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时事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0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挖本土优秀家风家教资源,打造具有湘中特色的家风建设品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汲取文化精华,筑牢“不想腐”思想堤坝——
娄底以优良家风涵养清风正气

  周 俊  李 琴  毛肖燕

  前不久,双峰县曾国藩家庭教育博物院开馆,唐浩明、郑佳明、朱汉民等专家学者齐聚双峰,与曾国藩第六代嫡孙曾樾,围绕曾国藩家风家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会讲。鼓励大家弘扬和传承优良家风,涵养党风政风民风。

  “从优秀的家风家教中汲取力量,引导党员干部立家规、严家教、正家风,方能更好地坚守初心,筑牢廉洁自律堤坝。”该县各单位党政“一把手”现场聆听,接受优良家风家教的熏陶和洗涤。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

  娄底市委、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精神,高度重视挖掘本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家教家风资源,积极探索利用党员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廉政教育,推动党的建设与家庭家教家风有机融合,在全市上下营造弘扬廉洁齐家的良好风尚。

  先行先试,厚植廉洁文化根基

  娄底人杰地灵,是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近代以来,娄底诞生了“湘学复兴之导师”邓显鹤、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开国上将李聚奎等一大批历史名人,有女杰之乡、院士之乡、书画之乡、红色热土美誉,湖湘文化、耕读文化、梅山文化在这里交汇,孕育出崇廉尚廉、重视教育的良好家风血脉。

  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离不开家文化的支撑。从近年来查处的娄底市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件来看,很多就是因为管不好配偶、子女等,过不了亲情关,在亲清不分的亲情观支配下,将原本清爽的家庭关系变得庸俗化、亲情变得物质化。

  领导干部的家风,即作风的重要体现。以“镜鉴”为“戒”,娄底瞄准清廉建设的最小单元,在全省先行先试,以“家”润廉,以“文”倡廉。

  娄底市委出台《关于强化家庭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的通知》,广泛建立家情家事档案。坚持把清廉家庭建设作为厚植清廉文化、培育清廉风尚的有力抓手,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筑牢家庭“廉防线”。

  建立市、县两级廉洁文化建设联席会议机制,由纪委监委牵头,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局、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各司其职,为家风家教建设向纵深推进理顺了工作机制。娄底市纪委监委在各类清廉单元中设置营造建设良好家风标准化实施内容,并纳入清廉娄底建设考核,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乡村的家风建设考核机制。

  以党建为引领,以“关键少数”为重点,从家庭、社会、党和政府三个维度同心协力、一体推进家教家风建设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擦亮“名片”,深耕家风家教土壤

  “同治三年秋,曾国藩写信告诫将往长沙参加乡试的儿子曾纪鸿: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进身之始须自知……”12月1日,曾国藩故居景区管理处特聘专家刘建海第52场家风讲座,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聆听。

  在省、市纪委监委指导下,双峰县委研究制定最新规划,将曾国藩故居清廉家风阵地建设与蔡和森蔡畅故居等红色廉洁文化阵地有机结合,串珠成链,以线带面,打造立足娄底、辐射全省的家教家风基地。

  以历史名人故居和纪念馆、红色文化旧址、中小学校园、农村社区为依托,双峰建设一大批家风家教阵地,致力于打造“家风第一县”。

  在蔡和森纪念馆,“蔡和森的初心故事”洗涤心灵,“一门五先驱,一家四委员”光辉一家的红色家风家教,令人肃然起敬。在曾国藩故居,曾国藩家风家教展厅、国藩大讲堂、八本堂家训等,从多个层面解读曾氏家族“八代无纨绔”的文化根源。在中小学探索创办家风家教馆,作为特色教学阵地。在广大村、社区,采取政府主导、乡贤参与、村民自建的方式,打造了10余处家风示范基地。梓门桥镇长来村家风馆把自恢复高考以来本村走出的10位博士事迹重点展示,这个仅2000余人的小山村,走出了263名本科生,其中硕士53名,博士10名,成为远近闻名的“博士村”“书香村”。

  近年来,娄底家教家风阵地建设步入快车道,全市共打造市级廉洁文化示范基地6处,建成县、乡、村三级家风家教馆27个,选树了一批家教家风示范乡镇、示范村。

  湘中大地传承、弘扬、建设好家风已蔚然成风:娄星区长青街道家风馆开设以来,共接待参观干部群众2300人次,开设“清风大讲堂”23场次;新化县“上梅红家风家教学习讲堂”开办6年来共培训1200余次,义务接待5万余人;冷水江市锡矿山教育基地成为文旅廉学深度融合的“红色打卡”胜地;涟源市在市委机关打造了彰显家风文化的廉洁文化阵地;娄底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中心正加速建设……

  立体“画像”,筑牢家庭建设“防线”

  2022年,娄星区在全省率先将领导干部“八小时外”考察纳入区委常规巡察范畴,对照《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表》《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监督负面清单20条》对被巡单位“一把手”、班子成员、区管干部、重要股室负责人进行“家访”。

  同时,紧扣领导干部“家庭圈”“邻里圈”“社会圈”,延伸考察触角,做到新提拔干部任前必访、区委巡察“凡巡必访”、党政“一把手”集中联访,全面督促领导干部加强家风建设,从严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有效防止“带病提拔”。

  近两年来,娄星区对68名拟新提拔区管干部进行任前“八小时外”考察,12名干部被评为“优秀”等次、56名干部被评为“良好”等次,2名干部因“八小时外”问题予以相应处理。

  娄底通过“八小时外”考察监督,全方位、多维度了解干部的家庭家教家风等情况,实现对干部立体“画像”,让考察监督不打烊、无死角,提高了“识人用人”的准确性。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有效作用,及早发现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实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帮助干部健康成长。

  娄底市着重抓好“关键少数”的家风家教建设,组织全市各级“一把手”配偶参加“家庭助廉·团团圆圆”主题活动,引导家属崇廉、尚廉、践廉、助廉,切实构筑家庭廉政防护坚实堤坝。娄底市纪委监委全体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全委领导干部对副职和下属进行廉政家访,交流通气,助推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互融共建,共沐清廉发展清风

  家风正则社风正。

  娄底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书香家庭”“清廉家庭”等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举办“好家风”“好家训”“好家书”的征集活动,以家庭典型辐射带动广大家庭以德治家、以学兴家、文明立家、忠厚传家,涌现了全国最美家庭肖光盛家庭和吴素贞家庭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家教家风的深入推进,促进娄底市党风政风民风明显好转,各类清廉单元样本实现全覆盖,行业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公职人员廉洁意识明显强化,政治生态进一步净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跑出了重大产业建设项目加速度。

  今年来,娄底以“材料谷”为总揽,坚持项目为王,统筹推进“材料谷”产业和重大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两个“500”工程建设,湖南宏旺、涟钢1580线、VAMA二期、涟钢磁性材料(一期)等4个年产值上百亿的项目建成投产,投资超50亿的正威铜基新材料、爱派尔智能制造、半导体显示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坐落于娄星产业开发区的湖南宏旺创造了从签约到开工30天,从开工到建成300天的纪录,体现了娄底速度。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成为越来越多娄底市民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共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