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然
欧阳文章的《湘西文艺汇评》收录了几十篇有关湘西文学、绘画、书法的评论,是他十多年来持续、专注、深入观察和思考当代湘西文艺创作所获得的成果。
这部评论集对20位作家、15位画家和5位书法家进行了专题性的评论,大致呈现了湘西当代文艺创作的整体成就与精神风貌。这些评论既把握住了每一位艺术家的独特性,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针对性。同时,所有文章又构成了一个系统性的整体,体现了一种共通的文化关切和思想脉络。
欧阳文章的文艺评论和其他很多批评家的评论文章很大的不同在于他的评论不仅有着理性观照的冷静,更有一种人文关切的温度,这一点刘年在序言中也指出来了,“爱,是《湘西文艺汇评》的关键词”。当然,文艺评论不像散文,它是不允许主观情感的表达的,它需要的是持论公允,辨析深刻,指陈犀利,《湘西文艺汇评》中的文章不乏这些特征,但在这种理性客观的背后却不难见出一种真正的大爱所起的支撑作用。没有对湘西文化的一往情深,没有对理想生活的真诚憧憬,这部集子中的文章是写不出来的。
我一直相信好的文艺评论是无法光靠理性(批评方法和技巧)来达到一种深度的,如果这种理性没有与感受力和爱的能力结合起来的话。正是在这一点上,《湘西文艺汇评》表现出一种很好的结合。评论集中的文章朴素、诚恳,不搬弄概念,表现出对文学和艺术的良好感受力。欧阳文章自己就创作和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他对绘画和书法也有着强烈的兴趣,这使得他集子中的大部分评论文章都体现出一种真正的行家里手才能做出的对艺术得失的精准判断。而且文章的评论并不仅仅着眼于作品本身,而总是由作品通向作品背后那个人,这种知人论世的评论方式在今天看来并不时尚,但却更体现文章的某种更深沉的旨趣,即他关注的始终是人的世界。所以评论集中的很多评论才显得妥帖和到位,并具有某种艺术理解和人文的深度。
欧阳文章和我一样都是湘中人,但却在湘西求学、工作和生活,他自认为湘西的奇山异水和野性文化更切合他的“调性”,他完全认同了湘西文化,把自己当成是真正的湘西人。但文章对湘西文化与湘西文艺的热爱并未使他失去权衡的标准,相反他身上很好地兼容了体验与理解、内部和外部两种不同的视角,他在评价湘西文艺时建立了一个更大的文化参照系。
这个参照系一方面是纵向的,他把湘西当代文艺的创作放到从湘西远古巫傩文化、楚骚传统,以及沈从文、黄永玉所建构形成的悠久与经典的历史谱系中加以定位,探讨当代创作与既有文化传统之间的延续与新变,建立起“源流”“高峰”“浪潮”“薪火”这一湘西文学史叙事脉络。这种纵向坐标使得他对每一个作家、艺术家的评论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彰显一种更自觉的历史意识和更深的文化关切。
另一方面,这个参照系是横向的,他有意识地在当代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总体语境中定位和分析湘西文艺的得失及其可能性,通过莫言、贾平凹、马尔克斯等文学大家的创作来反观湘西文学。不是为了贬抑当代湘西文艺而建构这种更大的参照系,而是想要催生和激发湘西文艺发展的最大潜能才有意从这一参照系出发去观照和省思。他在对黄摩崖、翟非等作家的评论中,反复重申如何在一个更高的维度来书写湘西,如何透过表面的自然物象来追溯其深掩的深层历史文化内涵,如何站在美学、哲学、人类学的高度,讲述湘西“如何”“为什么”美丽、神秘,其价值何在。
欧阳文章评论中的这种饱满的热情总令我感动,这些文章内在一贯的关怀带来一种整体的精气神,也远比那些毫无关切的就事论事之作更具精神和情感的深度。
(《湘西文艺汇评》,欧阳文章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