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睿
通讯员 吴新春 肖燕
刚刚过去的“双节”长假,韶山人气火爆。全市各景点接待游客32.13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6.82%、564.25%。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韶山市围绕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精准招引红色文旅项目,提升文旅环境品质,培育“红色+”特色文旅业态等系列硬核举措,让“经典红色”名片越擦越亮。
文旅招商引资,“提着篮子去选菜”
10月9日,记者来到湘潭(韶山)红色教育综合服务基地(一期)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主体建筑室内装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基地是韶山市“文旅兴城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2.9亿元,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是该市开展红色教育培训和研学实践活动又一新阵地。预计11月项目主体区域将全面完工。
今年来,韶山明确“文旅兴城”6个方面重点任务、55项具体工作,全力推动项目落地。目前,毛泽东广场西换乘站、张旭冲换乘站点改造及换乘体系优化项目建设已完成并投入运营;韶山学校思政教育研学实践营地已完成一期建设;烈士陵园提质改造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韶山村李氏宗祠突发抢险性保护工程完成建设并通过省文物局批复;毛泽东同志故居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和韶峰、纪念园两大景区提质改造项目稳步推进……
随着游客对旅游品质要求不断提高,韶山在文旅项目招商引资中,从过去“捡到篮子都是菜”,转变为“提着篮子去选菜”。
9月25日,“百家名企进韶山”招商推介会上,该市发布11个项目,文旅项目占有4席。其中,狮山温泉康养项目、韶北地块高端民宿项目、银田银河景区建设运营项目、红色记忆城文旅消费街区项目,均是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基本要素策划包装,将丰富韶山文旅业态,把旺盛的旅游“流量”变“留量”,破解“旅游人旺财不旺”难题。
今年来,韶山推动润泽科技高端民宿项目、邦盛北斗韶山产业园暨文旅星级酒店、跨境电商等项目签约,金额达20.28亿元。
全面整治,维护红色旅游品质和形象
今年,韶山文旅市场回暖,但个别乱象也在滋生:喊客拉客、围追兜售、停车难……影响韶山红色旅游的品质和形象。
8月25日,韶山市进行“凝聚合力 靶向治旅”全员行动动员,吹响为期8个月的全面整治旅游市场的冲锋号,向旅游乱象“开火”。
针对旅游交通、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韶山市按照“一车一证一位”原则,规范景区通行证办理制度,科学控制进入景区车辆数量;建立市民车辆出入景区审核机制,强化交通卡口管理,健全全域旅游交通网络,落实“一车一导”换乘讲解,增设换乘服务点,构建交通换乘三级服务网络;完善交通换乘信息化建设,实现门票、车票及其他票务购买一体化、自助化。不断完善和维护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打通信息沟通壁垒,有效解决游客行前、行中、行后各环节堵点、痛点。
针对部分红色教育培训机构资质认定不全、部分从业人员讲解不规范等问题,韶山市制定《红色教育机构集中年审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方案,明确由市委宣传部、文旅广体局、红办等部门,联合推进红色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重点规范导游、讲解员讲解内容和形式,确保红色旅游讲解的严肃性、真实性;全面开展景区景点、旅行社、研学旅行等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技能和职业素养;规范导游执业行为,净化导游执业环境,探索实地带团、知识竞赛、技能大赛等学习和锤炼方式,提升导游队伍整体素质。
不断书写“红色+”融合文章
9月29日,毛泽东同志故居前的田埂上,伴随着《浏阳河》音乐,一队蓝衣精灵翩翩起舞,一幅农田劳动画卷徐徐展开。
这是韶山红五星剧场《最忆韶山冲》舞蹈团队,在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为游客奉献的环境舞蹈表演。
在韶山,类似的节会活动几乎每个月都在上演。
为实现打造“经典红色”名片战略目标,韶山不断书写“红色+”融合文章,多业态的文旅项目遍地开花。
加深“研”的成色,韶山积极培育红色教育产业,完善红色培训课程,申报红色教育示范基地和现场教学点,打造韶山红课堂品牌。
突显“吃”的特色,韶山充分挖掘韶山地方特色美食,推广“一桌韶山美味佳肴”,研发“回乡宴”预制菜,设计制作韶山美食地图。
提升“住”的品质,韶山科学规划建设韶峰、大冲、华润希望小镇乡村旅游精品民宿聚集区,组织开展品牌民宿评定。
打造“购”的品牌,韶山全面实施红色文创产品“超千”计划,鼓励韶山学校思政教育研学实践营地研发具有自身文化符号的文创产品。
韶山市委书记曹伟宏表示,该市将对标世界一流,积极探索旅游业发展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子,进一步丰富红色教育、观光休闲、度假康养、运动娱乐、购物消费、文化演艺旅游产品供给,向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