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珊
“数里行间”看国计民生。两会上,《关于湖南省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报告》显示,2023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完成3360.5亿元,增长8.3%,超过年初预期目标。2024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按增长6%安排,支出安排聚焦落实“八大重点任务”、实施“八大行动”,着力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守底线。
代表们认为,预算报告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坚持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总要求,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保障经济民生大事要事,“大账”有力度,“细账”有温度。
加力提效
积极财政更加有为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省上下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全力服务打好“发展六仗”,全省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质,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看收入——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完成3360.5亿元,增长8.3%,超过年初预期目标。其中,地方税收2208.5亿元,增长10.2%。非税收入1152亿元,非税占比下降1.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量质齐升态势进一步巩固。
看支出——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584.5亿元,增长6.6%,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1.9%。重点支持扩内需、稳投资、促消费,支持“三个高地”、乡村振兴、美丽湖南建设,兜稳兜牢基本民生底网。
2023年,省财政在重点支出、基层保障上做“加法”。千方百计下沉财力,确保全省财政稳健运行,共补助市县4350.7亿元,同口径增长11.7%,对市县财力性转移支付增长17.3%。
在企业税费、一般性支出上做“减法”。全年为各类经营主体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500亿元。省直部门一般性支出预算累计下降31%。
增减之间,体现了“把钱花在刀刃上”的质效观,彰显出“人民至上”的政绩观。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欧阳煌评价:面对去年严峻复杂形势,全省财政系统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为稳住全省经济大盘、服务打好“发展六仗”、聚焦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坚实财力保障,打好了政策“组合拳”;坚持高质量发展,既开源又节流、既保重点又补短板、既促发展又防风险,弹好了统筹“钢琴”;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以更暖的民生关怀持续增进人民福祉,始终将基层“三保”摆在财政工作的最优先位置,兜牢了民生“底线”;突出法治思维,坚持依法理财,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绩效,加大财会监督力度,练好了管理“内功”。总的来看,较好地完成了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值得点赞!
当前,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面对财政收支紧平衡更加凸显的态势,财政如何服务保障发展大局?
围绕“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财政科学谋划、积极作为。
今年的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遵循“强化重点保障、坚持同向发力、硬化刚性约束、提升管理绩效、坚守安全底线”的原则,着力强化“三个高地”、“4×4”现代化产业体系、“4+4”科创工程、乡村振兴、美丽湖南、基本民生等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抢抓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机遇,用好各类政策工具,强化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取向一致性。树牢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一般性支出。坚持预算法定,强化执行约束。树牢预算绩效理念,低效资金一律整改,无效资金一律收回,沉淀资金一律盘活,切实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强化财政安全在各类安全中的关键作用,持续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遏止违规举债行为,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有为、更好落地,也更加让人期待。省人大代表、双峰县财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贺隆要表示,今年双峰县财政局将立足基层,紧扣财政改革重点,加强与中央、省政策对接,积极打造智慧农机、数字农机产业,为全省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集中财力
落实“八大重点任务”
实施“八大行动”
财政蛋糕怎么分,是各方最关注的问题。预算报告显示,2024年湖南财政支出安排聚焦落实“八大重点任务”、实施“八大行动”,着力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守底线。
“2024年财政工作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落实了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要求,预算收支安排符合有关预算法律法规规定,符合我省实际情况,与‘十四五’规划目标和年度计划安排相协调,有利于改善预期提振信心,总体上积极可行,展现了新时代财政部门奋发作为的坚强决心和务实担当。”欧阳煌评价。
扩内需仍是2024年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激发消费潜力,提高投资效益,财政多措并举。用好财政补贴、减税降费政策工具,引导释放需求;发挥财政补助、专项债、增发国债等“杠杆作用”,撬动社会投资,释放经济动能。
“报告称,今年将持续减税降费、支持民企参与重大工程和特许经营项目,营商环境更好、市场机会更多。”政策“利好”让民企代表备感振奋。
“三个高地”是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重要支撑。财政持续加力打造“三个高地”,坚持握紧拳头保重点,高效配置财政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
围绕“4×4”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1000亿元规模子基金群;加强省市协调联动,支持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湘江科学城加快建设;出台自贸试验区财税政策“升级版”,鼓励制度创新……以政策的“含金量”提升发展的“含新量”。
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财政紧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支持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组合用好各种政策,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推进实施“五千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湘村”。
“每一条政策都抓到了点子上。”省人大代表、汨罗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王安华表示:“省财政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扩面提质,支持‘小农水’建设,实施优质粮油工程财政政策,在‘端稳中国饭碗’中展现了湖南担当。”
围绕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财政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激励县市按照农产品加工转化、新型工业化、文旅融合化等主攻方向发展县域经济,引导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完善“一核两副三带四区”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财政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既关注当下,又着眼长远。计划投入110亿元,实施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财政奖补政策。完善排污权确权办法、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等,培育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
代表们认为,预算报告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高度聚焦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政治站位的高度、系统谋划的精度、宏观调控的准度、民生至上的温度、倾斜基层的力度。
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共财政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聚焦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财政送出民生“大礼包”:
设立大学生创业引导基金,完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支持线上线下融合授课,困难地区教育人才对口帮扶,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
扩大新生儿免费筛查疾病范围,增加0-3岁儿童普惠托位,完善生育支持政策;
支持提质改造老年学校,建设老年助餐服务点,推进养老服务体系补短板,促进银发经济发展……
一系列政策措施,干货满满,分量十足。代表们表示,在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的形势下,财政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政策力度只强不弱,真正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去年,省政府部署‘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得益于财政支持,安化二中‘特立体艺馆’顺利落地。今年,财政落实省级补助政策,推动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全面建成,为提质改造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注入强劲动力,县域普通高中振兴正逢其时。”省人大代表、安化二中校长刘仁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