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周刊·新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6月0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破多元主体失灵、党员“休眠”、“熟人社会”消失、集体行动缺失等困境
兼合式党组织重塑小区治理大有可为

  徐卫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截至2022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5%。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松动以及人口进一步向城市聚集,“农民变居民”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小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细胞,成为集生活休闲、综合治理、文化服务等多方面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实体。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居住形态上由同质化的“单位人”变为异质化的“社区人”,小区空间中的人口流动性增大,居民之间的内部信任程度降低,使其治理结构日趋复杂化、群众需求日益多样化,小区治理中的新矛盾、新问题呈现多发频发态势,居民小区成为城市基层治理中的薄弱环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兼合式党组织作为城市基层治理中的一种制度创新应运而生。

  作为一种创新性组织管理方式,兼合式党组织以“再组织化”整合外部力量和激发内生活力,以“再秩序化”重塑一种“近邻”党建格局和治理边界,有效突破小区治理中多元主体失灵、党员“休眠”、“熟人社会”消失、集体行动缺失等困境,从而就地就近发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作用。

  凝聚价值共识是兼合式党组织重塑小区治理的前提。从根本上说,小区治理之路无一不是指向家园。一方面,兼合式党组织以组织过程的适时介入促进公益性价值认知的形成,如在业主委员会、业主监督委员会成立、换届、改选中发挥指导作用,对业主大会拟定议事规则、业主委员会章程和居民公约时提出合理建议等,植入党组织理念,传递党组织期待,以动员、协调、组织、控制等方式凝聚小区治理共同体行动共识;另一方面,兼合式党组织以组织技术的变革推动合作性价值信仰的生成,如在兼合式党组织、业委会成员及物业公司之间,探索并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在兼合式党组织引领下,经由价值观的辐射与濡化,小区治理的多元主体通过内化相互之间的信任、理解、认同,在具体实践中形成弥合分歧、增进合作,追求共赢的集体性价值评价,从而进一步丰富小区治理共同体价值共识的公共性意涵。

  重塑关系结构是兼合式党组织重塑小区治理的基础。常规建制性党组织,依据工作区域、工作领域、工作单位来设置的常规建制性党组织,在确保党的组织严密性的同时,通常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固定性、封闭性特征,组织间缺少相应横向互动机制。兼合式党组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性和组织创新性的要求,某种程度上打破地域、行业和单位限制,以“在职党员”为纽带,根据“一方隶属、多方管理”原则,构建起不同建制性党组织之间常态化的横向联结与互动机制。其构建出一种固定中心+流动外围的双层组织结构,使其既能以常规建制性党组织方式规范运作,成为组织的“宫殿”,又能发挥一般临时性党组织的弹性功能,充当组织的“帐篷”。既能充分激活小区所在地的治理资源,又能极大发挥在职党员所在单位的优势,从而最大限度推动小区资源优化整合与力量重塑。

  建构弹性互动是兼合式党组织重塑小区治理的关键。兼合式党组织以分类别管理、差异化服务这一弹性机制,从组织外部实现了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的组织联结与功能衔接,从而使这一组织形式具有明显的外部组织弹性。从组织内部来看,兼合式党组织在实际运作中兼顾了对小区在职党员的目标带动式管理、对无职党员的设岗定责式管理、对离退休党员的服务保障式管理、对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式管理,以及对流动党员的动态跟踪式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它有效克服了常规建制性党组织“一勺烩”式的组织管理惯性,探索实施具有内在弹性的“分餐制”,让在职党员在领岗践诺中有“为”,让无职党员在定岗履职中有“责”,让离退休党员在精准服务中有“爱”,让困难党员在结对帮扶中有“望”,让流动党员在智慧管理中有“家”。兼合式党组织在具体目标设置与管理方式上的多元性,使其呈现出鲜明的内部组织弹性。

  注重能力挖潜是兼合式党组织重塑小区治理的支撑。兼合式党组织在对党员的“二次管理”中重塑了小区党员的参与主体性与监督主体性。在小区治理中倡导在职党员“亮身份”,让党员从群众中站出来,党员家庭从小区中显出来,从“骨子”里感受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推动组织搭平台,探索由兼合式党组织动员小区党员参与社区政策宣讲、法律援助、健康义诊、助老助残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或组建卫生监督队、文明劝导队、治安巡逻队等志愿服务先锋队伍;通过对在职党员“8小时”外监督管理职能的承接,兼合式党组织将在职党员深度嵌入小区治理结构,通过日常监督、网格走访、微信群等渠道掌握党员一手动态信息,重点了解党员的生活圈、社交圈、休闲圈,并将信息反馈到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单位。小区党员之间或党员与居民之间形成“强联结”,能有力推动小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

  【作者系株洲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本文为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资助课题《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角下党内调研制度化研究》(课题编号:XSP2023FXZ024)的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