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雁冰 刘永涛 蔡华波 徐典波
“定了,岳阳经开区成功挺进‘国家级经开区百强’!”
新年伊始,春暖花开,在洞庭之滨岳阳,这是高质量发展最热的话题。
向阳而生,三十而立,岳阳经开区喜获30华诞最好的“生日礼物”,该区在全国217家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列第90,进位59位,排名创历史最佳。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岳阳经开区这片高质量发展的沃土,已形成装备制造、高端生物医药、通航制造、新能源等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
2022年,该区预计完成GDP420亿元,增长15.7%;完成进出口总额87亿元,增长64%;地方税收10.03亿元,增长16%,多项指标领跑岳阳。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奖励,全省143个省级以上园区仅有4个奖项可争取,该区成功争取到2项,其中“双创”工作勇夺全省第一,“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位列全省第二。
成功挺进“全国百强”,真抓实干实现“大丰收”,岳阳经开区优势和底气在哪?
人们走进这个湖南北部开放开发的“桥头堡”,看到的是时代开拓者的作为,感觉到的是发展排头兵的闯劲,感受到的是打造改革示范区的担当!
坚持开放引领,当好时代开拓者
新年开局,“兔”飞猛进。岳阳经开区项目建设一线处处“开门红”,诠释“小项目铺天盖地,大项目顶天立地”的磅礴气势;园区企业红红火火,见证“发展主引擎、市域副中心”的日新月异。
走进位于岳阳经开区的爱达兴智能科技公司,生产车间一片忙碌,平衡车、电动滑板车、卡丁车,源源不断下线发往国外。该公司负责人肖湘军底气十足地说:“公司新上马的6条短途代步车生产线均满负荷运行,产品远销欧美,年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2019年成立的爱达兴智能科技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个人短途代步出行装备研制的创新型企业。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该公司出口一度受阻。岳阳经开区发改、商务、科技等部门派专人驻企纾困;通过平台公司与其展开供应链合作,多家银行机构为其开通融资“绿色通道”,如今发展来势喜人。
岳阳短途代步车,如今不仅成功“跑”进欧美市场,该公司的LEXGO品牌产品销售,还位居意大利市场前三。
这在湖南乃至全国并不多见,见证了岳阳经开区开放引领的发展势头,更承载岳阳人当好时代开拓者的荣光与梦想……
作为国家级开放平台和产业集聚区,1992年成立的岳阳经开区接续奋斗30载,一直肩负着岳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主引擎、市域副中心”的使命任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岳阳经开区怎么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岳阳市委书记曹普华指出,岳阳经开区要继续发挥好“主引擎”作用,以问题、效果和目标为导向,围绕“强、新、高、好”,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当好时代的开拓者、发展的排头兵、改革的示范区。
一系列行动全面、全力推动在岳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中“打头阵”,岳阳经开区开放崛起步履铿锵、底气十足——
底气源自改革。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还是要从培育新兴产业着手。岳阳经开区不沿边、不靠海,不断从主动改革中出效益。
该区按照“集群入驻、量身定制、个性服务、生态培育、平台支持”原则,围绕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增容”。去年完成投资20亿元,重点推进岳阳科创产业园、海凌科技园和联东U谷·岳阳国际企业港等5个专业化园区建设,专业化园区达14个,新入驻规模以上企业30家。
岳阳经开区项目落地多,用地指标趋紧。该区按照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以“亩均论英雄”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确定首批重点处置企业,通过引进总部基地建设、企业搬迁置换等方式,盘活低效工业用地300亩,新增投资4亿元、税收600多万元。
该区为推进区内企业上市,制定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计划、重点企业联点帮扶活动等一系列支持企业上市的措施,深入推进企业“入规、升高、上市”工作,形成“上市一批、辅导一批、股改一批、储备一批”的企业上市梯队。
目前,岳阳经开区临空经济区首开区和自贸片区协同联动区已正式启动建设,首批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232亿元,金融、财税、用地等自贸政策红利初步显现。
底气源自项目。岳阳经开区精准对接引导外贸业绩回流,对道道全粮油、渔米之湘、赛红食品等企业开展了“一对一”的精准引导。道道全粮油在区管委会和岳阳海关、岳阳市商务局大力支持下,2022年完成进口超21.5亿元,同比增幅近200%。
岳阳经开区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2022年,该区与中交投、四化建、省建投等央省企业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合作,实现“多快好省”建设目标;开工建设项目46个,建成投产43个;签约、落地优质产业项目52个,合同投资总额351.5亿元。
底气源自市场。2022年,该区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87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破零倍增企业50余家,完成新注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6家,含注册资金2000万美元以上2家,实际到位资金450万美元,同比增长350%。
忽如一夜春风来,岳阳城东崛起一座开放发展之城!
厚植创新基因,争创发展排头兵
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湖南科伦药物研究院坐落于岳阳经开区木里港工业园,标志性“科伦柱”高耸,现代气息扑面而来。研究院内人声鼎沸,大都是些年轻的新面孔,来此创新创业的全国各地知名大学的高材生络绎不绝。
研究院无尘实验室内,作为创新团队带头人的吉林大学博士苏正兴,带领团队紧锣密鼓进行研究。苏正兴团队研发的高端NDDS制剂、双靶向抗肿瘤药物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破除国外技术垄断,成功获批上市,形成关键技术5项,实现白蛋白纳米粒系列产品的国产化,已列入湖南省“5个100”产品创新强基项目。
科伦药物研究院于2016年成立,可称的上是“博士站”,现有成员182名,其中博士14人,硕士40名。苏正兴团队的技术顾问是四川科伦药物研究院海外回聘杨成喜博士、韩庆平博士;技术总工程师庞海河是东北林业大学博士,为中南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导师,负责研究项目的中试放大及成果转化。
创新,是科伦药物研究院的“最强基因”。湖南科伦制药公司岳阳分公司总经理赵小军介绍,该公司拥有3个省级创新平台、2个市级创新平台,已研发11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0项),解决了我国医药行业许多“卡脖子”技术问题。
向“新”而行,科技创新已“融”入一座城。岳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岳阳经开区党工委第一书记李建华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区把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抓手,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推进产学硏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以“智”为擎,以“质”为舵。岳阳经开区以“五好”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大“双创”扶持力度,厚植创新基因,争创发展排头兵——
岳阳经开区出台“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科技创新工作10条规定等政策措施,建成院士工作站5个、省级以上研发中心28个,借力海凌科技园等60个众创平台,累计实现专利申请量1376件、授权量952件,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
为了走好创新发展之路,岳阳经开区加强引导企业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之路,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区内企业与20余家省内外大学、7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武汉大学智能制造与传感器产业园项目就是产学研的典型代表。该项目是岳阳市政府、经开区管委会与武汉大学共同打造“政产学研资”高效协同的产学研联盟和创新中心,由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武汉大学教授刘胜领衔,武汉大学工业研究院湖南珞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珞佳智能汇集多学科高端人才,探索研究工程学科前沿科学问题,坚持贴近市场组织研究开发,使研究开发成果能够在生产领域得到有效转化和应用。
“我们团队目前有科研人员 35人,实际上是武汉大学和华科团队一起联合的团队。”刘胜介绍,目前,很多国家项目选择在岳阳孵化,4个高精尖项目已成功转化,解决国内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成果广泛应用领域涵盖航空航天、国防军事、汽车制造、发电装备、能源储备、医疗器械、物联网等。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5亿元,年税收5000万元。
一系列政策支持,科技团队快速汇聚。该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20条措施,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强化人才培育与服务。已组建省、市级人才团队18个,建成国家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在孵企业达450多家。
目前,该区已形成以中科电气等为龙头的电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科伦药业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制造产业集群,以巴陵节能炉窑等为引领的节能环保制造产业集群;科创平台总量突破60个,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118家,产值领跑岳阳。
科技创新点亮一座城,激发澎湃发展新动力。岳阳经开区高新技术产品主营业收入连年攀升,2022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3.3亿元,占GDP比重达40.6%。
在科技创新征程上,岳阳经开区正踏歌而来,阔步前行,前景美好!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改革示范区
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有“硬支撑”更需“软实力”。谁能提供优质环境,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未来。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要让岳阳经开区成为改革的‘试验田’和投资兴业的沃土!”岳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文春方表示,该区围绕“强、新、高、好”定位,坚持以覆盖面最广、力度最大的稳增长政策,聚焦强调度稳运行、优服务稳主体、强投资稳增长、降成本保就业、促消费稳市场,念好经济发展“稳字诀”,让高质量发展“龙头”高昂!
一个落地即开工的故事,被企业家们传为美谈。
湖南乾龙新材料有限公司决定新建厂房,从土地挂牌到拿到施工许可证,仅仅历时58天,创造审批改革的“岳阳速度”,被央媒专题报道,广受好评。
为何如此快?这不仅与“帮代办”新政有关,更得益于审批制度改革。针对不涉及易燃易爆的工业厂房项目,岳阳经开区将项目规划方案审查和施工图审查环节从职能部门剥离,统一交由第三方机构审查,费用由政府承担。流程再优化,节省了报建时间,推动项目早开工。
对于国家级经开区而言,产业项目无疑是发展的生命力。岳阳经开区不仅关心企业发展质量优不优,更关心发展之路走得稳不稳,坚持下好助企纾困“先手棋”——
该区出台《稳经济大盘16条举措》,对于项目建设的“呵护”无微不至,吸引有效投资,一批中小项目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
让项目方点评部门单位的服务工作,由项目方、首席代办单位、绩效考核员、区重点办签订“四方协议”,是岳阳经开区进一步优化项目服务、推动项目提速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在将项目建设成效直接与干部的实绩挂钩“正激励”的同时,采取通过教育提醒、诫勉谈话、岗位交流、降职、免职等“负激励”方式,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在“一正一负”的绩效考核制度推动下,产业项目建设持续升温。
该区还着眼“科技+金融”,主动对接担保公司和协议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打开融资绿色通道,降低贷款利率。
建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积极发展科技保险,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率先成立高新技术企业物流基金,总规模达2亿元,已认购5000万元,科技多元化投入机制初步形成。
建立财政性科学技术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设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企业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资金,每年安排近30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设立人才专项财政预算,累计兑现高企、区青年英才、创新团队、优秀经营管理者等奖补资金1683万元,持续强化人才培育支持……
住在人才公寓,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公寓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完全可以直接拎包入住,距离工作地点也不远,感觉非常舒心。”岳阳珞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增材研发工程师万秋里,是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2021年从上海来到岳阳工作,随即入住经开区青年人才公寓,过上“不将就的租房生活”。
让人才来得了、发展好,更要留得住。为了服务好更多像万秋里一样的高层次人才,岳阳经开区不仅拿出“真金白银”,还提供教育、医疗、环境等一系列优质服务,让来此投资兴业者无后顾之忧,也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
强担当、优环境、促改革,一场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正在岳阳经开区悄然进行。该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将产业转型升级与保护生态环境及社会综合治理结合起来,迈上绿色发展新征程。
这里更安全!岳阳经开区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结合辖区有城区、园区等特点,分类指导,协调推进“五类分治”市域社会治理机制,切实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探索出富有经开区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之路。近年来,该区平安建设年度考评稳居全市先进行列。
这里更宜居!岳阳经开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环南、北港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治理摆在压倒性的位置,着力治污、减排,护岸、清河,进一步擦亮岳阳经开区山清水秀的鲜明底色。2022年荣获全省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利剑”行动先进单位。
这里的人们更幸福!该区聚焦教育三年攻坚行动,投资11亿余元,新建学校5所,扩建学校7所,回收小区配套幼儿园11所,打造“一片区一名校”。新建的经开区东站小学、东站中学即将投入使用,具有国际范的美丽校园给人全新体验;“15分钟文化圈、医疗圈、生活圈”已经初步形成,志愿服务遍地开花,为周边园区企业员工提供便利和服务,幸福图景随处可见……
打造改革示范区,建好幸福之城。展望未来,岳阳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谢春生表示,该区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发挥开放平台和产业集聚区优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岳阳迈进“万亿俱乐部”中发挥主引擎作用,向着“全国百强示范经开区”的更高目标奋力冲刺!
岳阳经开区开放开发的新故事,再次告诉世人:从敢闯敢试到敢为人先,从“先行先试”到“示先示范”,将汇聚起高质量发展领先领跑的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