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信松 王 亮 田运宏
时光铭记奋进者,星空不负赶路人。
2022年,在国际局势和疫情防控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下,湖南省国资国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统筹生产和安全,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完成,经营业绩、改革进度、资本布局、监管效能等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22年底,湖南省属国企资产总额达到1.63万亿元,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144.39亿元、利润总额304.33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向优向好。
抓党建促发展,红色动力激发变革势能
2022年,全省国资国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把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部署安排国资国企各级党组织近18万党员职工同步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在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并组织开展了讨论。
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确保党中央部署到哪里,国资国企就跟进贯彻到哪里。坚持把党内法规的学习作为各级党组织每月主题党日活动的必学内容,不断提高依规治党的能力。
2022年,围绕服务省属国企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湖南国资国企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主线,多措并举推进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军民融合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双碳战略,筑牢生态环境保护底线,推动省属监管企业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湖南钢铁集团首次进入世界500强。
截至2022年12月,省属监管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73.1亿元,研发(R&D)经费投入强度2.8%。
2022年省属监管企业技术攻关取得显著成果,96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中已有75个取得实质性进展。落实省政府与华为的战略合作协议,指导湘投集团推进国资云项目建设。2022年8月31日,湖南省国资云在岳麓峰会上正式启动。
从湘投集团金天钛业国内第一个大卷重宽幅热轧钛带卷,到湖南有色产业集团的砷碱渣无害化处理技术,再到湖南建投集团的智慧交通建设,湖南国有企业不断创新突破,大批科技成果、重大工程项目惊艳亮相。
企业营收方面,湖南钢铁集团、湖南建投集团全年营业收入过千亿元,湖南农业发展集团、湖南有色产业投资集团、湖南轻盐集团、湖南高速集团、湖南煤业集团等5户企业营收预计过百亿元。
稳中有进的背后是监管的全面提升。
2022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全省国资监管大格局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推进全面履行国资监管职责、实现国资监管职能转变、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等十项重点任务,力求在全省国资系统实现机构职能上下贯通、法规制度协同一致、行权履职规范统一、改革发展统筹有序、党的领导坚强有力、系统合力明显增强,形成全省国资监管大格局和国资工作一盘棋。
精准施策,高位推进变革实践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湖南国资国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精心谋划、强力推进,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工作任务。在国务院国企改革办组织的两次评估中均为A级,国务院国企改革办专门向湖南省政府发来感谢信,充分肯定了湖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的积极成效。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位推进、全面发力、精准施策,全省国资国企严格对标对表,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全面确立第一议题制度,全面落实党建责任制,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得到根本性加强;公司制改革和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完成;公司治理组织框架、制度支撑、实践成果,基本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市场化机制迈出关键步伐,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力促进经营机制转换,国企活力效率不断提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力度空前,“两非两资”处置、法人层级压减极富成效,战新产业布局加速推进,国资空间布局更加优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尤其是2022年,湖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聚焦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从推进战略性重组到专业化整合,再到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湖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画上圆满句点。
2022年7月,10户省属监管企业合并重组成湖南建投集团、湖南农业集团、湖南有色产业集团、阳光华天集团、兴湘集团等5户企业。整合分散在不同国企的医药企业,组建湖南医药发展投资集团,进军生物医药产业。
相较于以往的重组改革,此次重组并非简单的“合并同类项”,而是更多的侧重于全产业链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切实承担起国有企业在补链强链延链上的引领作用。
经过重组整合后形成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保障及服务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5大产业板块,将使得企业主责主业更突出,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
从此次重组的5家企业中可以看出,原湖南建工集团与湖南交水建集团“双舰合璧”,组建而成的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正以建筑业链主企业的身份全新起航。
最近,合并组建的湖南建设投资集团交出亮眼“成绩单”:2022年,集团承接业务量2860亿元,同比增长16.63%;实现营业收入1670.67亿元,同比增长14.52%;实现利润总额37.24亿元,同比增长15.58%,三项指标均排名湖南省属国企前列。
按照“主业归位、产业归核、资产归集”的改革要求,省国资委对省属监管企业有关资产资源专业化整合工作进行部署,整合范围涵盖酒旅服务、有色金属、新能源、农业、工程监理服务、医药医疗等6大产业板块,涉及13家省属国企。
一系列企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使得省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由24家调整至18家,资源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户均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由543亿元、220亿元、12.6亿元提高到760亿元、300亿元、15亿元,企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如果说企业重组是物理反应,那么加快推进“压减”(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加快剥离清退“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则是国资国企内部“瘦身健体”的化学反应。
湖南有色产业集团通过切实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全面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止住了出血点,2022年营收利润大幅增长。
到2022年10月底,省属监管企业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整体完成率100%。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式收官,湖南交出满意答卷。省属国企实力活力持续增强,2022年湖南省属国企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实现湖南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肖文伟表示。
瞄准一流,强企蓝图引领变革新征程
2022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先后举行,为湖南国资国企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肖文伟表示,全省国资国企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湖南国资国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持续创新,大力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改革成果转化为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加快推动“压层级、减法人”,抓紧完成“僵尸”企业、亏损企业清理等工作。围绕价值创造,优化企业集团总部机构设置,推进业务板块整合,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稳妥慎重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资本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强化管理。严格控制生产经营成本,推行精益管理,推进集中采购、协同采购和定额管理,有效降低各类生产营运成本。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积极推动上市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压降“两金”。对标行业一流企业控制职工数量,减少人员费用支出。
持续创新。开展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打造精品。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3%,技改投入达到50亿元。支持企业参与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和十大技术攻关计划,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利用湖南产业基础好、科研院所集中的优势,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继续加强与院士团队的深度合作,大力发展高精尖科技产业。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
在“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持续创新”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流企业,将是湖南国资国企未来几年的重要工作——
湖南钢铁集团、中联重科、湖南建投集团等企业,综合实力强劲,海内外知名度高,目标锁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湖南有色产业集团、湘电集团底蕴深厚,产业链完备,志在建设国内一流企业;湖南海利集团、湘科集团、轻盐集团等主业突出,在行业内影响力十足,目标是建设行业一流企业。
打造一流企业的同时,省国资国企将以塑造全球、全国知名品牌为目标,科学构建品牌架构体系,积极运用品牌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管理运营能力,加快形成一批国企“湘字号”品牌,扩大湖南国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根据《湖南省国资国企“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省属监管企业目标资产总额达到2.6万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77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提升至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培育世界500强企业1至2家,中国500强企业7家。
党的二十大已吹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展望未来,湖南国资国企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高质量完成改革任务,持续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优化完善国资监管体系、提升国资监管工作质量和效能,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动力,做强做优做大湖南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