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湘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3月0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兴讲寺,大唐传来的梵音

    龙兴讲寺。 张远文 摄

    龙兴讲寺。 张远文 摄

  简介

  龙兴讲寺,唐贞观年间敕建,位于沅陵县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为古代佛教书院,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面朝沅江,有山门、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及旃檀阁、弥陀阁等建筑,依山势逐级抬升。建筑檐角起翘较高,殿宇多为重檐。其中大雄宝殿上下檐分别作歇山及悬山顶,殿内木柱等架构被鉴定为南宋遗物,藻井彩绘、柱础雕刻精美。后侧观音阁有书院风格。

  张远文

  沅陵,居水陆要冲,隐在武陵与雪峰山之间,溪河纵横,山国水都,遍地巫风,玄秘诡谲。既有“二酉藏书”的庙堂之高,又有“辰州三绝”(赶尸、放蛊、辰州符)的江湖之远。在这里,夸父明月山下千里追日,屈原路漫漫兮求索问天,马援征战壶头山上马革裹尸;在这里,盘瓠南渡繁衍斑斓深邃,龙舟激流横渡锣鼓喧天,王阳明虎溪讲学光耀日月。更为神奇的是,这里有一座隐藏千年的古刹,竟然是唐代建筑最早的佛学书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兴讲寺。

  这样的一座讲寺,走近它,亲近它,探究它,体悟它,成为许许多多来到沅陵的骚客文人,一个必然的选择。

  

  立秋过后,一个阳光照耀的平凡时刻,我再次来到龙兴讲寺。只见千里沅江与八百里酉水在沅陵县城城西的虎溪山脚下二水汇流,呈现出“双龙抢宝”格局。前有燕子滩,后有虎溪山,这,自然而然成为堪舆家眼里的风水宝地。因此,这里还有湖南西汉考古的重要发现——虎溪山汉墓。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的龙兴讲寺,飞檐翘角,红墙青瓦,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它居高临下,俯瞰着滔滔沅江与酉水,守望着沅陵古城,从容淡定,千年不倦。

  曾在某个雪天,我缓着步子,从龙兴讲寺拾级而上,眼前的佛国,空空荡荡。微微,有风拂过,几株千年大树仿佛打了个寒噤,雪屑簌簌的,落了一地,似千年前的梵音,从大唐袅绕至今。由此,我想起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的那个初夏,长孙无忌请罢右仆射,百姓苦于久雨、旱灾、蝗灾,多卖儿卖女以换取衣粮,唐太宗李世民不得不诏出御府金帛赎回被卖儿童,交还父母。那个冬日,长安的朱雀大街上,大雪覆了楼台殿宇。眼瞅着北疆异族时常袭扰,西南诸民“叛服无常”,太宗一面兵发梁师都,迫使突利可汗降唐,稳定北疆政局,一面赈灾安民大赦天下,下诏在沅陵虎溪山麓敕建龙兴讲寺,教化稳定一方。由此,虎溪山麓拥有了一座浩大的讲寺,传经布道,敷演经典,一时间,往来僧侣讲经诵法,络绎不绝,暮鼓晨钟,梵音缈缈,幡盖云从。

  大唐龙兴讲寺距今已有1395年的历史,为唐代建筑最早的佛学书院,比后来玄宗开元六年(718年)颁诏所建的中国第一书院“丽正书院”(后更名集贤书院)早建90年,比南岳大庙早建了97年。之所以以“龙兴”为名,是因《尚书序》有载:“汉室龙兴,开设学校,九五飞龙在天,犹圣人在天子之位,故谓之龙兴也”,以寓示帝王之业的兴起。

  

  千年古刹,隐而秘,幽而远。自唐至今,此后的1300多年间,经过历朝历代不断的修葺、扩建,形成了今天由火神庙、黔王宫、头山门、头过殿、天王殿、二山门、东西配殿、大雄宝殿、弥陀阁、旃檀阁、观音殿、虎溪书院等14座主体建筑组成的占地1.7万平方米、古建筑面积4125.53平方米的大型木构古建筑群,建筑群融唐、宋、元、明、清建筑风格于一体,其气势之恢宏,工艺之精湛,造型之独特,堪称江南古建筑一绝,是湖南省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宏大、保护最完整的寺庙之一。它保留了唐代的工艺技法及宋代的实物构建,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活标本,具有极高的历史、科研与艺术价值,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兴讲寺高大雄伟的大门也称头山门,头山门是砖砌的三间硬山式牌楼门坊,上面中有五爪双龙夺宝浮雕,外左右各有一只麒麟,栩栩如生,中间拱门上竖刻“龙兴讲寺”四个大字,并嵌入“唐三藏取经图”砖雕。

  何为“讲寺”?自然是指讲经说法的寺院。《魏书·释老志 》:“夫山海之深,怪物多有,奸淫之徒,得容假托,讲寺之中,致有凶党。”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 》:“为僧之派有三:曰禅、曰教、曰律。今之讲寺即宋之教寺也。”若以佛教宗派区分,则为禅院(禅宗)、教院(天台宗、华严诸宗)、律院(律宗)或禅寺(禅宗)、讲寺(从事经论研究之寺院)、教寺(从事世俗教化之寺院)等类。由此可见“讲寺”是进行佛学理论研究与学习、宣扬以达到教化世俗的寺院。

  据记载,龙兴讲寺历史上就有三次大的鼎盛时期。讲寺“开光”之初,法师讲经,僧侣就有1800余人到场,最多时达3000余人,这是有记载的第一次兴盛时期。第二次为明朝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皇太后李凤姣命钦差带人于龙兴讲寺兴佛法,并命宫女连夜赶制袈裟赐给龙兴讲寺住持,上面绣有999个形神兼备、姿态各异的和尚,连同身披袈裟的高僧在内,刚刚巧合千人之数,人称“千佛袈裟”。钦差大人党太监住寺1年多,寺院讲经、读经和学经蔚然成风。每逢佛诞之日,听讲佛经的僧众达3000余人,驻寺僧人达1200人,塑大小佛像88尊,一时成龙兴讲寺的兴隆之势。第三次兴起为1936年民国时期,讲寺盂兰盆会,僧尼500余人与会,加上2000多善男信女参加听会,听妙空法师讲法,全城禁屠,商店关门,盛况空前。

  龙兴讲寺的大雄宝殿庄重大气,严整开明。二檐上悬挂“眼前佛国”的匾额,据清同治十一年《沅陵县志》记载,为明朝礼部尚书、大书法家董其昌的手迹。大雄宝殿进深四间(计16.95米),内柱八根承天花上檐,高8.65米,均为上下卷杀梭柱,最大径处距地2.3米,径约0.6米。天花以上用穿斗式梁架,天花以下明间明袱作月梁,东梁上缴,西梁下贴。柱头出楔头拱承托,次间则用直梁,皆上承隔架科重拱。外柱十八根承下檐,前后檐搭牵、明袱均作月梁,下加穿插枋,置驼峰蜀柱。柱与础中间,嵌有13厘米的鼓状雕花木櫍,柱础为覆盆莲花式。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陈从周先生来湘西考察,不经意间在龙兴讲寺大殿的梭柱下发现了至今保存完好的木櫍,陈先生异常兴奋:“国宝!国宝!这四个木櫍,是中华大地上仅存的实物标本了,一定要好好保护。”

  

  阳光,照耀着长短不一的日子,大地上,不时传来天空瓦蓝瓦蓝的回响。如今的龙兴讲寺,除了古老的建筑外,没有住持,没有香火。它只是静静的、空空的,默默隐立在虎溪山麓上,空余无数个世纪的零乱,将成千上万吨光芒晾在光阴的深处,夜夜朗读内心美好的人间。

  其实,隐秘的讲寺,隐秘的空寂,何尝不是又一种最好的存在与境界?要么“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将得未得;要么“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似悟非悟;要么“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瞬间即永恒。想想,又或恰如王维的“虚静”和“空明”,无论一山一石、一花一木、一虫一鸟,都与其心境契合,如将白云,清风与归。

  在“唐三藏取经图”砖雕中,人们可以静心聆听玄奘西行的空谷跫音;在二山门,五爪龙纹泥塑护旨,左右麒麟祈福,人们在此幡盖云从,恪守天地永恒的约定……覆盆莲花式柱础、镂空石刻讲经莲花座、硕大承天花上檐梭柱、月梁藻井、门窗雕饰,匠心玲珑,技艺剔透,所有的仪轨范式都显得可圈可点,肃穆堂皇。王阳明虎溪书院致良知,董其昌宝殿清目谢活佛,林则徐借茶辰州撰清联,沈从文追香梦里回芸庐……每一个阴晴未定的春晨和夏夜,虎溪云树上倦归的鸟儿轻轻一叫,祈福的叶子便悄悄拨动光阴。

  生命,原本是一场盛大的朝拜。每一座山都是庄严的祷告,每一条水都是信仰的源头。成捆成捆的白云,堆放在视线之外。古墙上盎然绿着的凌霄与薜荔,倾情绽放的月季与蔷薇,一如往年,得到人们很好的款待。

  一座空空的讲寺,在一城之隅,一旦活在了人们的眼里、心里,就如眼前的流水,哗的一声,所有的浮世、浮生、浮尘、浮梦,一下子淌光了,一些欲言又止的忧伤,一些不知所往的负荷,都会放下与释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