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周刊·新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3月1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擦亮绿满潇湘的底色

  饶思锐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植树造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要一以贯之、持续做下去。眼下,春意盎然、万物勃发,植树造林正当时。

  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者”,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的滋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3月12日植树节,湖南省委、省政府联合发文《积极投身造林绿化实践 共同绘就美丽湖南画卷》呼吁,“让爱绿、植绿、护绿、兴绿在三湘大地蔚然成风”。

  而在植树造林这件事上,湖南人可谓声名在外。“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是清代“左公柳”留下的美谈。据相关部门统计,如今每年湖南人义务植树上亿株。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从绿满天山到绿满家园,从绿满荒山到绿满公园,从绿树村边合到绿植满宅院……近些年来,湖南人植树造林逐渐出现了一些新气象,实现从单纯地追求绿的数量到越来越重视绿的质量,越来越重视从绿化到美化的转变。

  无论是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油茶、竹木、林下经济、花木等林业产业,还是各地吸引游客的赏花游、采摘游等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项目,又或是千家万户千姿百态的盆栽绿植,都让绿色的理念深入人心,让绿色的生态贴近生活,让绿色的价值持续产出。

  植树造林,利在千秋。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大寨村境内,就有着一片东晋时期人工营造的古杉树群,被林学专家考证为中国人工栽树历史最久远的杉树群。其中最大的一株,迄今已有1600岁,被评为“湖南树王”。这是植树造林、利在千秋的实证,也将湖南人爱种树的历史溯及得更为久远。

  湖南人不仅种树历史悠久,对种树数量也有追求。也正因植树造林有着深远的意义,1934年,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谈及经济建设时指出:“应当发起植树运动,号召农村中每人植树十株。”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理念也随之推广开来、深入人心。如湖南省衡阳市造林大户雷冬云20多年种下400多万株树苗,将4.3万余亩荒山变成青山。

  人人参与植树造林,人人共享绿色家园。今年2月底发布的湖南省第3号总林长令——《关于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的令》提出,要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高质量完成390万亩营造林任务,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南提供绿色支撑。换句话说,湖南人人均要完成约40平方米的造林任务。

  植树造林真正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乃至生命,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一种习惯。而这,正是绿满潇湘的底色,也是美丽湖南的底气。

  (作者系重庆日报评论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