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振兴要让群众“可感可及”
——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谈之七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万丽君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引发广泛共鸣。“可感可及”作为其中的关键词,释放着民生暖意,也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

  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中,我们可以获得“可感可及”的直观感受——“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从宏观到微观,从政策到管理,“可感可及”指向的,有体制机制的完善、切身利益的保障,也有产业发展的规划、乡俗民风的涵养。一言以蔽之,就是“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百姓“可感可及”,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浙江“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但每个乡村的振兴路径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各地农业禀赋多样、农村情况不一,相较于学习这些“美丽乡村”的具体做法,领会其背后“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创新方法和科学理念更为重要。对广大乡村来说,推动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急不得也慢不起;需要积极探索,但盲目不得;可借鉴经验,但不能搞“一刀切”。

  “可感可及”,还要坚持问题导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培育乡村产业如何精准务实?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如何补上?公共服务配置如何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这些问题,既是广大农民的呼吁和诉求,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需要各地下真功夫、动足脑筋,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针对问题推进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实打实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可感可及”是道现实考题,要提升民生温度,还要有长远的目光、科学的谋划。从农民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与活力,才能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