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同发展的文化。生态文化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美丽湖南是题中应有之义。
严永旺 徐文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脱胎于人类长期生产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践价值。面对我国的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生态文化建设的滞后和生态文化建设的迫切性更加凸显。大力繁荣社会主义生态文化,才能有效促进生态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
“锚定”生态文化的逻辑起点
生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孕育的生态文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厚文化渊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所在。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比如,《道德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告诫人们要善待自然界的万物,不能随意地主宰万物的生命。《庄子·天下》要求“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强调自然界与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人类要爱惜自然界的一切事物,这些思想无一不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了深邃的生态哲学。《周易·序卦》不仅强调“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也要求“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这些思想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世界观的本真表达,也无不透露着古人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生态哲学。
生态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同时也要与自然和谐共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乎就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同样指出:“动物和人都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实践来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世界,但是人的实践是全面的,动物的实践是片面的。”他在《自然辩证法》中还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与自然的相关论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两个结合”的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强调“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哲学的高度分析“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将生态文化上升到了哲学高度。
“回溯”生态文化的湖南实践逻辑
繁荣生态文化是丰富发展湖湘文化的时代之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文化中富含生态文化基因。爱国诗人屈原曾在《天问》开篇即发出“宇宙之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的哲学本体关系,其中包含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与生态文化中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观点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繁荣生态文化就是要传承好、发展好湖湘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敢为天下先”的湖南人善打大仗、硬仗、苦仗,在繁荣生态文化中自然要而且已经充分彰显了湖南担当。
繁荣生态文化是打造湖南生态经济的实践之选。湖南是生态大省,繁荣生态文化,打造生态经济理所应当,势所必然。一方面,繁荣生态文化为破题湖南生态与发展矛盾提供了战略思考。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生态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为破题湖南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提供了战略思考。另一方面,繁荣生态文化为湖南生态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作为生态大省,必须繁荣生态文化,才能营造“重生态,强生态,向生态”的生态文化氛围,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提升全域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前瞻”繁荣生态文化的湖南实践遵循
生态文化的繁荣,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南人,必须坚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利用湖湘的独特自然与人文历史资源,形成湖南生态特色品牌效应。发挥生态优势,以繁荣生态文化实现湖南生态与文化同频共振,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湖南样板。
发掘传统文化生态价值,守正创新激发美丽湖南建设新活力。一是在夯实传统文化根基上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价值,让生态文化繁荣有根可循。繁荣生态文化就要在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研究,培养传统文化人才,传承传统文化实践中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价值。二是要在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中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价值,让生态文明建设应时应势。繁荣生态文化就要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来发掘其中的生态价值,要将新时代的生态现象放到历史的维度中提炼成生态道德,凝练成生态文化。三是要在结合现代科学体系中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价值,让生态价值传递可信可用。繁荣生态文化就要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来解释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现象、生态思想、生态哲学,并对现代科学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新时代生态文化。
厚植湖南生态优势,顺势而为打造美丽湖南建设新品牌。一是厚植“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优势,为“美丽湖南”品牌建设举旗定向。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时“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已转化为湖南繁荣生态文化的政治优势。厚植这一优势就要在牢记嘱托中凝聚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与行动合力,在生态实践中形成更具“湘味”的生态文化。二是厚植“一江一湖四水”的生态优势。为“美丽湖南”品牌建设固本培元。厚植这一优势就要在广泛宣传“一江一湖四水”之美中充分彰显生态之美、湖南之美,并以其为生态治理主战场,在治理实践中逐步形成更具“湘味”的生态治理文化,彰显生态治理之美。三是厚植“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优势,为“美丽湖南”品牌建设培根铸魂。既要在传承好、发扬好湖湘文化中做生态文化繁荣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还要充分发掘湖湘文化中的生态哲学、生态美学来传递生态文明价值,形成正确生态审美。同时,将湖湘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生态理念与生态价值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
创新生态文化推广普及,激发凝聚美丽湖南建设新动能。一是在丰富生态文化推广普及内容上下功夫。要结合身边的生态文明先进典型、事迹、事件推出一批人们喜闻乐见的生态文化产品来解读生态文明思想,传递生态文明价值,推动生态文明实践,引领生态文化发展。二是在拓展生态文化推广普及形式上做文章。要通过积极开展生态文化演讲比赛、征文、讲好身边生态故事,参与生态实践来提升生态文化推广普及的趣味性与参与度。三是在搭建生态文化推广普及平台上求突破。要用好线下宣传平台,既要通过编制各类生态文化教材,开设生态文化课程来抢占学校生态文化推广主阵地,也要充分利用动植物园、科技馆、标本馆等阵地进行生态文化宣传与普及。还要通过搭建专门的生态文化网站,建立生态文化公众号、抖音号、微博等方式来构筑网络、动漫、文字、影视相结合的线上推广普及立体矩阵。
【作者均系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第64期中青二班学员。分别为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宣传统战处处长;湖南省妇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