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倜 黄娟娟 陈 双
从仅有1栋门诊住院楼、开设病床50张,到如今拥有临床科室52个、医技科室10个、编制床位1800张,年门急诊人次近170万,更有在建的岳麓新院区总规划床位1480张,医院已正式迈入“一院两区”发展格局;
从“七五”期间全国七所重点项目建设的中医院、湖南省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到如今已成为湖南省医教研龙头中医医院,入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储备库、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湖南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建设单位、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紧急救援指导中心,近年来,更是已跻身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全国第14名,位列A+等级……
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功能完善、名老中医荟萃、重点专科云集、研究创新能力强……六十年时光与变迁,六十年坚守与开拓,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奋力书写新答卷,矢志不渝谱新篇。
党建引领
“薪火相传”换来“蝶变”
旗帜引领方向,使命凝聚力量。
“医院全面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将党的建设融入到医院发展的各个环节,强根铸魂。”该院党委书记程博说。
六十年,时代变迁。抓牢组织领导,强化党建引领,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代代奋斗者不变的遵循。
全面实施“提神醒脑、固本培元、舒筋活络、强筋壮骨、扶正祛邪”党建“五大工程”,是医院近年来着重的发力点。
在此背景下,全院持续强化问题导向,破解医疗改革、人才发展制约、医院发展、群众急难愁盼“四大难题”,促进党建业务组织融合。2020年,医院党委获评“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入选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单位、2023年入选全省公立医院党建标杆示范医院。
“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是医院党委牢固树立的鲜明导向;“把支部建在学科专科上”,是全院上下强化战斗堡垒的生动写照。
目前,该院各党组织已全面覆盖医院各内设机构,基本实现了党支部与业务科室“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建与业务“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一代代中医附一人坚信,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
改变与飞跃,正逐渐发生。
立足本业,中医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该院先后提出了肝衰竭“阳黄-阴阳黄-阴黄”、不孕症中医生殖“五论三法”、心病“四时调阳”、干眼“三实三虚”理论实质和慢性心衰等理论,在行业和学术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医院拥有中医特色门诊和特色治疗室43个,开展各类中医治疗技术98项,门诊中医非药物疗法诊疗人次达22万人次/年;刘氏小儿推拿和“潇湘三伏三九”治未病系列保健技术入选湖南省专长绝技。
守住优势,康复体系逐步完善。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是湖南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疗法最齐全的临床学科,率先在全国开展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治疗进病房。目前,已有针灸项目40余种、推拿项目10余种、特色技术项目20余种,其中治疗脑血管病痉挛瘫痪的“张力平衡针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推广治法100项之一。
做大做强,中药制剂迈步前进。医院现有88个院内制剂品种,可生产20余种剂型的院内中药制剂,是湖南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研发服务能力最强的院内制剂研发生产平台。而自2006年7月起实施“放心中药”工程后,该院在湖南省率先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单剂量分装精优中药饮片供应,在全省中医系统首家开设药学门诊,提供中药特色咨询服务,指导患者合理使用中药。
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六十年薪火相传,用行动书写了答卷,以作为践行了初心。
以民为本
“惠百姓”着力“强基层”
人民要幸福,健康是基础。
9名省级名中医在院坐诊“把脉”,吸引300余名市民前来就诊,老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今年3月15日,“湘中医”医疗联盟“名中医团队下基层”大型义诊活动再次出动,来到了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这个联盟真是干实事、干好事!能让我们当地百姓享受省内最优质医疗资源,也一定能带动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而且也为我们今后开展下乡巡诊活动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当时,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屈贵顺十分感慨。
“湘中医”医疗联盟的成立,迄今为止已近10年。
“强基层、惠百姓”是联盟的奋斗方向;将一批国家级重点专科的特色技术、特色疗法、特色制剂直接“复制”“植入”到下级医院,为基层医院培养名科名医;同时,发挥中医药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联盟奋斗目标;为地方医疗机构提供标准建设、产品研发、宣传推广和人才培养服务,如支持慈利县中医院的化脓灸标准化体系建设,地方道地药材天麻、杜仲的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化推广,基层产品依托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大平台销售渠道拓展等,这些都是具体且生动的实践。
目前,“湘中医”医疗联盟旗下已成立23个专科联盟以及1个专病联盟,联盟成员单位已经辐射到湖南省14个市州不同层级的247家基层医疗机构,覆盖人口超过5000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较大提升。
如何让更多人享受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答案是持续不断推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
为了肩负公益使命,彰显大医精诚,真正护佑人民健康,自2019年起,该院成立医院基层医疗服务中心,吹响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的集结号。
“用心”“出力”“输血”“共进”……一系列举措,只为将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真正做到群众的心上,以“基础实”护“百姓安”——
全力帮扶不间断。截至目前,该院共帮扶608家基层医疗机构、线下培训指导近1.4万名基层医疗人员,并为5.5万名群众提供优质精准来院中医药医疗服务,中医药科普宣传义诊进机关进基层社区542次;
精准“结对”送人才。近年来,医院派出207人对口支援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中医院、新田县中医院、安化县中医院,帮助建设或发展心胸外科、血液肿瘤科等25个学科,开展新适宜技术31项,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并先后派出10名医疗干部人才援疆、援藏,指导当地医院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
“这些年,我们始终坚持,要‘把成绩单写在大地之上’,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的心坎里。”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镇华说。
育人为根
“强院之基”关键在“人”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
栉风沐雨六十年,医院始终实行院系合一的体制。作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和中医临床学院,医院在人才培养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一步育好苗子,培养好科技人才;搭好台子,托举好科技人才;压好担子,锻炼好科技人才;给好位子,激励好科技人才;搬好凳子,服务好科技人才”——2023年9月6日,医院首届科技大会上,“育人才、爱人才、用人才”的声音激发了全院活力。
人才兴院,科技强院。
在此遵循下,这些年来,围绕如何高标准构建教育教学体系、高质量开展后期临床教学,全院做出诸多探索,亦逐步迎来收获。
医院先后建立内科学、中医外科学、护理学等14个教研室。每年承担临床类126门课程、2万余学时的理论课、1.3万余学时医学类实验教学任务,并开设有5个本科专业。
医院与学校共建医学临床技能教学实验中心,设有含浦、东塘两个教学区,开设实验项目85项,涉及13个学科,每年接收安排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实习学生约700人,成为高等中医院校中首创的“教学模拟医院”。
2014年,医院成为国家首批中医规培基地、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2022年获评全国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门诊试点单位,2023年获批了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因为“人才”,一系列成果纷至沓来;得益于“医教研”协同发展,学科专科拔节而生,集群发展。
3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省级重点学科专科和科研平台更是不胜枚举……
苦练内功方能厚积薄发。目前,医院成为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病种为肝病。各重点专科主攻病种明确,中医药特色优势明显,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方的良好局面。
拥抱世界
“凭实力”更是“靠疗效”
与世界医学交流互鉴,于登高处方能望远。
“今年3-11月,我们已经接诊了5000多名患者,目前预约已排到明年4月份,共收到19份感谢信、锦旗和牌匾,这些不仅代表着患者的感激和敬意,更是对我们的肯定和鞭策……”虽身处异国,远在中国—津巴布韦中医药中心,但谈及今年以来团队的成就,中国第20批援津医疗队队员、该院针灸推拿康复科主治医师胡莎忍不住露出自豪的神情。
近年来,该院一直在探索,如何在拥抱世界的过程中,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推动中医药服务国际化输出、推行中医药人才国际化培养、推进中医药文化国际化宣传、推动国际化服务模式创新,是该院闯出的新路子。
中医药“走出去”,凭的是实力,靠的是疗效,拼的是作为。
自2018年起,医院为来自厄立特里亚、苏丹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本科、硕士、博士、进修生共346人次开展中医药临床实习和培训工作;
2019年集团迪拜医院正式开始运营,近三年已累计服务55000余人次;
2020年,该院在津巴布韦成立“中国—津巴布韦中医药中心”,中心致力于打造成非洲南部最大的中医药特色医疗机构;
2021年,该院在东盟建立“湖湘柬埔寨中医药中心”,中医药特色技术输出至柬埔寨及周边东盟国家;
2022年3月,医院成为湖南省首个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并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2023年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期间,医院党委书记程博受邀在中非中医药合作论坛作专题报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镇华向非洲多国贵宾详细介绍中医四诊的方法,并开具中药调养处方……
时光流转,却不会抹去努力的痕迹。
曾经,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着诸多难以逾越的壁垒;而今,中医附一人正以现代化之姿,奋发前行,也让更多人看到这缕璀璨的文化之光。
今年11月2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长沙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南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该院推动中医药“海外传播”的经验与作为,引发社会关注和点赞。
大道不孤,行稳致远。
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介与推广、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医院正围绕湖南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的“必答题”和“特色卷”,贡献更多力量。
奔赴山海
锚定目标“未来已来”
仰德尽术六十载,精诚仁和向未来。
遥想1963年7月1日,医院时名湖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95年,更名为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时间线,记录了过往六十载所发生的一个个“关键帧”,放眼望去,尽是欣喜。
如今,医院的西医医疗水平也已达到高水平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同等水平,医疗设备总值超过8亿元,实现了诊疗和临床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医院已高水平完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房颤中心、创伤中心、心衰中心建设;现有中心ICU、神经外科ICU、心胸外科ICU、烧伤ICU等4个重症监护病房。
智慧中医医院建设也更加成熟。该院构建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模式,目前已顺利通过了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和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四级评审。而现代医院治理体系,也更加优化,综合实力正朝着一个又一个“新飞跃”迈进。
但大家深知,迈进新征程,探索有之,成就有之,挑战亦有之。
“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在庆祝医院六十周年之际,我们总结成绩、继往开来,不负新时代赋予医院的新机遇,愿心怀职责与热爱,奔赴更广阔的山海。”朱镇华说,对标未来高质量发展,全院上下已蓄势待发。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程博表示,医院将一以贯之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保障工程、人才强院战略工程、医疗服务提质工程、教学质量攀升工程、科研创新驱动工程、龙头示范辐射工程、治理体系优化工程、院区发展支撑工程、文化传承引领工程,并大力开展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临床研究,全面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能力,全力抓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和“一院两区”建设。
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医院将努力实现“中医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名医名科荟萃、综合实力领先”蓝图,无愧使命担当,彰显更大作为。
六十薪传中医梦,德馨致远向未来。每一位中医附一人坚信,拿出求真务实、笃行不怠的实干精神,愿景必将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