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湘江周刊·湘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5月0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沉默如何方是“金”

  游宇明

  每个人都长着一张嘴巴,只要没有生理上的缺陷,它都具备说话的功能。不过,人毕竟是一种高度理智的动物,一件事,说不说、什么时候说、以何种方式说,都有讲究,因此社会上也就蹦出了许多关于说话的格言,比如“沉默是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三岁学说话,一生学闭嘴”“对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等。这些话的核心是主张少说乃至不说。

  认定“沉默是金”的人确实不难找到例证。晋代谢安隐居东山时乘船与朋友一起到海上游玩,海上风很大,颠簸得非常厉害,大家都吵吵嚷嚷说要回去,唯有谢安不出一言,照样吟诗唱歌,这是对危境的“沉默”,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镇定。梅贻琦的女儿梅祖芬当年报考清华大学,成绩没达标,身为校长的梅贻琦坚持不为她说半句话,梅祖芬最后不得不去读名气略逊的燕京大学。此类对私利的无声抗拒也是一种“沉默”,它呈示的是对制度的坚守。

  然而,生活毕竟是像藤蔓一样复杂的,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使我们心安理得地默然不语。大家都知道柳宗元吧,他是唐代享有盛誉的文学家,流放永州期间写的《捕蛇者说》《永州八记》,成了古代散文经典。然而,柳宗元最使我感动的不是他的文学作品,而是其对朋友至真至诚的悲悯之心。柳宗元的好友刘禹锡因为参与王叔文改革集团、作诗讽刺当时新贵,被贬放偏远、荒凉的播州,而他家有高龄老母,实在无法承受这样的长途跋涉。柳宗元得知此情,不顾风险,及时出手,连连向朝廷上书反映刘禹锡的实际困难,甚至提出用自己的任所与刘禹锡对调,最终使刘禹锡获得了改派。在朋友的痛苦面前,柳宗元没有沉默。

  柳宗元的不“沉默”宣示的是某种情义,包拯的不“沉默”折射的则是正义、良知。宋仁宗与一个张姓的贵妃很恩爱,两人经常腻在一块,张贵妃想为自己的伯父张尧佐求官,宋仁宗答应了,准备将张尧佐提拔为宣徽使,可张尧佐能力不咋地,廷议时是一众的反对之声。过了一段时间,张贵妃建议宋仁宗再申前议,宋仁宗觉得可行。那天早上,宋仁宗上殿前,张贵妃抚着他的背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宋仁宗说“好的,好的”。没想到诏令一下,遭到包拯坚决反对,包拯一些话还说得特别激烈,直谏时口水都溅到宋仁宗脸上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句话是范仲淹说的,却可以概括包拯一生的为人处世。

  认真一想,碰到某件事,一个人选择沉默还是呐喊,得看具体情境。选择沉默,可以体现自己的良好素质,折射自己的高尚操守,于世道人心大有裨益,我们不妨坚持下去。如果沉默变成了对他人的冷漠、对丑恶的放纵,我们就要果断地抛弃它,该出手时及时出手。

  懂得什么时候沉默,什么时候呐喊,不是一件技术事,而是一种典型的良心活。技术事需要的是知识、技能,它靠的是我们在书本里的遨游和在生活中的历练。而良心活更多的是关乎个人品质,体现着一个人对待他人、社会的态度。你自私自利,事事处处只想“独善其身”,以求什么麻烦都不惹,必然习惯于做鸵鸟;你心怀大义,愿意为这个世界奉献出一份热量和光芒,就会在需要担当时,虽“千万人吾往矣”!

  生活无数次提醒我们:“沉默”并非总是如金,它只有在流淌道德与正义的血液时方能抵达这样的境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