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田妍
这是一个高学历的党支部!46名党员中,博士29名、硕士15名、学士2名。
这是一个高“研”值的党支部!聚焦杂交水稻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在科研上取得新突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奖1项。
“高产,高产,更高产”,曾是袁隆平院士提出的永恒追求,也是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总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的不懈探索。这个学习型、创新性党支部,真正将支部建在团队,传承和弘扬袁隆平院士的科技创新精神,在杂交水稻科技事业中彰显新作为。
党建引领,勇攀科学新高峰
7月上旬,骄阳似火。在韶山毛泽东故居前的一片田地里,水稻已进入分蘖期,即将进入孕穗期。
这里种的是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新品种——“韶香100”,是一种高档优质香型镉低积累水稻。1个月前,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总支的党员们将秧苗插入这片红色沃土。
35岁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韶也在“韶香100”创制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透露,之所以会取名“100”,是因为该品种于2021年选育成型,正好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韶香100’在中重度镉污染大田种植,稻谷镉含量均不超标,可用以释放很多限制种植水稻的重金属镉超标土地,实现安全生产。”韶也表示,“作为一名从事农业科研的青年党员,我觉得能把自己的专业和国家需要、人民健康结合起来,很有意义。”
近年来,支部党员坚持“四个面向”,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凝心聚力推动杂交水稻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
率先实现中国超级稻亩产900公斤、1000公斤目标。2022年,超级杂交稻卓两优1126在云南蒙自市的示范基地实测亩产达1211.15公斤,首次实现超级杂交稻小面积试验示范种植亩产1200公斤的目标。
低镉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臻两优8612成为国内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低镉水稻品种,2023年在全省推广120万亩。
耐盐碱水稻方面,筛选了菁两优326、旌优007等4个全生育期耐3‰盐水浓度、亩产400公斤以上的耐盐新组合。
“推动杂交水稻科技创新事业高质量发展,始终保持杂交水稻技术国际领先地位。”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总支书记唐文帮表示,支部通过党建引领,加强杂交水稻基础研究、人才团队建设,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突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全力用科技成果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
服务基层,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杂交稻永远要过制种这一关!”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舒服是位在党27年的党员,他告诉记者,中心最近研制出“三高”(高异交、高库容、高抗逆)杂交水稻亲本,并结合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制种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显著降低了杂交稻种子的生产成本。
“‘爽两优132’2022年在福建建宁县进行156亩大面积连片制种,亩产达459.07公斤,实现了我国现有杂交水稻制种的大面积产量突破。”舒服说,“只有杂交稻种子价格回归到合理范围时,农民才会更愿意接受它。”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农民家。
今年4月中旬,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党委书记许靖波研究员带领下,在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全域实施水稻单产提升行动,从品种、育秧、移栽、水肥运筹、病虫防治和大田收割等各生产环节入手,锚定水稻单产提升的障碍因子,聚焦提高单产薄弱环节,集成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的绿色高质高效水稻生产技术体系,全面优化区域水稻生产模式,确保实现水稻增产、农民增收、绿色发展的目标。
在抖音上,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建武开设的“李博士教你种水稻”账号,拥有41.5万粉丝。他用视频课程为农民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深受基层老百姓欢迎。
一直以来,支部组织开展“下基层、进乡村、入农户”活动,将学习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党员在科技服务中悟初心、增才干,团结带领党员联系农村、联系基层、联系示范点,打通农业技术推广中的“最后一公里”,为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