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理论周刊·新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2月2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陈文兵

  2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勉励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不久前,习近平主席还复信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学生,希望匈牙利青少年有机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更多地了解当今中国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努力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两次复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主席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对加强中外交流、推动民心相通、促进文明互鉴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再度表明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年来,这一理念日益受到国际社会欢迎和支持,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文件中得到充分体现,周边、亚太、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为全球走出疫情作出巨大贡献,充分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真理力量。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涵。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交融、互学互鉴的历史。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正是由于文明的多样性,才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必要而且可能。《国语·郑语》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深刻阐明了多元共生、开放包容的重要性。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国家之间关系的发展,归根到底需要人民的支持,也最终服务于人民。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向美国中小学生、日本青年、马耳他中学师生、沙特中文学习者代表等发出的一封封跨越山海的信札中,都始终强调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重大意义。习近平主席的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和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理念,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精髓。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同住地球村,命运紧相连。各国只有秉持命运与共精神,努力携手合作,推动文明交流对话,促进民心交融相通,才能妥善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使各国人民跨越山海阻隔,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人类更加光明的未来。

  (作者系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