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2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我国在浙江杭州举办主场宣传活动并发布消息,我国新增18处国际重要湿地,我省舂陵湖湿地、毛里湖湿地“上榜”。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统计显示,我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都存在于湿地。占全球陆地面积6%的湿地,还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湿地也被称为“物种基因库”。
湖南湿地资源极为丰富,湿地保护总面积达75.59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74.13%、居全国第一。其中,舂陵湖湿地拥有2401.72公顷“原真、独特、秀美”的湿地生境,经过持续修复和保护,湿地整体水质已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多断面、多月度能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监测到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毛里湖湿地是我省最大的溪水湖,湖泊湿地资源得天独厚,水、渔、林资源丰富。
省林业局介绍,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一湖四水”全流域湿地保护修复,累计修复退化湿地140.67万亩,清理洞庭湖杨树42.03万亩,拆除矮围网围124.5万亩,拆迁砂石码头堆场84处。通过系统治理,省内湿地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长,2023年洞庭湖越冬水鸟数量达37.83万只,野化麋鹿种群数量达230头,江豚数量稳定在120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