次,新质生产力的“新质”更强调的是质态,而不仅是业态,不是农业效益低就升级为工业、工业有污染就升级为服务业的结构转型,而是要以提质增效、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具有破坏性创新、爆发性升级、动态性更迭的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体系增强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等现代化特性。再次,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新质生产力的“新质”是否具有变革动力,也需要产业体系“现代化”所强调的创新引领性、开放竞争性、发展可持续性来体现。

  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新质”与先进生产力的“先进”的关系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人类社会历史演化过程就是社会生产力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也是进化的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体现了生产能力、生产水平、生产效率和生产潜力的有机统一。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与“先进”的生产力是相通的,都要依靠“内源性技术支撑”来实现,都要取决于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和质变,“先进”与“新质”兼具创新驱动、开放融合、以人为本的特性。

  但新质生产力又不完全等同于先进生产力,无论是农耕社会、工业革命,还是信息技术革命,科技进步和产业革命均能催生先进生产力,但这并不意味着都是新质生产力。“新质”不是替代“先进”,也不是覆盖了“先进”,而是对“先进”的继承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先进生产力为前提,同时又实现了对先进生产力的超越。“先进”更注重的是跨越性而非可持续性,而“新质”则强调立足于跨越式发展可持续的生产力,凸显绿色低碳特性,这也就成了区别于“先进”的鲜明标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新质”与新发展格局的“新”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要求,加强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力赋能的机制建设。这集中体现了新质生产力与新发展格局互促互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方面,新发展格局之“新”重点在于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如何摆布和平衡的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产业、投资、消费、分配、区域等多个结构完善的过程,也是制度与技术长期耦合渐进的过程,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需要新质生产力之“新质”来促进,实现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以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内需牵引和催生优质供给,推动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良性互动和高水平动态平衡。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为了有效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可持续性和韧性,真正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主动。新质生产力之“新质”需要新发展格局之“新”来支撑与放大,内外结合、内外畅通的良性循环是重塑新生产要素优势的基础保障,既能增强发展效率、动能和安全的“新质”属性生产力,还能放大新质生产力形成后的价值创造优势。

  (作者系湖南省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