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荣 聂 沛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衡阳市石鼓区重视中医药文化发展,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把弘扬中医药文化作为重点民生实事,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依托区内龙头中医院——中医正骨医院,带动医疗卫生机构提升中医诊疗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
石鼓区是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目前,全区165家区属医疗机构,有66家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龙头引领 传承中医药文化氛围浓
骨头受伤怎么办?先去石鼓区中医正骨医院看。这是大多数湘南地区群众的共识。
中医正骨医院为何名气这么大?该院副院长周鹏介绍,医院是二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省中医药研究院的联合医院和衡阳市骨伤科研究所在地,中医骨伤科、康复科更是省级重点中医专科。
除了有众多头衔加身,更有实力。湖南省名医、中医骨伤科泰斗欧保祥先生等老一辈中医名家创建医院,并开创“欧式正骨”手法。自制的“欧氏蛇油追风膏”“如意金黄散”外敷软膏,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与做一次骨折手术相比,手法复位的治疗方式康复快、效果好、疗程短,收费也便宜了一半不止。”周鹏说。
如今,石鼓区更是启动“欧式正骨”流派传承建设工作,收集了欧志平、徐天眷等几代代表性传承人的笔记、手稿、论文等,总结提炼出“欧式正骨”流派学术思想及诊疗技术特征。
中医不只正骨。一场场中医药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为石鼓群众送上“中医健康大餐”,传承中医药文化氛围愈加浓厚。
能力提升 织密中医药诊疗“覆盖网”
针灸、推拿、按摩……这些传统的中医药服务,如今在石鼓区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遍地开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近3年来,石鼓区将中医药阵地建设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强基工程来推进,提质改造中医正骨医院及8家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
如今,该区15个行政村卫生室均配备神灯、针灸火罐、刮痧板等设施设备,50%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100种以上中医药饮片,进一步织密中医药诊疗“覆盖网”。
人才建设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近3年来,石鼓区共派出20余名中医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邀请名老中医开展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诊疗能力。
9月8日7时30分,还未到上班时间,人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患者在等中医主治医师周胤辰看诊。中心主任左国花说,去年,周胤辰自主学习浮针法,通过在患者局限性病痛周围的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可为患者解决各种疼痛疾病。今年8月他将该疗法应用临床,深受患者好评。
服务提质 中医药融入百姓“生活圈”
9月11日上午,石鼓区各大中医馆内都是一派忙碌景象,药师忙着配制中药方剂,自动煎煮机加紧熬制当日的中药汤剂。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如今,中医药已完全融入了石鼓百姓的“生活圈”。
为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石鼓区用好医保政策,提质医保服务,支持中医药发展。及时将辖区内109家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零售药店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
不断规范中药饮片价格管理、降低中药饮片自付比例。严格落实公立医疗机构从正规渠道采购中药饮片,严格按照实际购进价格顺加不超25%销售,非饮片中药严格按照实际购进价格“零差率”销售。
石鼓区还将中药饮片、中成药等纳入门诊慢特病诊疗和医保支付范围,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特病防治中的作用,鼓励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
好政策也要宣传到位。石鼓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湘医保微信小程序、发放宣传手册等,向群众讲解医保政策,让医保“红利”更好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