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蓉
“随着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普遍追求更佳风味和更优品质的猪肉。加快形成以种猪育种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生猪产业为载体的生猪种业新质生产力,既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又能促进我国生猪种业振兴。”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对记者说。
近40年来,印遇龙一直在琢磨一件事,就是如何养好一头猪。“经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国的生猪养殖仍以引入品种‘杜长大’为主,几乎占我国生猪出栏量的90%以上,但猪肉品质普遍不优。”印遇龙说,进行优质猪新品种设计与培育,是解决全国优质猪肉市场供给的关键。
“近年来,基因组选择技术等新一代育种技术已然成为猪育种工作的重要手段,带来了动物育种的革命性变革。”印遇龙介绍,比如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等单位,联合采用全基因组选择先进育种技术建立的高肌内脂肪含量的瘦肉型新品系,为我国培育肉质优良的配套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印遇龙建议,利用我国已筹建的金华猪、太湖猪、宁乡猪、藏香猪、荣昌猪和湖南赛诺猪等具有商用猪或医用猪潜质的地方猪优质种质资源库,构建猪优质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将基因组选择等前沿生物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培育兼具肉质优秀、性能高产、抗逆抗病特性的优质猪新品种或配套系。各级相关部门支持湖南依托猪种质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商用猪和医用猪两条产业链;进行猪性能测定数据数字化研究,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全产业链价值育种,整合科研资源推动生猪育种关键共性技术广泛应用,加快形成我国生猪种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生猪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农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