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7月10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破砷碱渣无害化处理世界性难题
“世界锑都”解“毒”复绿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世界锑都”锡矿山过去百年遗留的有毒砷碱渣,预计2028年可实现清零。

  7月初,省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督察”娄底生态环境问题,喜见锡矿山统筹推进渣、水、气系统联治效果良好,2万吨/年的砷碱渣无害化处理生产线正在抓紧技改,低砷渣火法协同和高砷渣深度处置项目已经进入扫尾和单机调试阶段。

  “突破砷碱渣无害化处理的世界性难题,锡矿山真正重现绿水青山。”督察组负责人告诉记者。

  还旧账

  7500余万吨历史遗留固废安全处置

  锡矿山撑起了世界锑产业的半壁江山,有着一个多世纪辉煌的矿业史。采矿业极盛时,10多个国家的企业云集、矿井林立,采矿冶炼队伍人数达16万之多。

  “对锑精炼时,要加入纯碱或片碱进行脱砷处理,由此产生的固体浮渣叫砷碱渣,有剧毒,易溶于水,污染环境。”锡矿山地区砷碱渣无害化处理技术攻关负责人、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孙伟介绍。

  百余年来,锡矿山地区历史遗留的含重金属废渣达7500余万吨,其中砷碱渣15万余吨,野外混合砷碱渣60万吨,对环境安全影响极大。

  锡矿山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受到高度关注,相继被列为全国38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区域之一,湖南省湘江流域治理与洞庭湖保护五大重点区域之一。

  解决历史遗留固废,冷水江市政府投资近6亿元,兴建了26座废渣集中管控填埋场。但填埋无法彻底消除危害。长期以来,国内外不同团队针对砷碱渣无害化处置的研究都未取得成功。

  冷水江市政府联合湖南黄金集团、中南大学、湖南省环科院等科研单位进行多次技术攻关。“2020年11月30日到2021年3月18日,历经了三次技术迭代,‘中性中温连续盐析工艺’终于初步形成。”冷水江锑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专家介绍,这种创新工艺处理成本较低,无需蒸汽辅热,生产水系统循环使用,可实现生产废水、废气“零排放”。

  经过持续调试、改善,2万吨/年的砷碱渣无害化处理装置投入运行,并不断提升达产达效能力,建立起全球砷碱渣处理技术标杆。

  “近10年,锡矿山累计接收投资近22亿元,相继有针对性地实施了110多个项目,实现7500余万吨历史遗留固废安全处置。”冷水江副市长刘温东表示,遵循“寻千谋万策、护千山万水、历千辛万苦、为千秋万代”原则,锡矿山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还将持续不懈。

  置新装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夏日骄阳下,锡矿山野草疯长,一片青葱,只有山坡上遗留的碉楼和山坳里人去楼空的“老街”,透露出昔日繁华。

  “还旧账,不能添新账。”刘温东介绍,冷水江市从源头入手,关停涉重金属企业89家,取缔非法锑企业6家、手工选矿小作坊145处,关闭淘汰落后产能17.5万吨,锑采矿权从12家整合为2家,锑冶炼企业从91家整合为9家,集中力量推动锑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

  深入开展“矿山复绿”“万亩大造林”等专项行动,对责任主体灭失矿山和石漠化山体进行植被恢复,累计建成防污抗污林1.1万亩、矿区复绿示范基地2万亩,栽植乔木4万余株、灌木9万余株、藤类2万余株,撒播花草籽3.5万平方米,完成已关闭矿山企业和47家关闭煤矿覆土绿化。

  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下,锡矿山迎来新机遇——

  曾是不毛之地的锡矿山山顶,而今已是万亩玫瑰“爱琴海”和石林绿植共生的“万马奔腾”景点。“每到节假日,众多游客专程前来观赏游玩,今年‘五一’假期,锡矿山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刘温东介绍,锡矿山已在全省率先通过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年度验收和分期验收,获得全国首批地质文化镇筹建资格,为全国传统老矿区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如今,冷水江市正在深入挖掘和开发锡矿山工矿文化资源、地质演变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生态观光+矿业文化+地质研学+红色教育”新模式,确定了“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同发展的目标。

  当初因“资源枯竭”而离乡的锡矿山人,如今看到“金山银山”的前景重新回来。七里江社区村民杨美兰2019年回到家乡,在玫瑰花海附近开起了农庄,借着景区人气,吃上了“生态旅游饭”。“收入挺不错的,现在越来越多老乡回来了。”杨美兰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