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茜 陈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湘赣边区域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策源地、中国人民军队重要建军地,集红色沃土、绿色山川、多彩风情于一身。2021年10月,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提速升级,发展红色旅游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湘赣边红色旅游与相关产业加速融合,但产业融合度、高新科技赋能效率、产品吸引力仍有提升空间。当前,应把握红色旅游消费新趋势、新需求,推进“红色旅游+”,形成多产业融合、更具吸引力的新业态新产品,增强湘赣边红色旅游发展活力。
推动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深度融合。湘赣边区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内有13个县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具有鲜明的“红”“绿”融合特征。应充分利用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安源、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半条被子”发生地沙洲村等红色文化资源,与明月山、武功山、神农谷等生态旅游资源组合优势,融入生态、绿色、低碳理念,积极探索集“红色文化、生态养生、森林漫游、湿地体验、湖畔休闲、绿色食品、山地运动、共享农庄、康体健身”等多种元素和功能于一体的发展模式,配套建设绿道、骑行道、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和旅游驿站等,构建“红色文化体验+生态康养”新产品新业态。比如桂东县可依托“第一军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纪念地、党的群众路线发祥地等红色资源,结合优质的水源、富氧的空气、中药材等自然资源,开发“红色文化+生态康养”旅游产品。
推动红色旅游与教育深度融合。红色教育是红色旅游资源的核心价值,应以党性教育、红色培训、研学旅行为重点,深度发掘湘赣边区域红色文化内涵,提升红色景区景点品质。依托井冈山干部学院、秋收起义干部学院、上栗斑竹山等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构建湘赣边区域红色教育培训联合体,将保护利用革命文物、历史文物、烈士纪念设施与青少年教育、干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体验感、参与性、互动性强的党性教育和红色培训体系;结合浏阳和上粟花炮文化、炎帝陵神龙文化、阳明文化、陶瓷文化和湘赣边客家文化资源等,开发以红色文化为主、其他知识为辅的研学产品,丰富“红色研学+”业态;加快推动胡耀邦故里等研学基地建设,支持建设“秋收红土地”湘赣边研学旅游片区、构建湘赣边生态研学旅游带。
推动红色旅游与非遗深度融合。挖掘非遗中的红色资源,让红色文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谱系,实现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保护。湘赣边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类型广泛,包括红军标语、红色家书、红色歌谣、红色舞蹈、红色戏剧等,可引导一批湘赣边红色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入驻景区。比如吉安采茶戏在叙写红色故事、颂扬英雄人物方面有着优良传统,可利用吉安采茶戏、赣南采茶戏等非遗元素,以红色文化、红色故事为题材,创作出优秀作品、剧(节)目在景区展演。依托湘赣边区域的非遗馆、非遗传承体验中心(所、点)、非遗工坊等场所培育一批红色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实现红色非遗的活化展示、动态体验,比如让游客体验永新红军斗笠制作技艺等红色非遗技艺。以湘赣边红色文化底蕴为设计基础,融入湘南木雕、剪纸、版画、夏布等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湘赣边”系列红色文创产品。
推动红色旅游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近年来,以5G技术、人工智能、元宇宙为代表的新技术渗透到文旅领域,不断催生出新业态、新产品。基于此,可探索“元宇宙+红色旅游”新业态,以湘赣边红色旅游资源为主要载体,运用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还原秋收起义、平江起义、三湾改编和井冈山会师等重大历史事件场景,使游客能沉浸式参与体验红色历史;运用高科技装备打造沉浸式演艺,鼓励《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最忆韶山冲》《井冈山》等红色演艺项目和定点剧场演艺向沉浸式、互动式演艺升级。比如井冈山的“元宇宙·井冈”项目是国内第一家元宇宙概念综合体验项目,运用AI、AR、VR、MR、XR、全息、数字虚拟等元宇宙底层框架技术,结合井冈山的红色基因,打造出沉浸式红色文旅体验项目。
(作者均系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