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倩 王 瑾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长沙用一串串闪亮的数字,一个个“国字号”的荣誉,回应先进制造业一年来的历程——
2023年前11个月,长沙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5%,高于全国、高于全省;前三季度,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0%。
先后斩获智能制造二十强城市、新型储能十大城市(榜首)、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等系列“国字号”荣誉,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
长沙是依靠制造业“起家”的,长沙还将依靠制造业“发家”。
在2024年的开端,我们总结长沙先进制造业的成效,利用好、巩固好、发展好长沙先进制造业的重要优势。我们也审视长沙先进制造业的历程,归纳长沙先进制造业的新思路、新变化、新趋势。
这既是长沙工业基本面长期向好的重要支撑,也是长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是回首2023年的意义所在,这也是面向2024年的关键所在。
1 不管长沙制造业从何而来、到何处去,“稳”字贯彻始终
工业稳,则经济稳。2023年是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年。长沙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以工业之“稳”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长沙先进制造业之“稳”,首先稳在产业链。
过去的一年,长沙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链主”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和稳定配套联合体,形成以“链主”企业为中心、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产业链供应链的问题,本质上是国民经济的循环畅通问题。“稳”字之下,既离不开政府的“有为”,更离不开产业内驱动力。
长沙抓好3组关系:供给与需求、地区和地区、产业和产业。这3组关系的各个环节,长沙力保做到有效衔接。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便是“稳”字当头的“经典之作”。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崛起,燃油车市场锐减。作为长沙千亿级产业之一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还“扛得住”吗?
长沙用行动作答。长沙早早地在供给端发力,从动力电池到汽车轮毂,从高压电机到智能座舱,近年来,长沙以新能源、智能化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正加速成型。
2023年9月,长沙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开园,将打造“1+N”汽车零部件产业布局。长沙经开区、雨花经开区、浏阳经开区等园区加快产业协同步伐。12月25日,长株潭三市工信部门共同发布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倡议书,进一步推动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深化产业协作、加强整零配套。
长沙汽车产业还加快与先进储能材料、人工智能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半导体、智能网联等行业与汽车制造业供需的有效对接,产业与产业之间融合度加深。
稳经济到底有多“稳”?数据来说话:自产业链工作开展以来,长沙始终保持“平均每3天新签约1个投资额过亿元的产业链项目、每15天新引进1个三类500强产业项目、每30天新引进一个投资额过50亿元产业链项目”的项目引进速度。
速度之稳,态势之稳,可见一斑。
2 不管是17条产业链还是六大千亿产业,集群化始终是主攻方向
产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兵家必争之地”。
长沙累计培育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国家级中小特色产业集群1个,省级集群2个、集群培育对象7个。 其中,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并加速向世界级迈进;浏阳市高端化学原料药产业集群入围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长株潭先进能源材料产业集群、新型合金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当前正积极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另有长沙数控机床(磨床)产业集群等7个产业集群入选省级集群培育对象。
通过不同梯度的产业集群,我们可以感知长沙先进制造业的主攻方向:
1、向规模要质效
2022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规模企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长沙是全国唯一实现核心芯片全类型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六机七芯”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
强大的规模效应让这两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向世界级发起“攻势”。 2023年,长沙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分别发布国家级集群培育提升行动方案(下简称“行动方案”),以“三年之约”编制迈向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施工图”。长沙先进制造业集群,正阔步走向世界舞台。
2、向创新挖竞争力
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这是产业集群的必由之路。长沙鼓励以产业链、产业集群为“单元”,合力解决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问题,动态收集集群内需要攻关的关键技术等清单,加强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协调组织,开展“揭榜挂帅”式专项攻关。
仍以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例,最直接的数据是:“十三五”以来,通过补短板、破卡点,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突破了22项关键核心技术。
3、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力
长沙支持企业通过技术革新等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加快智能制造升级改造步伐,2023年新增智能制造企业210家,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310个,智能工位2026个,6家工厂、24个场景上榜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博世长沙工厂、三一集团18号工厂被认证为全球“灯塔工厂”。
长沙还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累计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7家、绿色示范企业14家、绿色工厂78家、绿色产品企业18家。
3 不管是新旧动能转化,还是构建产业新体系,跨界融合始终是新趋势
跨界融合是长沙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显著趋势之一。
“跨”向哪?长沙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走向服务型制造。
路要踏实,也要走宽。在研发技术、做精产品的同时,不少长沙制造业企业在融合上做文章,产品和服务升级态势显现。
一个通过工程机械互联监测开工率和企业还款能力的想法,让三一重工意外地发现了工业品服务的大市场。其孵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树根互联通过大数据监测实现对工业品的运维和管理。如今,该平台订单呈爆发式增长。
如今,越来越多的长沙传统制造“巨头”都做起了服务“生意”。
比如,三一集团在以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等工程机械作为主营业务的同时,还涉足工业互联网、双创、产业地产和金融等多个服务业领域,并加快了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共享生产平台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度应用,打造了工程机械行业“两业”深度融合范本。
长沙还探索“智能制造+工业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如三一重卡、远大、晚安家居等传统企业纷纷开起“工业游”,对研学路线、研学课程进行了全面升级。如今,长沙共有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2家,市级工业旅游示范点49家。
谁来“跨”?跨界融合的主体是多元的。既包括产业链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平台型企业和机构,也包括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以及科研、咨询、金融、投资、知识产权等机构。
这些跨界主体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如产业链龙头企业处于价值链顶部、具有全产业链号召力,可以从大方向选取跨界领域,带领中下游企业跨界;如各类专精特新企业,能够搭建“跨”的介质、“跨”的技术;平台型企业和机构能够整合资源、集聚企业,促进产销精准对接、高效畅通……
长沙先进制造业创新成效很多,但像跨界融合这种结构性的创新尤其令人欣慰。因为这不仅表明一个“尝新”的方向,也意味着存量的变迁。从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中挖掘活力,产业获得了生机,企业迎来了生命力。
4 不管是优化营商环境,还是多管齐下帮扶企业,改变要素禀赋结构始终是路径
不要素禀赋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形成新质生产力,长沙重新审视要素禀赋结构。
长沙精打细算“土地账”——
以亩产论英雄,这是长沙市上下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共识。
以雨花经开区为例。面对土地“先天不足”的困境,雨花经开区对出让土地,开展工业项目“投产达产”攻坚行动,促进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同步提升;对边角地,通过零星边角用地高效整合、集约开发,推动企业扩规提质、升级增效;对低效地,或坚持协议收回和强制收回同步推进进行二次招商;或采取零散、闲置出租厂房集中整合的方式“腾笼换鸟”;对闲置地,通过洽谈收购一批、依法处理一批、推动建设一批等方式,全面促进土地集约增效。
多管齐下,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2022年,长沙园区规模工业亩均税收增长13.1%。
人力资本质量红利正在显现——
2022年,长沙市人才总量从2021年的280万增至302万,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走在全国前列,高精尖人才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例达95%,人才吸引力居全国十强。
一方面,长沙先进制造业呼唤、期盼更多的产业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尤其是能实现成果转化并推动产业发展的科学家及团队,长沙更是频频抛出橄榄枝。
另一方面,产业链完整、制造业基础良好的长沙,又为各类人才提供了成长的肥沃土壤和发展的广阔空间。例如,2022年,长沙数字经济总量近4000亿元,位居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第12位,跻身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跟数字经济相匹配的,是长沙程序员人才队伍,据不完全统计,过去的4年,长沙程序员从21万增长至47万,实现翻番。
数据要素潜能不断挖掘——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经深度参与各行业的价值创造与升级发展,能够为长沙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供新的发展机遇。长沙依托“智赋万企”行动,推动千行百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乘数而上”“赋智腾飞”。
据了解,长沙已累计投入近40亿元用于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等相关工作,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专项项目27个,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遴选9批次共1462家智能制造试点企业,为近千家企业进行了数字化诊断,开展典型场景建设7000余个。
5 不管是回首过去,还是展望未来,抓产业、敢担当始终是制胜之道
回首来路,长沙有理由自豪,却不能自满。与发达地区相比,长沙部分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和重大装备尚存短板,品牌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也有待提升。
展望未来,长沙制造业面临着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艰巨任务,肩负着由大到强的光荣使命。
聚焦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大力践行八个“走在前、作示范”要求,长沙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
放眼国际,长沙正面对制造业版图重塑的挑战,也迎来了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宝贵机遇;立足国内,长沙正面临传统优势弱化的难题,也拥有市场、技术和人才等新的红利。
这样的优势和红利还有很多:长沙的研发经费支出持续增大,创新效应还将不断显现;长沙不断完善工业制造产业体系,技术创新的关联性、带动性、整体性更强;长沙拥有巨大的人才红利,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将有力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长沙拥有“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城市品格,有多年来沉淀的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
长沙市委明确将2024年定为“产业质效倍增年”“担当善为落实年”,再次释放抓产业、抓落实的强烈信号。
抓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长沙将实现更加坚实的“稳”;“立”新产业、新业态、新项目,长沙倒逼经济结构、传统发展模式的“破”。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长沙全市上下,秉持着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在火热的改革发展第一线经受考验,在担当作为中练出大智大勇,在狠抓落实中无愧使命任务。
抓产业、抓落实——长沙将在一块块富有生机的热土上,创造发展的契机;在一片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收获发展的硕果;在一个个重点建设的工地上,书写发展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