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早春二月,我们来到洞庭湖平原、大湘西山区和湘南产业园区,捕捉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里的春天。
抢抓农时备春耕、开工复产马力足、乡村振兴力量强……广袤的湖南乡村呈现一派万物争春、欣欣向荣、斗志昂扬的美好景象。透过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早春图景,我们看见,活力勃发的三湘大地,涌动着复苏的脉动和振兴的希望。
春天的脚步
走进益阳市赫山区八字哨镇高粱坪村的农耕文化陈列馆,一条由稻草编织而成的草龙盘在房上,惹人注目。高粱坪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祝中良说,当地农耕文化悠久,正月舞草龙寓意丰收。
眼下,湖南正是备耕阶段,而赫山区是湖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2月10日上午,在高粱坪村种粮大户夏志鹏流转的1020亩土地上,4台旋耕机在翻耕土壤。夏志鹏说,5天时间便可完成全部翻耕作业,为今年的春耕生产打下基础。
千百年来,丰收是中国农民最朴素的渴望。如今,从“肩挑背扛”走向“机械化”“智能化”,农业现代化让越来越多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增产增收。湖南省农机事务中心数据显示,目前该省已有95个农业主产县建成县级监测系统并接入全省农机作业监测系统,共接入北斗终端16824台,全年监测各类作业面积537万亩,涵盖稻油生产机械化耕种管收全过程。
500多公里之外的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镇陈团村,立春当天,记者在这里听见机器轰鸣,看见工人忙碌,高标准农田建设正紧锣密鼓进行。挖掘机正在作业,人们相互协作清理河道碎石,修建灌渠护坡。
越来越多的山区粮田,由此变成良田。2022年,湖南新建高标准农田460万亩。截至去年底,湖南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4075万亩,2023年湖南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45万亩。
复苏的脉动
开春奋进正当时。走进湖南省衡南县工业园区湖南美康光电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几条生产线同时开工,一根根通信光纤经过多道工序,被缠绕成线团,检验、贴标,码放整齐,等待铲车转运到货车上,转辗出口海外。
湖南是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重要地区,近年来省内多个县(市、区)抢抓机遇,通过做优政府服务、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沿海企业落户,并在土地租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让企业稳得住、扩产能、谋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们在湖南各地许多乡镇走访,看见老百姓家门口的乡村车间里,生产热火朝天。高新村驻村第一书记汪旭说,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了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小孩,乡村有了人气、多了生机。
在洞庭湖畔的益阳市,“90后”谢康告诉我们,正月十二,他原本打算外出务工,却被火车站的一块块招工展板留住步伐。当看到一家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开出5000元月薪时,他心动了。“离家近、有五险一金,比我在外地打工挣得多!”他就这样背着离家的行囊折返,直接前往家乡的企业面试,迅速上岗。
谢康的际遇,是益阳这座内陆小城招工市场的缩影。益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直属分局局长毛智勇介绍,近年来本地的就业环境和生活条件好了,薪酬待遇与沿海地区差距不断缩小,更多人返乡就业。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湖南人社部门集中为重点群体和用人单位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年初以来,共帮扶2335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截至2月7日,全省共举行线上线下招聘会1045场;发送一大批返岗复工专车专列,助推607.15万务工人员有序返岗。
振兴的力量
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挂满屋檐,头戴银饰的苗家阿妹探出窗外吹泡泡,五彩斑斓的泡泡飘向远方……这是麻阳苗族自治县兰里镇苍冲村里一幅刚完工不久的墙画。行走在苍冲村,时不时能看到三两位墙绘师在房前屋后的白墙上挥洒创作,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墙画让小山村活跃生动起来。
湖南省委办公厅驻苍冲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队长曹珑说,近年来,驻村工作队带领老百姓对房屋、庭院和公共空间美化提质,墙画就是其中一环。
今年,驻村工作队还有新打算。“要进一步推广标准化种植,把品牌打出去,让黄桃成为‘致富果’,把墙上的画变成真实的日子!”
在乡村振兴实践中,驻村工作队发挥着关键作用。截至目前,湖南省共选派12784支工作队、33741名工作队员开展驻村帮扶,54万名干部与脱贫群众结对,为农村谱蓝图。
蓝图谱写在山区,也在原野——
人民作家周立波的故乡益阳市谢林港镇清溪村,地处洞庭湖平原,是小说《山乡巨变》的原型地。我们来到这里,仿佛置身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之中。
2018年以来,清溪村启动提质改造,村里形成了连环画长廊、清溪荷塘、立波梨园等20多个景点,开发了精品民宿、清溪剧院、映山红花谷等旅游项目,还建起了10间作家书屋。
清溪村是湖南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的缩影。去年11月,《湖南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印发,围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12项重点任务,着力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明显加强。
(原载2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