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1月0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盛世于斯湖之南 湘江北去向天歌
——“‘湘’约现代化”新时代新湖南新形象系列歌曲评论摘编

  前 言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三周年。

  3月伊始,省文联、省音协开展“‘湘’约现代化”新时代新湖南新形象系列歌曲创作推广工程,邀请、组织省内外数十位知名词曲作家深入实地体验生活,创作了200多首艺术歌曲,多轮集中打磨、专家严格挑选,最后呈现出12首优秀作品,有代表性地展现新时代湖南的湖湘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

  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这是新时代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打造文艺精品的根本要求。湖南音乐人肩负历史使命,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时代的优秀作品,全面反映三湘儿女为答好一张恢弘的时代考卷,将一往无前,只争朝夕。

  歌曲《看万山红遍》的看点在哪里

  黎艺婕

  歌曲《看万山红遍》(鲁小平、青柯词,廖洪立曲)既有“燃点”,又有“爆点”,是一首彰显大主题、大情怀、大气势的新时代之歌。那么,“看点”在哪里?

  看新颖创意——从中国画《万山红遍》得来的灵感

  《看万山红遍》是音乐界第一次根据《沁园春·长沙》重新创作的歌曲,并借鉴了美术版《万山红遍》的表现手法。歌曲如画作大量使用“红色”意象,使用展现宽阔雄浑大画面的词汇,呈现“万山红遍”的壮美气韵,让歌曲充满着英姿勃发的生命力量。

  看独特视角——站在“橘子洲头”的眺望与思绪

  创作者通过虚拟化、人格化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伫立在橘子洲头的眺望者形象,歌中有远眺、有近观,有实景、有虚景。第二人称“你”反复出现,拉近了听众与歌曲的距离,强化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看深刻主题——由“万山红遍”联想到“万里江山”

  歌曲由“万山红遍”联系到“万里江山”,把自然意义与政权意义的“红色江山”有机融合起来,把“江山”与“人民”有机统一起来,集中揭示了人民是“江山如此多娇”的内在动因的秘诀,简洁有力地表达了歌曲深刻的主题。

  看恢弘气势——如同“湘江北去”的大河交响

  歌曲主歌温暖抒情,副歌大气磅礴,尾声反复歌唱“就是江山”,显得作品荡气回肠。歌唱家将作品的高雅格调、磅礴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词、曲、唱融为一体,有如大江大河奏出的交响,令人震撼,让这首歌具备了成为“爆款”的潜质。

  (作者系省文联四级主任科员)    

  “新”声绽放 “湘”飘万里

  肖 舞

  近日,歌曲《沙洲村的故事》(青柯、帅泽鹏词,谢盼春曲),甫一全网发布就“新”声绽放、“湘”飘万里,引发广大网民的关注与点赞。

  向“红”。从歌名到歌词内容可见,歌曲《沙洲村的故事》讲述的是关于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温暖全中国的“半条被子”的红色经典故事。

  向“深”。歌词以温柔、隽永的笔触深刻反映时代主题的“大事、大情、大理”,从80多年前的“傍晚时红军来到沙洲村”跨越至“现在我们都过上好日子”,宛如播报新闻、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形象生动,具有较强的环境烘托之力以及清晰到位的线性叙事之美。并在此基础上数度抒发深厚而真挚的军民之情、党群之爱,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宏阔历史的视角展开哲学意味的深度思考与诗意表达。

  向“美”。此歌音乐风格通俗,构思精巧,旋律晓畅、优美,青春洋溢,乐汇丰富多彩而悦耳系数高,具有较强的画面感与鲜活的音乐形象,在情绪表现与发展上依循歌词“事、情、理”的逻辑顺序,逐层推进,无形中建构起一道外表柔美曲折、内含澎湃力量的音声景观。特别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起承转合”和创作手法“鱼咬尾”即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结构的巧妙运用,使得句与句之间既紧密联系又不断发展变化,一环扣一环,顺畅自然,别具韵味。

  (作者系中国评协、中国音协会员,省评协音乐评论委员会主任)

  和谐共命运,微笑向未来

  ——评歌曲《江豚的微笑》

  李 丽

  由刘德才作词、李建衡作曲的歌曲《江豚的微笑》,语言生动流畅,旋律活泼欢快,是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新湖南的形象展示,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湖南的生动诠释。

  歌词首段的一“醉”一“美”,入诗入画,让人沉醉于和谐共存的和美之景中。作者以人文的观照展开浪漫的想象,用“和欢花鼓调”“秀出洞庭姣”描绘出悦耳的鸣叫与花鼓调之乐相和、欢快的舞蹈与洞庭湖之美相映的情景,突显了“长江精灵”的快乐逍遥。第二段的一“乐”一“暖”,入眼入心,让人沉浸在和谐共处的和乐之情中。作品通过描写江豚与花草、飞鸟、人类之间的互动问好,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江豚乐在其中、传递快乐的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

  作品后两段,虚实结合,情理交融。以“江豚的微笑,自然的回报”点题,以“我的爱是一江碧水,任你逍遥”升华,以“一江碧水”守护“江豚的微笑”彰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合之境。

  歌曲旋律活泼欢快,动感时尚。作品借用音乐剧的表现形式,通过岸上儿童与水中江豚的互动交流,展现了人与江豚相近相亲、互爱互美的动人情景,营造出和谐和乐的美好氛围。 

  (作者系怀化学院教师)    

  《南岳》空境

  向敬之

  我最初听见刘欢喜作词,蒋军荣、田治清作曲的歌曲《南岳》,很是喜欢,因为我一直企盼做成的事,被他们以一曲寓空灵之美、贯禅境之意、具时代之妙的艺术表达,充分地呈现出从山川灵气到生命感应的意境美学。

  从《南岳》的歌词上来看,看似意象不少,却多取衡山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巧妙融入生命体验,除了出现“祝融”“磨镜”“南岳”三处地域标识外,都是不言其名但知其形的写意,这样的写作是高超的。有着这样神奇的生命火种和生活光芒,才有着文明蔓延的胜境,纵是晴雨冲刷、烟树迷离,也是幸福的今天“醉美一张张迷恋的脸颊”。

  《南岳》的歌词不长,百余来字,有传统的七言旧体诗影子,但在每节采取颇有现代感的长句结束,形成自然的长短句结构,音乐感强烈,又有意境性的画面感。曲作者以民族音乐为基,采取空灵的写法,将这首作品写成一首五声性七声d雅乐羽调式的艺术歌曲,结构为无再现的二段式,旋律、节奏与歌词紧密结合,力求音韵声调之间的自然美感,轻柔的羽调式色彩、动听真情而又时尚的半声唱法、圆润典雅而又大气的乐队编配,营造出如梦如幻、仙气飘飘、空灵清雅的意境,天籁之音入耳、入心、入魂。

  空灵、浪漫、辽阔、精美、宁静等多元特质的艺术氛围,感应天人合一,触摸心神相通,反映生命体验,以一种源于中国古典意境创造一种创新文化表现方式的新实践。这是自然与文化简洁融合的生态美学,是历史与现代神魂融合的生命体悟,是文化传承与文明建设高度融合的精神家园。

  (作者供职于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沙市作协副主席)

  城头传佳音 稻花应秀色

  ——评歌曲《城祖稻源》

  徐 欣  

  《城祖稻源》(刘德才词、刘淮保曲)思想深邃,立意深刻,主题鲜明,形象生动,娓娓道来的歌声向我们展现出一幅中华悠久农耕文化的壮阔美景。

  作品开篇直接点题“城”与“稻”,句式结构均衡对称,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饱含深情地讲述过往。随后将“思绪”化作“一件衣衫”,“岁月”比作“一坛玉液”,让人对享有“中华城祖·世界稻源”之美誉的城头山无限神往。此外,歌词还分别调动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展开描述,令意象鲜明且深入人心。全曲采用现代流行音乐风格的创作手法,以电钢琴、吉他、爵士鼓等现代电声乐器为基础,融合了萧、古筝,丰富的创作技法让人耳目一新。主歌多次以八度大跳引入,衬托出一种“小我”效应,第二段音乐动力性大大增强,在弦乐的铺垫下呈现出积极迸发、蓬勃向上的态势,与第一段形成强烈对比。副歌再现使用转调思维(E转F),音乐色彩变化恰到好处,生动地描绘了“粮仓里堆满了天下笑颜”的美好图景。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城一稻,应知源之所出。

  《城祖稻源》生动地展现了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气韵,既具有本土活力又体现当代审美需求。城头传佳音,稻花应秀色!那一大片稻花应是郁郁葱葱、芬芳馥郁,城头山亦频频传来悠扬的歌声……

  (作者系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新时代湖湘精神从这里再出发

  ——评歌曲《于斯》

  胡碧瑜

  千年岳麓,弦歌不辍。歌曲《于斯》(高汉武词,陈鹏杰曲)以其别致的词曲构思、典雅的语言韵致、清丽的国乐之风,讲述了新时代、新湖南、新岳麓的音乐故事。“于斯”即在这里。在岳麓这里,飞檐黛瓦,清远幽深,既集山水之景,亦聚人文之要,其呈现的语境语象与千年书院气质高度吻合。一是,在这里,“赫曦之光”照见大地。歌曲将阳光洒在岳麓书院“赫曦台”屋脊琉璃上的景象轻点于歌中。曾寄住过岳麓书院半学斋、深受岳麓文化影响的毛泽东,寄语青年时所说的“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正指“赫曦”。如今“赫曦之光”依然照见大地,为湖湘学子提神振气、润心铸魂。二是,从这里,“实事求是”薪火相传。第二段歌曲以更为坚定的语气婉转唱出“一句实事求是源于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岳麓书院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策源地。于斯从“在这里”转向“从这里”,有了更深的意蕴。湖湘精神从这里出发,薪火传中国。三是,这时代,“空时轮转”新的征程。歌曲终段重复两遍“当”字,将歌曲从空间向度的诉说,转向了时间维度的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考察时说:“于斯为盛的这个‘斯’,是指的这个时代”。生逢其时的湖湘儿女,更应带着新的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新时代中新湖南的新篇章。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美育中心教师、硕士生导师、博士)

  妙曲潇湘“风雅颂”

  吴修林

  在“‘湘’约现代化”新时代新湖南新形象系列歌曲创作精品工程中,既有经典名句的诗意续写,也有青山绿水与寻根之旅,还有传统守望与时代之光。这批新歌各具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与时代性,闪耀着不一样的艺术风采,描绘出这片神奇热土上的山水风情与人文景象,展现了英雄辈出的湖湘精神与永续生长的湖湘强音,以文艺新歌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新湖南”的新形象,为“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唱响了新征程的赞歌。

  一、创世纪·探源之颂

  “创世纪”既是人类最初文明诞生的探源,也是当今世界伟大创举的颂歌。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城祖稻源》 借故事性的描述,将历史比作一条长街,思绪比作一件衣衫,岁月比作一坛玉液,歌颂“中华城祖,世界稻源”的城头山,描绘出我们勤劳的祖先建构的稻作文明。《永远的稻田》以种子为寓意,多次使用三连音的节奏积累情绪,描绘祖先耕耘的“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看万山红遍》开头描绘了时代伟人毛泽东为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介绍了湖湘大地的美好风貌,在歌曲末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两段词曲彰显出的深情厚意与豪迈大气的对比,有效地表达出平凡与伟大互相映衬的伟人形象。《我们爱唱这首歌》抒情歌颂的歌词与自信轻松旋律结合,颇具艺术性与现代性,深情告白毛泽东。

  “喝水不忘挖井人”,这创世纪之源、创世界之情的歌,就是湖湘儿女对先祖和伟人的感恩之情与自豪之颂。

  二、忆征程·鱼水之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回忆艰难困苦里,最念是人民。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1934年11月“半条被子”的故事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更牵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从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饱含深情地讲述,到2020年9月亲临沙洲村考察,强调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沙洲村的故事》《沙洲谣》以文艺创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抒情歌谣叙述“半条被子”的红色经典故事,以歌润心,引导人民感受、感悟、感恩中国共产党的温情。这两首歌曲虽风格各异,但主题相同,“半条被子”链接起共产党人与人民的深厚情意。

  征程路上好故事,鱼水情深显真诚。简单一故事,感染亿万人。

  三、 筑大梦·于斯之盛

  波涌湘江,云起岳麓;鱼跃洞庭,雁栖衡岳。

  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赋予湖南“三高四新”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时代的革新鞭策着文艺人践行“艺术创作没有止境”的奋斗宣言。《江豚的微笑》以童声模拟“江豚”的自述,描绘出洞庭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好景象。《马栏山的密码》紧跟时代,描述科技与数字赋能的融合现代化,唱响未来世界。

  《世界张》男女合唱,以几组对立词语构建中华文明的独特与博大,传递张家界风貌响誉世界。《南岳》独具气韵与空灵,尽显南岳衡山的神性与深邃,音乐旋律与配器的描绘,融山川、道法、水墨为一体,在歌曲的哲思学意间禅悟人生。《莽山月》以郴州的绿色宝库莽山为对象,一问一答的真情流露,描绘湖湘独特的地理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存续发展。《于斯》感念潇湘云水,天下才士,筑梦正当时。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思想启迪伦理情怀,教化生存智慧,刻画了湖湘精神之智。

  歌之湖南,既有历史记忆和革命风云,这里更有伟大复兴的时代新起航。

  当我细嚼慢咽品唱这一首首歌谱,倾心入境品鉴新录制的音频,我已深深地为之动情、化身其中、久不能拔;我深深感受到“‘湘’约现代化”潇湘好歌与“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已同频,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发展已共振。

  湖南文艺人以这样一组新歌新曲,在“感恩过去、铭记历史、共享幸福”的深情厚意间,绘写出了奋进征程中追溯者、奋斗者与抵达者的集体群象,湖湘文明、湖湘精神、湖湘风貌正是以这样的文艺之为,展现着传承之力!

  真可谓是:

  潇湘好曲“风雅颂”,各具风骚显初衷。

  琴瑟和鸣歌不尽,盛世“于斯”最湖湘!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美育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以国风情歌唱生态文明

  ——评歌曲《莽山月》

  谌 蕾

  《莽山月》(高汉武词,漆放军、璩小梅曲)以古雅的国风情歌恰当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时代主题。

  一、以诗意之美表现生态文明

  2023年9月,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郴州举行,大会吉祥物体现了莽山元素。词作家巧妙地运用了“月”的意象,和“情”的词眼,诗意地将生态文明这一宏大主旨具象到莽山的云蒸霞蔚和奇幻月夜以及美好的爱情故事中。歌词从开头的三字句简明地表达出只是惊鸿一瞥便已心动成劫,到随后的“灯火纷飞蝶,几生修得郴州约”进一步以“情”赋予莽山,“情”之极致纯粹与真挚恰如莽山自然保护区的和谐之美。

  二、一首艺术风格鲜明的国风情歌

  此曲在音乐上是一首韵味独特、曲调舒缓的国风情歌。作曲家将用词考究、句式简短且原本预设为主副歌音乐结构的歌词扩展成了一个三段体结构,加强了作品的念唱叙述感。歌曲平稳流畅的旋律弧线好似月色下的莽山轮廓,呈现出柔美多情的音乐形象,情绪相对高昂的第三段也不例外。作品中箫、鼓的运用、合唱的映衬以及歌唱家何英智的干净嗓音都很好地强化了歌曲意境。

  综上,《莽山月》听来似静水流深,似大象无形,不刻意但富于力量,是一首立意崇高、艺术风格鲜明的佳作。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数智赋能《马栏山的密码》

  伍婷婷

  密码因数据价值而预设,也因数字排列而破解,如何艺术化地利用数字音符的跳动产生颇具现代感、人情味、聚合力的旋律,成为了歌曲《马栏山的密码》(向敬之词,刘淮保、蒋军荣曲)追求的艺术表达与审美感应。

  歌词开篇大有宇宙哲学意图,写出世界与宇宙在人工智能催化下,变化无穷,却在身边,展现着无限奇妙。奇景幻化,触手不及,却每时每刻都感受着春天一样的美。持续一语双关,凸显“妙笔生花,一念成画”的历史使命,坚定文化自信,马栏山的蓝图星空璀璨,日新月异,极具画面感,体现湖南人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精神,积极主动地融入国家战略和世界格局的高质量发展。

  旋律时尚而有“潮”感,一开始就使用电子音乐贯穿始终,彰显满满的科技感。五度音程变化反复和乐句的倒影创作手法,营造出电波传送的声音。大量的切分节奏,孕育了灵动变幻的音乐色彩,极富魔性和神秘的穿越感。旋律和歌词的贴合度很高,语化感的音乐语言正是流行歌曲创作的一项重要标准。

  作品以流行风格为主体,在间奏和副歌部分加入抒情花腔女高音,音乐既有亲切自然、朗朗上口的松弛感又有轻盈空灵、典雅华丽的高级感,这种将西方传统古典的美声嵌入中国流行时尚元素中的尝试,能雅俗共赏、中西结合,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唱出了中国声音和中国气派,演绎出了凸显中国精神的国际范、电声感和空灵感。

  (作者系省艺术研究院剧目与非遗研究部副主任、省音协评论学会副会长、硕士生导师)

  简约时尚的新时代主旋律

  ——评歌曲《沙洲谣》

  施俊杰

  《沙洲谣》(高汉武词、张想想曲)的作者匠心独运,通过朴实真挚的曲调、简约精练的歌词,展现了沙洲村人在乡村振兴的新征途上编织甜蜜生活、拥抱美好未来的美丽新画卷。

  在旋律上,《沙洲谣》的“民谣体”旋律犹如清泉流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适合年轻人聆听传唱。对年轻听众而言,主旋律歌曲并不一定非要节奏铿锵有力、充满口号,同样可以非常时尚、前卫、新颖。

  在结构上,《沙洲谣》四段一体的旋律意境恬淡静美,节奏朗朗上口、好记易传。短短的几行句子中,既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也有旧貌换新颜的人文画卷;既有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也有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既有过去,也有现在,更有未来。

  在歌词上,《沙洲谣》以温暖真诚的语言抒发老百姓真情实感,释放出直抵人心的力量。“那一天,新雨后,习习春风村上留”,把党的政策比作习习春风,将温暖幸福的生活带给村民;“小山村,新画卷,动人的歌谣唱不休”,展现了新时代以来沙洲村发生的山乡巨变,字里行间,充满了沙洲村人的思源感恩与幸福喜悦之情。

  《沙洲谣》通过民谣式写法,简练的结构,时尚的语言,既突出了歌曲的时代性,又不失主旋律风格,悦耳更走心,在展现新时代新湖南新精神风貌的基础上,兼具了通俗性、艺术性和传播性,既能传情,也能言志,更能咏怀,堪称是一首优秀的新时代主旋律歌曲。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世界张》,别样的现代化歌韵

  鲁 絮

  诗人欧阳斌先生于鲁絮政协委员工作室和我有过“交流”,而如今听到《世界张》(高汉武词,陶光荣曲),我陡感又增加了别样的“张家界现代化歌韵”。

  ——融入“新时代”,别样的“词韵”。张家界的“古老和年轻”相融成韵,如非遗宝塔岗永久月饼也有“食之美味”相融“思之滋味”,词作者高汉武“深知其味”,把歌名和歌词融入新时代,起到“世界的新时代,张家界的新时代”之意。

  ——融入“新湖南”,别样的“曲韵”。张家界是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主办地,张家界民歌曲调皆有“湘人湘歌”之韵,曲作者陶光荣“深谙其道”,把“潮流”和“民族”融入新湖南,歌曲总体以“潮流电子”和“张家界民歌曲调”相融。

  ——融入“新形象”,别样的“唱韵”。张家界一个个好儿郎就是一座座山,若不解可去看看天门山、堡子界等“山之阳刚”,张家界一个个好姑娘就是一道道水,若不信可去看看澧水、溇水等“水之缠绵”,这山这水相融遂成“世界之唱响”,演唱者山水组合“深有同感”,把“唱响”相融新形象,巧妙相融张家界少数民族新形象。

  作家王晓霞女士于鲁絮政协委员工作室和我有过“交流”,我又陡感“词好、曲好、唱好,方能歌好”,更希望还有更多的“张家界×××歌韵”增加。

  (作者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新时代少儿歌曲创作初探

  ——评少儿歌曲《永远的稻田》

  陈 珂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新时代少儿歌曲的创作既是当前创作的热点问题,也是重点和难点问题。《永远的稻田》(金沙词 陈蔷、陈明曲)在歌词和旋律的选材、体式、创作等方面,皆有可圈可点之处,为当下的少儿歌曲创作提供了参考意义和审美价值。

  第一,新时代少儿歌曲创作应选材广泛、有所选择。《永远的稻田》以城头山稻作文化起源、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为核心素材,选取来自山间地头、最常见也最普通的稻田为主要意象,深情讲述了在稻田上发生的古今传奇故事,致敬和讴歌千千万万个稻田的守望者和耕耘者。因此少儿歌曲的题材选择只要能拓宽孩子的认知和想象,易于他们接受,引发共鸣,达到寓教于乐目的都可以是范围之内。

  第二,新时代少儿歌曲创作词曲应传承创新、与时俱进。《永远的稻田》的创作者坚持“传承创新、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念,践行“为少儿写好歌”的创作承诺和“纯真、清新、自然”的音乐追求。在歌词创作上,使用了形象、简洁、易懂的口语化语言。在旋律创作上,不断地更新创作理念、提高创作技法,吸收了优秀的传统和流行的音乐元素。

  歌曲《永远的稻田》的创作是词曲作者对祖国的未来的一种责任和爱,也是对新时代少儿歌曲创作的一种积极探索。

  (作者系南昌职业大学青年教师、湘西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唱响新时代幸福之歌

  ——评歌曲《我们爱唱这首歌》

  邓永旺

  《我们爱唱这首歌》(邱文波词、刘婷曲)是一首歌词朴实无华、旋律优美时尚、歌声婉转动听,通俗易懂而又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

  好的歌曲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夸张雕琢,只在人们的轻声吟唱中自然流出,与心迹浑然一体。《我们爱唱这首歌》歌名的立意就非同一般,意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自己内心的歌,整首歌词没有假大空的语言表达,而是采用了生活中很朴实近似白描的语言,给人感觉非常舒服和亲切。

  《我们爱唱这首歌》音乐一开始是一段韶山山歌的“呦嗬嗬……”朴实而有特色地引出歌曲主题。音乐旋律以湖南特色与草原风格的有机融合为本曲创作特点,引子和间奏部分融入了著名的韶山山歌《日出韶山东方红》,运用作曲技巧创新融合,尝试新的手法和新表达,为民族歌曲流行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与新经验。

  音乐配器以流行节奏和舞曲化的律动为基础,看似简单,但并不枯燥,使歌曲情绪层层叠起直到完美收尾,让人闻歌起舞,意犹未尽。乌兰图雅充满磁性的演唱更使这首歌增添了不少魅力,她深情地歌唱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动人、富有感染力,让人为之动容。在歌曲中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使得歌曲更加具有中国特色,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作者系中国音协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省音协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

  本版统筹 / 曹 辉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