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周刊·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6月15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养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感的三重维度

  成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社会责任感体现在个人或组织对社会、公众利益的关注和贡献,是衡量新时代青年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全球意识形态领域隐性博弈加剧,受西方多元价值观的渗透与冲击,我国少数青年出现了信仰虚无化、价值世俗化、精神功利化等异化现象。应通过强化自我唤醒、注重文化涵养、优化在校教育三重维度,引导青年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强化自我唤醒,激发青年勇担社会责任的自觉

  激发新时代青年勇担社会责任的内生动力,需要在营造育人氛围、拓宽实践平台、打造优秀成果上出实招。

  其一,强化青年理论武装。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理论宣讲,从历史维度擘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从理论维度阐释中国精神的价值底蕴,从实践维度昭示中国青年的时代担当,激发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将成长成才融入民族复兴大业。其二,构建“线上线下”助推青年成长矩阵。在线上积极设计相关精品课,提升青年学识水平;在线下丰富青年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方式,推动青年善学善用、真学真用,实现知行合一、内外兼修。其三,引导青年推进自我教育、自我革新、自我赋能。打造一批可利用、可持续、可推广的优秀成果,提升青年激发自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获得润物无声的育人实效。

  注重文化涵养,形成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与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离不开文化的熏陶和感化,应从多方入手,营造和优化促进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文化氛围。

  其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十分注重国民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并流传着许多与此相关的格言警句。为此,应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中华文化青年说”等活动,引导青年不忘根本、汲取精华,筑牢社会责任感的传统文化根基。其二,大力弘扬包括雷锋精神在内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学习传承雷锋精神与青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紧密融合,引导青年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促使青年在志愿服务、助学帮困等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其三,整合多方力量共建网络文明,打造清朗网络空间。涵养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积极运用网络媒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培树优秀青年典型,推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牢牢把握培养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感的正确舆论导向。

  优化学校教育,提升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实效

  学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青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阵地。应不断优化学校教育,把社会责任感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结构,更好引导青年、教育青年、感召青年。

  其一,牢牢把握高校这一思想道德教育重要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提高思政课的含金量和获得感,让思政课“有营养”“冒热气”,让青年体会到崇高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力,在耳濡目染中培育家国情怀,在学习对标中提升实践本领。其二,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回信,肯定他们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学会去联系群众,有“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应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引导青年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认知实习等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本领、拓宽视野,实现自我责任、家庭责任、国家民族责任与世界责任的内在统一。其三,紧紧围绕学校学科专业特色。以林业类高校为例,应主动对接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需求,培植学生推动种业种源振兴的责任感、实现林业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感,引导学生聚焦林木种业“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品种研发,“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