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玉联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既是践行法治的主力军,又是推进法治的主阵地,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使命。浏阳市法院主动将司法办案融入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紧扣经营主体司法需求,把握诉前为企业治未病、诉中为企业治已病、诉后为企业防再病三个环节,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诉前重诉源治理,为企业治未病
中医理论强调“抓前端、治未病”。司法工作“治未病”,就是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让大量涉企纠纷化于案外、止于诉前。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做实靶向普法。浏阳市法院成立物业、金融、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破产纠纷等18个普法专题小组,到物业、金融、花炮、医药等行业开展点穴式调研,把准普法需求,开展靶向普法,预防纠纷发生。二是开展企业走访活动。坚持能动司法,建立法企常态化联动机制,为企业的内务管理、劳动用工、交易规范等提供精准指导。三是做优商事调解工作。深化调解工作机制,做实商事调解中心和五个商事调解工作基层工作站建设,擦亮“一心 五站”商事调解工作品牌。健全与浏阳市工商联、园区管委会、金融机构、商会等单位和行业协会诉调对接机制,充分发挥金融速裁庭、服务民营企业党小组的优势和作用,全域推进商事调解工作。
诉中抓专业审判,为企业治已病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诉前调解并非诉讼的前置程序,对于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案件则进入诉讼程序。建立专业化审判机制,切实提升涉企案件办理质效,才能确保将“已病”治到位。
一是强化专业审执团队建设。浏阳市法院做优知识产权、破产、金融、建设工程、涉花炮企业等12个专业审判团队,深入推进8个执行团队建设。金融专业审判团队年均审结涉企金融类案件1800余件,结案率达到97.8%,审理周期9.7天。二是强化专业培训。在邀请专家进行专题授课的同时,组织干警赴相关高校开展司法能力素质培训。三是强化专门监督。针对涉企案件审判专业性强、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开设涉企信访和不满意反映窗口,开展敞开式接访,及时收集涉企案件办理过程中反映的信访问题,定期专题调度。强化“四类案件”监督,建立涉企案件监管台账,切实提升涉企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率。
诉后强综合帮扶,为企业防再病
涉企纠纷的实质化解不能止于诉讼,需要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判后多元综合帮扶的闭环体系,这样才能有效预防涉企纠纷再次发生或衍生诉讼发生。
一是抓好判后释法工作。创新判后答疑和疏导工作机制,及时为涉企案件当事人答疑解惑,对企业如何防范经营风险和诉讼风险等问题提出法律建议。同时注重类案梳理总结,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价值引领和行为规范作用。二是抓实司法建议工作。延伸司法职能,聚焦涉企矛盾多发、高发的案件或类案,及时准确向建筑、烟花、金融企业和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等发送司法建议,促进涉企案件办理多重效果的实现。三是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用活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采取“活封”“活扣”等善意执行举措,积极主动推进执行和解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四是加强判后问责。建立纪检监察、审务督查和信访维稳“三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涉企案件信访投诉、涉企案件质量等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对涉企信访量、发改率、投诉率高的法官予以问责问效,通过判后问责倒逼营商环境优化。
(作者系浏阳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