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黄炜信
“坐火箭太爽了!”“相当漂亮!”“很舒服!”5月30日,神舟十六发射直播视频中,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的“实时点评”,引发无数人对我国航天事业满满的自豪感。
这次航天发射,同样是对科技领域再攀高峰的宣誓。无论是乘组人员专业结构的变化,还是乘坐的体验感受,抑或是即将迎接他们的科研环境,都见证了三十年来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这充分说明,科研是“慢工细活”,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时间的沉淀和“雕琢”。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垒土成塔的艰辛跋涉,是久久为功的坚韧与恒心。神舟飞船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巡天,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用三十年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无数事例一再证明,越是世界前沿科技,越是国家战略科技,越需要基础打磨和时间凝练,方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领先。
脚踏实地,揣怀“十年磨一剑”的恒心,才能取得高精尖的“入场券”。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研发耗时超过10年,有4000多名研发人员参与,2022年,搭载鸿蒙OS的设备数量已经超过3亿。十年来,随着湖南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22年,湖南省科技系统建有1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5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的成倍增长,体现了湖南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领域研发能力的增强,更体现了支撑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源头供给能力的不断跃升。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才能打开科技创新“总开关”,激发更强的创新“爆发力”。
久久为功,方能积厚成势,变成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空间。全球最长臂架泵车、全球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最大吨位旋挖钻机、最高电压等级最大容量变压器等“大国重器”在国家超级工程中频显身手;飞腾、鲲鹏CPU和麒麟操作系统等“两芯一生态”筑牢国家信息安全屏障,IGBT芯片打破国外垄断,让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电动汽车、舰船以及工业变流、风力发电装备装上“中国芯”;超大尺寸铝合金构件、超微尺寸撞针、机床超精密基础部件等抢占制造制高点……过去十年的沉淀,科技助力,开拓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纵深,让“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落地更加清晰可感。
时光无言,见证每一个千锤百炼的瞬间;岁月无声,记录每一次披星戴月的攻关。自力更生,脚踏实地,以奋斗为矢、久久为功,让时间成为奋斗的催化剂,相互叠加,一定跑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