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满珍
挽洲是漂浮在湘江河中央的一个村庄,四面环水,如同长沙的橘子洲头、株洲的古桑洲。不同的是唐朝“诗圣”杜甫在该洲上作诗词《次挽洲》一首,挽是挽留的意思,杜甫当年行至于此,栖洲于樟树下,借景抒情,感慨自己年迈体弱,却无法卸下心头的牵挂,依然怀抱着家国天下的使命。还有一说是一个晚上长起来的洲。挽洲距县城和市区较远,交通不便,岛上商业气息痕迹尚少。
一路春光无限,谈笑风生,只见江对面的白墙红瓦、绿树黄花,一派春意盎然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似有一阵泥土的芬芳、植物的清香飘江而来。开船的师傅过来接我们,不到一刻钟就将我们送到想要去的地方。
驾船的师傅说环岛走一圈,大约两小时,我们时间短促,中餐没定在岛上吃。从岛的中央穿行而过,一条宽阔的水泥路蜿蜒前伸,一栋栋楼房依次排列,“房前栽花,屋后种菜”,那种诗意的生活让我们心生羡慕。岛上的土壤很是肥沃,油菜花长得比人还高,杆子粗而壮,花和果实都显得比一般地方的大多了。近年还种下了彩色油菜花,给我感觉像萝卜花,紫色的居多,其他枝干、叶子与黄色油菜花无异。好友们摆着各种姿势在油菜花前面或者花簇中央合影,闻着特有的芳香,香气似乎沁入了心田;摸着胭脂般的花瓣,内心温润极了,让人特渴望过上田园生活,儿时农村穷苦、孤单、寂寥的生活感受都烟消云散了。芥菜也长得威猛极了;有好多小而立挺的包菜,像花圃里的花朵,紫色的花瓣一层又一层;还有小时候吃过的泥白菜,记得那时是给猪吃的,人也吃它白色的“躯干”,将姜丝放入炒着,别有一番味道;开着紫色、白色小花儿的蚕豆苗纤秀地生长在菜园里。隔那么远有一个塑料棚,那是用来育种的,让我们瞧得心里痒痒的。江岸边有一个大钢架棚,那是青玉甜瓜的实验基地,听说味道很好。看着农民伯伯赶着牛在翻地,那种情境把我们一下子引回到了孩童时的生活,犁铧将开满紫色花的草籽翻埋在泥土里。草籽田野那曾是我们在上面追逐撒欢的大地毯,可惜现在很少有人种植了。时光易逝,往事匆匆,相比早十年来过的地方,现在可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几乎没有了土坯房,全是用水泥砖建的楼房,很讲究的,建了防潮的架空层,台阶都一米多,这样对人身体很有益处。房子统一红瓦白墙,有一面墙画上了巨型图画,倡导全村居民向上向善向美,挽洲岛在我心中就是美丽乡村的标杆了。
整个村庄看起来很干净整洁,垃圾都集中置放,全村一千多人,留在家里仅半数,大部分都是老人、小孩,青壮年都外出赚钱了。挨在村部边有一个好大的院子,这就是早几年网络和电视上常报道的挽洲学校,听老人说,最后几年,常常四个老师三两个学生。人去楼空。岛上老人们很是勤劳,育菜秧子、点豆子、种花生……一派“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欢乐场景,挽洲岛上最有名气的特产就是“王十万黄辣椒”。我准备今年大显身手种两块辣椒,红色黄色两种,普通的和朝天的两种。善良的阿姨很慷慨地给了黄辣椒籽给我,我要付钱给她,她坚决不要,大伙儿们一人分了些许,好友将他们家的赤豆全部买光,分给每位同行者一人一小袋,阿姨高兴得嘴都合不拢,说准备留给女儿的都让给你们了,下次再去邻居家想办法。挽洲人很热情纯朴,一进屋就泡茶、拿花生瓜子给我们吃,还留我们吃中餐呢!
在靠近衡东县的湘江挽洲边,我们目睹了杜甫曾经在下面休息的饱经沧桑的樟树,以前是两棵,现在其中一棵仅留有枯死的枝干,另一棵还枝繁叶茂。看着它们,心中涌起“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感慨。
村庄里还保留了来客人放一小挂鞭炮的习俗,我们路过一户人家时,正把鞭炮摆在路边等着客人的到来就去点火,主人坐在台阶上看微信刷抖音,那种慢生活的状态很是舒适呵!
村庄里还有一大风景,几乎家家户户都用竹竿悬挂了半干半湿的蔬菜。土地肥美,蔬菜吃不完,只好晒成干的,留着青黄不接的时候吃,或者让亲戚、子女带到城里去吃。我们这些馋猫都用嘴品尝了,特别脆香和甘甜,想起干菜或咸菜炒肉该有多下饭了。急着往回走,朋友说四月份还来,我们很是纳闷,要么秋天来收获果子,干嘛这么早就来,他说来买菜油,油菜籽榨的油炒出来的菜可香了!
回来的路上遇见好几个男劳力施工,在把已有的道路拓宽,说汽渡装汽车来岛上两年了,车辆越来越多,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以后来玩还会有这么心旷神怡的感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