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凝聚复兴伟力 奋进伟大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深度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6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蓝图磅礴 未来可期
——“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长沙愿景

  ① 袁隆平院士生前在田间观察超级杂交水稻。

  ② 海洋极端环境实验基地。

  ③ 岳麓山实验室(效果图)。

  ④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湖南)效果图。

  芙蓉实验室。

  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

  中国铁建重工深江1号盾构机胜利始发掘进。

  (本版图片由长沙市科技局提供)

  ■ 唐 璐

  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湖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标志性工程;是湖南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的实际行动举措。同时,对长沙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引领湖南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辐射带动湖南整体创新能力发展意义深远。

  新的方向意味着新的使命,实现新的目标要有新的举措。立于创新高地,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将如何规划作为?

  理念先行引领方向

  以省会担当引领示范

  “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国内暂时没有一座城市提出类似定位,长沙怎么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摆在湖南面前的一张‘新考卷’。”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罗安说,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可有效提升全省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引领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支撑湖南省融入国家区域创新竞争格局。

  “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应当贯穿各个阶段,进行全流程设计。”长沙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完善顶层设计,突出从引进平台、项目打造、经费投入、人才引进和培育等方面细化具体政策,丰富研发中心城市内核,形成充满活力的路径选择,全力以赴向着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之路出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副校长柴立元认为,完善的创新机制能为创新发展解除束缚,要完善学科建设、平台建设、引人育人、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创新机制,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

  “企业是科技发展的重要载体,政府要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与示范带动作用,政府也要落实好财政层面的政策,探索政府引导产业基金等金融举措,进一步出台促进科学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更好地支持企业科技创新。”长沙都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东生建议。

  “国际化”加速变革

  以奔跑姿态走向世界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创新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的科技创新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也越来越需要中国。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科技创新资源战略布局深度重构的当下,锚定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长沙,势必要在全球坐标系中审视自己,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探索形成新时代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

  诚然,随着中非经贸博览会、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落地,长沙越来越有“国际范”,创新动能愈发澎湃。但与部分先进科创城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对标国内外科技创新先进城市,长沙要更加注重面向全球开放、整合创新资源的国际化创新。

  位列创新型城市排名榜首的北京,最主要的资源就是国际化人才资源。近年来,为了汇聚天下英才,北京发布吸引国际人才的政策,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活跃的人才国际化发展“软口岸”;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上海不断完善外资研发机构合作交流平台和机制,大力吸引外资研发中心集聚;苏州深度对接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国家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引入国际先进的成果转化模式,吸引聚集一批国内外优秀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团队在苏落地,构建苏州链接国际高端资源的创新网络,支撑苏州产业创新集群高水平发展。

  对标科技创新“优等生”之城,不仅是让长沙锁定目标,更是要找出差距,用系统思维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共创生态,推动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

  结合自身优势,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长沙可以借助中非经贸博览会、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和网络。

  长沙还可以畅通国际人才引育渠道,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四大“实验室”等国际化研发平台、集聚区在海内外高端人才承载的主阵地作用,培育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战略科学家、高层次科技人才、世界级企业家。探索建立高校院所、领军企业与国际化研发平台人才双向交流、联合使用机制,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人才培养支撑。

  核心技术攻克难关

  以前沿成果提供支撑

  加快科技创新“国际化”步伐之外,攻克技术难关,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打造全球研发中心’的关键就是要求长沙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基础研究实现原始创新,通过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尽快破解‘卡脖子’难题,将整个长沙社会经济产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新能级,推动更高质量发展。”中南大学副校长、资源循环研究院院长郭学益认为。      

  柴立元表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科技、人才、教育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协同发展。“要发挥高校优势。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4日来中南大学考察时,要求我们‘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活跃、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柴立元介绍。

  “只有引领世界的技术和成果,才能引来世界更多的资源集聚。”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说,湖南长沙目前在水稻、油菜、蔬菜、生猪、鱼类、油茶等领域取得一批领先全国乃至领先世界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比如第三代杂交稻双季稻亩产再创新纪录、鱼类远缘杂交和多倍体育种技术世界领先。这些先进的技术推动长沙积极融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全面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长沙工程机械享誉全球,是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是全球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连续多年全国第一。“20多年前,湖南老一辈工程机械人,攻克了多项‘卡脖子’技术,将工程机械从落后行业变成如今在全球有影响力的行业。”山河智能名誉董事长、首席专家何清华表示,如今,工程机械行业面临市场竞争激烈、产能过剩等新挑战,行业转型迫在眉睫。持续攻坚“卡脖子”技术,依托数字化、新能源等新技术,推出技术更强、质量更优、品牌更响的过硬产品,对行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的事实一再提醒我们,只有在关键设施、关键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才能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带动长沙在企业壮大、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创新平台聚势腾飞

  以最高标准集聚要素

  掌握核心技术之外,形成平台聚集效应,是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取得成功的重点所在。 

  罗安将重点实验室视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已入列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将是核心平台支撑。我们还可以从人才、场地、经费等多方面提供切实保障,让全国重点实验室发挥桥头堡作用,并为长沙培育更多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撑其建设成为创新亮点突出、研发动力强劲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独木难成林,三树聚成山’,创新平台聚集能发挥最大效应。”柴立元认为要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平台的作用,把分散、独立的创新平台聚集打造创新平台集群,通过聚集效应来筑巢引凤。

  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万辉说:“从企业端来讲,要跟政府协同起来,搭建高层次高水平在国内一流的研发平台,这样就能吸引全球的高端人才落户到长沙来。”

  平台聚集为创新型人才和主体提供生长的“土壤”。柏连阳认为:“既要吸引国内外行业领军人物,还要全面提高青年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打造出在世界有影响、有引领示范效果的多层次、多梯度人才队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提供智力支持,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作为湘商回归代表,巨磁智能董事长陈全认为要由龙头牵引,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在长沙聚集,从而推动长沙制造业不断实现转型升级迈向高端。

  通过平台聚集链接全球高端资源,地域上,在长沙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全球一流的研发平台、研发技术、研发人才、科创生态聚集洼地,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建设全球研发中心集聚区及若干片区,努力将长沙打造为全球研发体系重要节点;产业上,在长沙形成先进计算、未来材料、智能制造、先进储能等世界级产业创新平台矩阵,推动长沙汇聚科技创新锐不可当的澎湃势能。

  创新驱动赋能产业

  以现代产业体系铸就高峰

  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出发点是理念更新,落脚点是形成创新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中南大学通过打造长沙新能源创新研究院,聚集人才进行重大攻关,实现成果在长沙就地转化,力争3年内把长沙新能源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郭学益提出,全国70%以上新能源上市公司董事长来自中南大学,建议依托中南大学建立新能源研发总部,把所有国内外行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包括校友企业等创新要素聚集起来,将对长沙乃至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意义深远。

  “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可进一步发挥湖南在北斗建设及规模应用领域形成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的机制建设,释放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加强并加快北斗成果的示范应用,推动北斗在行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院长胡斌说。

  湖南大学校友刘树模在北京创办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他在长沙投资第二总部,作为返长投资的校友代表,他认为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与条件,促进中小企业磅礴发展,为产业和城市注入创新活力。

  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绝非一朝一夕,而是久久为功。

  长沙初步明确发展思路,以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快营造一流国际化生态,集聚一批国际国内高端人才、先进技术装备、研发服务平台、投融资机构等创新产业资源,引进培育多样国际化研发平台,打造软硬件条件优良的集聚区,促进高新技术投资,推动更多成果、项目落地长沙,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不断提升长沙全球影响力、全国竞争力、区域引领力和全市辐射力。加强国际化环境体系建设,探索国际化社区建设,引进境内外高端教育、医疗等配套资源,全力打造吸引高级人才的优质生活圈。

  “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需要一大批引领科技产业前沿、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长沙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长沙将围绕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全面优化提升全市科技、交通、人才、住房、教育、医疗等政策,不断提升长沙营商环境、招商水平、创新能力等,整体提升长沙发展质量。

  蓝图初成,奋进正当时!开放、包容、锐意创新的长沙,正像一块磁石,把创新资源吸引过来。相信随着各项工作陆续开展,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之路能越走越远,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全面崛起。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