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易迁后扶 怀化样本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2月2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居乐业幸福来
——怀化市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掠影

  全国美丽搬迁安置区——麻阳龙升社区。

  张 杰 摄

  在太安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内,搬迁户曹伍妹在摘菜准备售卖。瞿 云 摄

  鹤城区凉亭坳乡搬迁户丁忠礼正在清扫栏舍。 唐 杰 摄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二凉亭村牛樟芝产业园,易地扶贫搬迁户吴宏志负责牛樟芝的管理和种植,月薪达到3000多元。

  刘杰华 摄

  会同县坪村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爱心超市”里,搬迁户陶秀英正在用打扫卫生的积分兑换商品。 张 镭 摄

  沅陵: 生活无忧,日子越来越红火

  “干干农活插插秧,一个月就有四千多块钱。”在太安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上班的太安社区搬迁群众曹根桃心里很是满足。

  作为湖南省占地面积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太安社区将产业项目作为搬迁群众致富的强力引擎,建设太安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全力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产业区。

  为让搬迁群众端牢就业“金饭碗”,握紧脱贫致富“金钥匙”,沅陵县全力构筑“县有产业园区、安置点有产业基地、村有产业合作、户有增收项目”的易地搬迁产业后续扶持体系,结牢利益链结方式,增强安置区“一区一产业”增收能力。

  此外,该县积极拓展就业增收渠道,实施“订单式”培训、稳岗、增岗工程,通过体制机制、拓展稳岗、培训赋能、精准服务等“四个到位”,实现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100%就业。目前,该县搬迁群众人均收入达18039元,比搬迁前翻一番。

  为解决后续生活的“后顾之忧”,近年来,沅陵县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治理,示范创建一批点上精致、线上精彩、面上精美的“美丽安置区”。同时,坚持扶智与扶志并举,兴乡风促文明,开展“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活动,引导搬迁群众勤劳致富建设新家园,用心用情用力为搬迁群众办实事、解忧愁,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住得舒心,持续给居民带来“稳稳的幸福”。

  一幅安居乐业的幸福画卷正在沅陵徐徐展开。(周 佳 孙明汉)

  辰溪县: “挪穷窝”“换穷业”,稳住幸福生活

  出了家门进厂门。在辰溪县城边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幸福家园,吃过早饭,小孩去上学,大人去上班。搬迁群众张兰香把两个儿子送上小区门口的接送车,便跨过马路,来到对面的怀化中三源电子有限公司车间上班。

  “住上新房、有了工作,每月能拿到3000元工资,还能照顾小孩。”坐在工位上,张兰香面带微笑地说,老家原在龙泉岩乡,距离县城40多公里,自从搬到幸福家园小区,在中三源公司工作,就过上了幸福生活。

  近年来,辰溪县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持续推进产业扶持、就业帮扶、社区融入等各项工作,逐步实现全县易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新目标。(周 佳)    

  溆浦县: 红旗招展,安居乐业日子甜

  搬出穷山沟,过上甜日子。这曾是溆浦边远山区贫困群众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期望。“十三五”期间,溆浦县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236户20806人,让这些边远山区的贫困群众挪出穷山窝,住进新房子,日子过得甜蜜起来。

  为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该县创新推出“一站两委四会”党建模式,以党建为引领,抓实抓好就业帮扶、产业培育发展、公共服务、社会融入等后续扶持工作,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不断巩固拓展易地搬迁脱贫成果。

  该县在99个安置点均设立了群众工作站,组建了29个党组织,选派了党建工作指导员、政策宣传员、卫生保洁员、文明倡导员、矛盾调解员、民情联络员等共523名。坚持用心用情做好搬迁群众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并通过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指导和服务下沉,开展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劳动就业、交通出行等民生服务,使安置地群众享有便捷的公共服务。(周 佳 粟林海)

  麻阳苗族自治县: “产区共建”促增收,奔向美好新生活

  “我在家门口就能拿工资,日子美着哩。”易地搬迁到麻阳龙升社区后,张清莲就进入了500米外的麻阳产业开发区虎翼劳保用品有限责任公司工作,过上了家门口就业的好日子。

  张清莲所住的龙升社区是湖南省第四大集中搬迁安置区,聚集了麻阳18个乡镇集中搬迁的966户3742名民众。目前,户均稳定就业1.8人以上,被评为“湖南省充分就业示范社区”。

  以产业开发区为主体,以龙升社区为切入点,麻阳积极探索推广产业开发区和易地搬迁安置社区产区共融、发展共赢、岗位共设、服务共享的“产区共建”促就业模式,大力促进搬迁户就业增收。

  该县始终坚持把引企稳岗作为做好易迁后扶的“头号工程”,打出一系列精准引企供岗位、政策惠企稳岗位、服务稳企扩岗位“组合拳”,实现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家门口就业。同时,聚焦群众需求、企业优势,精心做好岗位共设文章,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

  此外,该县还建立摸底引导、智能推送、技能培训一体化的就业服务新机制,建立“家访+岗访+企访”制度,为搬迁户提供求职招聘、见习培训、政策解答、帮代办等一站式服务,免费为搬迁户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向式”“定岗式”“订单式”一条龙培训服务,鼓励搬迁群众积极创业。

  目前,麻阳安置区与产业开发区实行一体化共融发展,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就业创业园,共解决1738名搬迁群众就业。通过劳务协作、精准推送等鼓励创业精准扶持,帮助386名搬迁群众完成就业和创业梦想。(周 佳 谭 琳)

  芷江侗族自治县: 满足群众需求,探索现代治理新路子

  从土坯房到楼房,从乡村到城镇,易地扶贫搬迁后,群众生活环境变化大,如何有效治理?

  切实满足群众需求是芷江侗族自治县的答案。为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芷江在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海峡路社区启动“智慧社区”管理平台试点,创新“党建+网格+大数据”智慧平台易地搬迁现代治理新路子,开发智慧社区平台,通过微机管理端与手机微信小程序终端对接,建立起政府、社区、企业、居民四方联动治理体系。

  社区居民用微信小程序随时反映问题诉求,社区工作人员核验后派发所属网格的网格长,网格长15分钟内赶到矛盾问题现场进行调处。通过小程序,社区还将文明共建、环境整治等活动邀请精准发送至手机终端,居民定时接受邀请参加活动,并可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到社区“爱心集市超市”兑换商品。

  该县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服务新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划分微网格,开展便民服务回应搬迁群众的需求。暖心的社区服务,舒心的社区治理,让乡情、亲情、温情正不断生长,2642名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强。(周 佳 江满平 田穆英)

  新晃侗族自治县: 守住乡愁,振兴乡村

  春意盎然,青山相拥的新晃侗族自治县扶罗镇伞寨村里,一栋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旁的文化广场上,只见闲聊家常的老人、追逐嬉戏的小孩,其乐融融。

  在“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中,新晃1618户6653名群众安置到位。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惯”,该县大力推进安置点民族文化传承,积极开展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体活动,并着力激发搬迁群众后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让搬迁群众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文化,通过民族传统活动促进搬迁群众融入社区新生活。

  近年来,该县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共实施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13个,吸纳当地脱贫群众务工2256人(其中搬迁群众453人),向脱贫群众发放劳务报酬3072万元,有效促进易地扶贫搬迁户在内的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申 乐 杨显明 周 佳)

  鹤城区: 就业创业有保障,增收致富有奔头

  “自从搬了出来,生活越过越红火。”2月17日一大早,鹤城区凉亭坳乡曹家坡村易地扶贫搬迁分散安置户丁忠礼就在自家屋前猪场忙活。他说,今年他家预计出栏生猪150余头,还计划发展黄精中药材种植、水果种植等产业,纯收入将近10万元。

  近年来,鹤城区持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加强后续服务管理、产业发展、稳岗就业、示范创建等工作,不断优化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各项措施。

  该区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后续扶持产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自主创业搬迁群众的产业帮扶力度,并深入开展示范创建,积极创建基础设施、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等方面典型,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同时,聚焦优化安置环境,加大就业帮扶力度,通过推荐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安排公益性岗位、外出务工等方式,开展“春风行动”等公益活动,稳步扩大搬迁群众就业。“十三五”期间,鹤城区344户1389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纷纷走出大山,实现挪穷窝、换穷业,迈向小康生活。(杨 娟  陈 欢 周 佳)

  中方县: 共建共享融合型幸福新家园

  “我自愿参选业主委员会成员,动员搬迁老乡一起努力把我们的小区建设好。”在同乐社区党建联席会议上,锦绣华庭集中安置区搬迁群众代表袁光带主动站出来,推动了业委会的顺利成立。

  同乐社区共有锦绣华庭、香山别院、商业步行街等7个安置小区、507户1951名搬迁群众住在这里。为更好地管理和服务搬迁群众,该县坚持党建引领,在同乐社区专门成立第二党支部,把安置点社区党组织打造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坚强堡垒。并建立了专门后续帮扶服务站,在劳动就业、便民服务、政策落实等方面对搬迁户进行帮扶,让搬迁群众“生计不愁、生活温馨、安居乐业、融入新生活”。(周 佳)

  洪江市: 党建引领,“安居”又“安心”

  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新楼房,一排排青翠欲滴的树木,一片片整齐划一的菜地……春光明媚,洪江市江市镇青山园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里一派生机,墙面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奔小康”的标语鲜艳夺目。

  “平时遇到困难,我们都找安置点的党员干部,他们总会想方设法解决。”搬迁户王承龙说,村干部得知他的亲戚有残疾后,主动陪同他去市残联申请了一把轮椅。“十三五”期间,洪江市易地扶贫搬迁162户597人,涉及江市、太平、龙船塘、湾溪等6个乡镇,建有集中安置点7个。

  秉承“搬得出,还要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原则,该市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大事来抓,通过党建引领,扎实抓好安置区群防群治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生活温馨、安居乐业。不仅在每个集中安置点都建立了市乡领导联点制度、业主管理委员会、调解纠纷委员会等,并设置了警务执勤点,各执勤点均明确了联系的民警及辅警,3个分散安置点和分散安置户均纳入了当地派出所管理。还在江市镇青山园村安置点成立党小组,其他安置点党员由所在地党支部管理,对无党员的安置点选派了党建指导员。

  通过党建引领后续管理,搬迁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获得感、满意度、幸福感不断增强。(周 佳 王泽宇)

  洪江区: 吃“旅游饭”,过好日子

  仁园小区是怀化市洪江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距洪江区核心景区——洪江古商城不到1公里,周边500米内正在兴建五星级酒店1家、旅游停车场1个。小区旁设有洪江区政务中心、洪江一中、洪江区中医院,洪江区妇幼保健院、加油站,同时配备川山村综合服务中心、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便民服务中心、警卫室、村医室、手工作坊、健身器械场所。

  近年来,为了让搬迁群众共享“全域旅游”的成果,该区将安置点向景区靠拢,采取扶智、扶志,引导搬迁户参与全域旅游,创造机会让搬迁户吃上“旅游饭”。并瞄准“零就业”清零目标,通过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开发扶贫特岗等方式实现搬迁户劳动力全部就业;借助特色优势产业,对所有搬迁户采取股份合作模式,入股该区6家龙头企业享受产业分红。

  基本实现搬迁户“户户都有劳动力就业,家家都有稳定收入来源”的目标。住好房子,挣“红票子”,洪江区的搬迁户们正朝着更美好的幸福生活阔步前进。 (周 佳 钟 寅)

  会同县: 让易地搬迁户更有归属感、幸福感

  从原来摇摇欲坠的木房子到120多平方米的楼房;从生活用水靠肩挑到水电网络通到家中,学校、卫生院、超市、新农贸市场就在旁边;从无业到在安置区帮扶车间找到了一份工作,月入3000元,会同县坪村镇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张菊娥对自己能真正实现“安居”又“乐业”充满感激。

  “村民”变“居民”,不只是身份称呼的改变。

  为让搬迁户有归属感、幸福感,针对创业就业有困难的群众,该县除在安置区开办扶贫车间外,还积极提供培训信息、招工信息,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及帮助创业就业。通过系列政策扶持和搬迁群众的不懈努力,会同县坪村镇易地扶贫搬迁集镇安置区搬迁群众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他们的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毛 羽 周 佳)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家家有果园,户户有产业

  初春雨后,靖州渠阳镇源龙村排牙山林场,漫山遍野的杨梅树苗郁郁葱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张贻勇正带着10多名工人在园里给果树追肥。

  自搬迁以来,张贻勇在政府的帮助下,大力发展“小园子经济”,不仅成功脱贫致富,还联合搬迁户和当地群众成立了靖州梭溪种养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观景杨梅树800余亩,带领15名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靖州依托本土优势,出台政策,大力支持搬迁户发展“小园子经济”,开展种植各类特色性、本土性、时令性、食药性、科技引进型等特色农作物。因成本低、风险低、见效快、易操作、贴近实际等优点,“小园子经济”已成为安置区搬迁户基础性增收的“法宝”、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石。

  为加强对搬迁户的科技培训,除了技术培训,还对搬迁户进行技术、信息、销售、管理等培训。通过整合相关政策、资金,利用人社、农业、科技等多个部门的资源,合力推进易迁“小园子经济”发展。如今,靖州644户搬迁户实现家家有特色“小果园”、户户有产业。靖州易迁后扶办主任储昌春说,“小园子经济”已经成为靖州搬迁户稳定增收的“致富园”。(刘杰华 张学梅 周 佳)

  通道侗族自治县: 安居又乐业,幸福生活“多点”开花

  在通道双江镇东环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锶鑫电子帮扶车间里,10余名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加工电子零件。能够在家门口找到稳定工作,该县独坡镇木瓜村易地搬迁群众杨能军高兴地说:“现在是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离家又近,上班顾家两不误。”

  东环新村安置区位于通道县城东环路,是该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共居住着全县11个乡镇45个村的安置对象。目前,有312名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户平均年创收5万元以上。

  近年来,通道以就业帮扶为抓手,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产业发展,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业推动”发展思路,整合涉农资金,流转土地建设标准化产业项目,发展蔬菜种植、茶叶等特色农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时,鼓励电子元件加工、制衣等各类经营主体在集中安置区建设就业帮扶车间,帮助安置点无法外出务工的搬迁劳动力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就业”。

  该县还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务,在有条件的集中安置区均设立了“综合服务区、自主创业经营区、帮扶车间生产区、老年休闲娱乐区、自主生活菜地区”等;在安置区周围,便利店、卫生所、警务室等配套设施齐全,小区门口还有公交车,四通八达。

  有家业、有就业、有产业,通道易地搬迁群众正在家门口安享幸福新生活。(周 佳 李尚引 罗向东)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